2020年7月25日,《柳叶刀》就中国应对新冠病毒的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发表社论。本篇内容将呈现精彩内容集锦。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事馆Twitter截图
DOI:10.1016/S0140-6736(20)31637-8
中国控制疫情取得的成功值得多国学习
2002年SARS爆发时,对于未知病原体,中国最初未做好准备。当新冠病毒在2019年12月出现时,中国科学家很快就能识别病毒,并于2020年1月11日在国际共享基因组测序数据。截至1月底,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医生已经对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人际传播、基因组特征和流行病学进行描述,并在《柳叶刀》上发表研究论文,敲响警惕新冠病毒的警钟。
中国始终处于新冠疫苗的研究前沿。5月和7月,开发的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肺炎疫苗的早期试验结果令人振奋。取得的成果有赖于国家内部的密切合作,彰显了国家卫生和研究系统投资、实验室能力和劳动力队伍提高的重要性。
科学防控疫情需国家强有力的政治承诺
疫情当前,政府及其领导人须尊重科学,理解其价值,采取对社会有利的方式应对新冠病毒。
疫情爆发之初,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派出三组国家传染病专家前往武汉,调查新冠病毒风险和传播情况。
武汉感染患者激增,床位短缺,而居家隔离面临家庭内部传染、难以严格执行等多重挑战,快速、大规模隔离并治疗轻中度COVID-19患者的措施迫在眉睫。其在3周内陆续开设16家方舱医院,共计13000张病床,截至3月10日全部休舱为近12000名原本只能居家的患者提供了诊疗。
王辰院士团队指出,方舱医院建设离不开各项支持性策略和解决方案,包括动员医护工作人员,加强公众沟通、预防院内感染措施推进及通过隔间保护患者隐私等。
快速有效实施防控需社会广泛参与
疫情爆发期间,中国的社区团结是史无前例的,民众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上海等一线城市根据国家卫健委意见,从7月27日零时起,将对入境人员实施有条件的“7天集中+7天居家”隔离措施。本人不愿意居家隔离或无居家隔离条件的,则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此类防控措施虽具强制性,仍然赢得了民众的全力支持和执行。
新华社报道,中国数以百计的社区工作者已经“筑起了抵御新冠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发热、患有严重疾病、孕妇及那些被隔离在家的人可以获得社区工作者提供的必要健康检查和支持,各个国家开始重视自由和安全之间的紧张关系。
新华社报道截图
发展道路及前景展望
未来中国和全球卫生界将如何合作?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需树立更加包容和普惠的态度推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
中国是否会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多边领导者?在国际卫生安全中将扮演什么角色?能否填补美国留下的卫生空白?卫生界正拭目以待。
新华网截图
当国内外谈及新冠病毒时,将疫情归咎于中国并不可取。
“现在是全球领导人作出决定的时候了:我们会屈服于混乱、分裂和不平等吗?还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纠正过去的错误,共同前进?”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2020年纳尔逊·曼德拉年度演讲中这样问道。
在地缘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全球缺乏解决新冠肺炎问题的团结精神,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威胁。
联合国秘书长演讲截图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637-8/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