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在北京隆重召开,34年薪火相传,已经成长为覆盖亚太、面向世界的学术盛会。本次长城会是疫情后的第一次线下会议,全球两万余名优秀专家学者汇聚,以全新视角带动思维飞跃,共同了缔造一场新颖、丰富、实用的“长城学术盛宴”。
盛会召开之际,梅斯医学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对目前心血管诊疗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分享了对创新药物和器械的独到见解。
梅斯医学:此次大会,据了解,您主持讨论多个板块内容,比如心衰治疗新机制与新药,冠脉病变的优化处理策略,冠心病抗栓论坛等。是否能简单介绍下,当前新药和新器械的研发进展?
周玉杰教授:甘油三酯(TG)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残粒(TRL)中,TRL残粒中的胆固醇成分被统称为残粒胆固醇(RC),多项研究证实与甘油三酯呈线性相关,TG或RC水平升高皆被证实可致心梗风险升高。此外,TRL/RC还是导致心血管剩余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到指南推荐的理想水平,仍有约70%的心血管疾病剩余风险持续存在。
在此次大会上,降甘油三酯药物高纯度二十碳五烯酸(EPA)原研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为心血管病人带来福音。在2023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也基于REDUCE-IT研究的循证结果,积极推荐原研IPE用于ASCVD伴TG升高(>2.3mmol/L)的患者以降低ASCVD风险。
在高血脂的药物治疗方面,他汀类药物一直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基础药物。近年来PCSK9抑制剂类药物的上市,让降血脂药物治疗出现了新的选择。例如英克西兰,siRNA技术开发的超长效PCSK9抑制剂,每半年用药一次,就可以起到长期稳定降血脂的作用。该药物今年在中国也已经获得了批准。
此外,伴随着介入治疗手段的迅速改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TAVR)在不同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卓越临床效用,逐步得到全球临床术者的广泛认可。当下,TAVR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TAVR手术量也随之提升。不仅如此,从国外引进到国内原创,我国TAVR技术上逐步实现了以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主导的独特临床路径。在二尖瓣的修复术和二尖瓣的置换领域,我国正在开展诸多临床实验,相信二尖瓣及三尖瓣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瓣膜性的产品能有大的突破,能够走向世界最前沿,能够引领世界。
梅斯医学:目前,在您主持的论坛中,给您印象最深刻的临床进展有哪些? 有哪些新技术已经用于临床当中?
周玉杰教授:以往,压力导丝检查得出血流储备分数(FFR)是临床上用来判断冠脉狭窄病变血管生理功能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压力导丝检测是有创的,存在一定风险,且压力导丝的价格也偏高,FFR在我国的使用量还是相对偏低。目前FFRCT已经作为无创替代。FFR-CT是使用现有的CT影像,同时利用流体动力学的原理,计算出血液的速度和压力,从而换算出三维的FFR数据,无创FFR技术不需要血管扩张药物,也不需要高价格的压力导丝。
在高血压领域,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已成为近年来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这种非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低侵入性手术,采用射频能量、超声能量 、冷冻能量、化学物毁损等方式将位于肾动脉外膜上的交感神经纤维进行一定程度的毁损,带来全身交感神经兴奋水平下降,进而引起动脉血压下降。
梅斯医学:长城会已经举办了34届,在这个历程当中,是否可以跟我们分享您的感受和体会? 或者您对本次会议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下载梅斯医学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