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下面这种情况你一定非常熟悉↓
医生:“回家按时吃药,一日xx次一次xx片,坚持xx个月回来复诊!”
患者:“好的!”
......一段时间后....
患者:“啊呀今天忘记吃药了应该没关系的吧就一天而已..”
......再过两天.....
患者:“哎呀我这不吃药也没事儿嘛那不用吃了!”
结果患者来复诊时,好几项指标又不达标,前期治疗甚至前功尽弃,你说气人不气人?虽然医生向患者一直强调依从性多么重要,但是真正遵守的人恐怕并不太多。
没办法,人都是有自己的主观意志的嘛!也许患者并不觉得不遵医嘱吃药是一件危险的事儿,再加上自己身体并无大碍便认定自己是那个lucky one,自此更不放在心上。
殊不知自己在与危险同行!
这并非危言耸听,这项专门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表明,AMI治疗后依从性差的患者一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AMI治疗后停止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了3倍!
近日,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AHA)发表我国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Association Between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1-Year 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研究显示, A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塞)治疗预后与患者依从性显著相关。
该研究纳入2013年至2014年间,全国53家医院共4001名年龄大于18岁的接受AMI治疗的患者,利用Cox模型评估AMI治疗一年后患者依从性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依从性与AMI治疗一年内预后显著相关。良好的患者依从性显著降低AMI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依从性差的患者一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在不良心血管事件中,心衰为最常见(5.7%)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其次是心梗复发(3.2%)和脑卒中(1%)。AMI治疗后停止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了3倍。
据调查,患者依从性差最常见原因是患者或家属认为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改善或者不再需要药物治疗。并且随着出院时间的增加,有这种想法的患者或家属的人数逐渐增多。
患者依从性差的其他原因还包括药费高负担不起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此外,出现较多并发症的患者及教育程度较差的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
该研究显示,我国约半数AMI患者在出院后未按医嘱服药,这导致了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显著增加。
研究人员提醒,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是改善中国AMI结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相关意识非常重要。
患者依从性(Patient compliance/Treatment compliance)是指患者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即患者依从治疗计划的程度。患者依从性是影响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基础。
事实上,患者依从性不好是目前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管理的现状。
相当一部分的慢性病患者自主停药、乱吃药、不按医嘱吃药以及不按医嘱规范饮食。由于自身和父母的原因,儿童的依从性甚至比成人更差。
疾病的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配合,对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来说,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治疗。
如果治疗和用药坚持不到足够长的时间,即使是最完善的治疗方案,也会导致疾病不能减轻甚至加重。
如果患者均有良好的依从性,能够减少大量的医生出诊次数、大量的诊断性试验和大量不必要的治疗,患者自身也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加强患者依从性非常重要。
对于患者来说,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疾病治疗效果,还能帮助患者降低就医成本。
对于医院来说,可以提高医院医疗效率,还能降低医院医疗总成本。
那么,如何去做?
医生:
为患者开具的处方中清楚明了的写明用药时间和用药方式
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并尽量告知预期情况(如药物不良反应、需连续服药较长时间等)
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提出和病情有关的问题,增强患者依从性意识
鼓励患者报告不良的或未预期的药物反应
患者:
信任医生
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及改变治疗方案
因不可变客观因素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与医生及时、坦率的沟通,以便医生能做出合适的调整方案
听医生的话
亲爱的患者 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为什么 别人在那大吃大喝
你要忍着饥饿 蔬菜瓜果小米粥
别人在玩游戏 你要拿着杯子吃着药
你说你要控制好你的糖尿病
你说你不要再有高血压
为什么要听医生的话
慢慢的你就会开始懂得这种话
还是听医生的话把 好好吃药吧
你知道你未来的健康 你比我更清楚
在你的生活 健康是你的王牌
来源:梅斯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