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心碎”也是一种病,要学会释放压力。
在生活当中,一些人每当觉得伤心、难过 或是生气,不由自主地抛出一句:“我的心都碎了!”可是如果有一天,有人因为特别难过而确确实实造成心“碎”,并且被送到医院救治,大概很多人会表示不相信吧?然而,这却是生活中的确会发生的事实。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TTS)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SCM)、心碎综合征、心尖球囊综合征等,是以左心室尖部运动缺失和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底部收缩增强为特征的一种短暂的心脏综合征。早在1990年,日本学者Dato等首次报道了1例胸痛伴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可见特征性左心室收缩状态,与日本传统章鱼鱼篓的圆形底部和窄口形似。随后,Pavin等研究发现TTS常发生在强烈情绪应激之后,且提示与应激状态下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明显相关,从而提出了其应激性特征。心碎综合征有四种分型,在一项1750名研究患者中发现,最常见的心碎综合征是心尖型(81.7%的患者),其次是室中心型(14.6%的患者),之后是基底型(2.2%的患者)和局灶型(1.5%的患者)。
四种类型心碎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最右列显示心脏的壁移异常,红色表示舒张,白色表示收缩期,虚线表示壁移异常的位置。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of Takotsubo (Stress) Cardiomyopathy.DOI: 10.1056/NEJMoa1406761“心碎综合征”在不同的成像方式下显示的心尖球囊样化.A)左心室造影在舒张期(A.1)和收缩期(A.2)有心尖气球样变化。(A.3)虚线表示壁运动异常的范围. B).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气球样化,左心室腔可见室间隔基底凸起(白色箭头)(B.1)。脉冲多普勒超声显示左心室流出道梗阻。C)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心尖气球样变化。D).计算机断层成像(D.2, D.4, D.6)显示心尖段和心室中段的灌注缺损较小。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Takotsubo Syndrome (Part II): Diagnostic Workup, Outcome, and Management.doi:10.1093/eurheartj/ehy0772006年美国心脏学会正式将TTS归类为获得性心肌病,并将其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2008年欧洲心脏学会将其归类为未定型心肌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由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危重病态的刺激而导致严重的应激状态并且儿茶酚胺水平激增,因此SCM在ICU中并不少见。尤其是脓毒症作为ICU常见危重病,约有60%的患者伴有心功能障碍,其病理机制与SCM相近,但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将脓毒症相关心肌病与TTS进行明确区分。ICU危重患者多表现为监测指标及生命体征的改变。此外,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确诊该病的关键性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等难以实施。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及鉴别诊断SCM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更适用于ICU患者早期、及时的诊断并指导治疗。目前研究发现,90%SCM患者是平均年龄为67~70岁的女性,同时还发现55岁以上的女性发生SCM的风险是55岁以下女性的5倍,而与男性相比则是10倍以上。
TTC患者的基线特征。Prevalence of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in the United States.doi:10.1016/j.ahj.2012.03.020
SCM患者作为非梗死性心肌损伤,大多预后良好,通常1~2周内左心功能即可恢复正常;但重症患者因继发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使得SCM的院内死亡率高达5%。因此,临床上需对SCM引起重视,应该警惕并非所有的心肌缺血都因冠脉动脉斑块堵塞引起。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心理、社会和经济压力。最近,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了一篇名为Incidence of Stress Cardiomyopathy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心碎综合征的发生率)的临床研究报告称,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世界范围内的心碎综合征(也称为应激性心肌病)有所上升。Incidence of Stress Cardiomyopathy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4780研究最终共分析1914例住院的ACS患者。新冠肺炎前期共收治患者1656例,分4个时间段,2018年3 - 4月收治患者290例,2019年1 - 2月收治患者309例,2019年3 - 4月收治患者679例,2020年1 - 2月收治患者278例。新冠肺炎期(2020年3月至4月)收治258例患者。中位(IQR)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基线特征。Incidence of Stress Cardiomyopathy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4780
COVID-19引起心碎综合征增加可能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疫情期间心理、社会、经济压力和检疫实施、缺乏社会交往,严格的物理距离规则等。研究者调查了COVID-19大流行期间心碎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历史组群发病率的比较,及其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和相关结果。 在2020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ACS患者的应激性心肌病发病率明显高于4个对照组。对照组的应激性心肌病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从1.0%到2.0%不等。研究组在“死亡率”和“30天再住院”的结果与对照组相似。然而,大流行期间住院的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更长。每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贫血前期的应激性心肌病发生率。Incidence of Stress Cardiomyopathy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4780应激性心肌病和不断增加的压力及焦虑之间的联系早就被证实了。与应激性心肌病病例增加有关的因素更可能是伴随大流行的心理、社会和经济困境,而不是直接的病毒感染和感染后遗症。研究组中所有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的患者COVID-19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最后,研究者总结到,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此外,没有发现应激性心肌病患者有COVID-19,这表明疾病过程背后有一种间接的、心理、社会和经济的与大流行相关的应激机制。也提示我们在大流行期间一定要关注自身精神心理健康,学会自我减压。那么,应激性心肌病在急救治疗中需要注意什么?应激性心肌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识别及诊断,减少心脏做功,原则是病因治疗及控制急性期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等。目前对于SCM的治疗暂无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多数治疗是根据临床经验和专家共识,以支持治疗及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目的。若药物治疗无法改善症状,则考虑使用机械辅助装置,如体外膜氧合、机械通气和放置临时或永久起搏器。总之,需要让心脏在满足重要器官基本灌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休息。在心脏功能最"脆弱"的时候应尽可能避免正性肌力等"鞭打快牛"的治疗,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重心脏的损害而导致不良预后。也提醒大家,平时在生活上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遇到突发事件,要通过心理调节控制情绪,最大程度减少应激反应造成的机体损伤。
总之,大流行期间,心碎综合征发病率有升高趋势,这与病毒感染无直接相关,而是一种更为间接的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应激机制所致,对于无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一般预后比较好, 一般数周或数月后,随着患者情绪平复,同时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其心脏功能通常可恢复正常,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康复。但是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预后与身体的具体情况有关,严重时也可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所以,如在生活中遇突发情况“心碎”在所难免,也应有意调控情绪,谨防应激性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授权转载、投稿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梅斯医学MedSci(微信号:medsci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