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对毛囊生物学与脱发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毛发领域的诊疗取得了较大进展。比如特异性的生物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有不俗的结果;低剂量生发激素联合预防脱发药物有望达到生发目的;干细胞与毛囊原位再生等新技术拓展了毛发移植的范围与效果。尽管如此,毛发领域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恰逢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CSD2023)召开,梅斯医学邀请到了中日友好医院毛发医学中心主任杨顶权教授,来跟我们探讨毛发相关的热点问题。
Q1:脱发问题困扰了我国近3亿人,并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脱发的发病机制?
杨顶权教授:脱发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我们头发的每个毛囊都有新陈代谢的周期,周期大约在1000天左右。正常的情况,每天的脱发量是70-100根/天左右。我们东方人大约有十万根头发,十万除以一千,换算下来大约每天有一百根头发参与新陈代谢。理论上讲,如果每天的脱发量不超过一百根左右,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能叫作毛发疾病。但若头发持续减少,露头顶、发缝增宽、甚至出现斑状脱发,那么可能是脱发疾病,门诊常见的脱发疾病有雄激素性秃发(简称雄秃)、休止期脱发、斑秃,这三种疾病的病因不同。
雄秃主要是遗传因素、雄激素代谢、毛囊微生态、精神因素、局部感染因素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雄激素代谢是最主要的发病病机,因此有指南的推荐治疗药物1mg非那雄胺(II型5-还原酶抑制剂,减少二氢睾酮对毛囊生长周期的抑制作用)、米诺地尔(扩张血管,开放钾通道,延长毛囊生长期)。斑秃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是突然出现的斑状脱发,发病机制主要跟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精神因素相关,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斑秃致病炎症分为四型,我们对斑秃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对新的药物(特别是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了临床依据。但并非所有的斑状脱发一定是斑秃,还有很多斑状脱发是瘢痕性脱发,如毛发疾病苔藓、头皮盘状红斑狼疮、手术、外伤、感染等引起的瘢痕性脱发,瘢痕性脱发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此外休止期脱发的人群非常大,我国大约有一亿多人为休止期脱发,主要分为急性休止期和慢性休止期,急性休止期是脱发在病因发生后的3个月出现的脱发现象,如常见的减肥后脱发、产后脱发等,慢性休止期脱发是病症超过6个月,与精神、营养、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休止期脱发在病因解除后可以完全康复。
Q2:中国人易患的特有脱发类型是什么,如何制定治疗策略?
杨顶权教授:中国人的发病类型与西方人没有太大差异,但发病率却不同,男性约20%,女性5%左右,我国雄秃的患者大概1.4-1.5亿左右,约每十个人有一个雄脱。目前认为斑秃的发病人群约千分之一,我认为这个比例可能偏低了,因为斑秃不仅发生在头面部,身体其他部位(如腿毛、胸毛、阴毛、腋毛等)也可以出现斑秃,只是不在暴露部位而往往被忽视,也不被重视,因此这些部位斑秃可能未被发现。休止期脱发的发病人群目前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估计在10%左右,我国毛发门诊的病人比例,排名第一是雄秃、第二是休止期脱发、第三是斑秃,其它脱发疾病有5%-10%左右。
关于治疗策略,对于雄秃来说要分型和分级,男性女性雄秃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需要分型治疗。同时,不同严重程度的雄秃治疗方案也不同,也需要分级治疗。如非那雄胺用于男性雄秃,螺内酯用于女性雄秃,所以要男女分治;另外分级治疗对应轻度、中度、重度雄秃的治疗措施不同,《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也为我们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分型分级参考。
在治疗脱发时部分药物是超说明书用药(如治疗女性雄秃的螺内酯),但指南推荐后就可以使用该药治疗女性雄秃。此外,我国中医中药治疗脱发历史悠久,也有很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在国医大师王琦院士的体质学说和仝小林院士的态靶理论指导下,中西医结合防治毛发疾病有很大的生命力。中医解决人体和头皮的环境和土壤的问题,西医解决毛囊生长周期和微环境问题,两者思路不同。毛发疾病属于慢性管理范畴,多数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可能出现复发或加重,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和随访,特别是异地就诊的患者,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患者管理。所以中西医结合、互联网管理的模式为毛发疾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诊疗和照顾。对斑秃的治疗近年来有许多新的进展,特别是小分子靶向药物出现后使得斑秃进入了靶向治疗的时代,近年来有许多小分子药物进入研发、临床试验和临床许可,效果也都非常好。对于休止期脱发,对症治疗即可,病因解除后3个月多数会自愈,若是减肥引起的,减肥后的三个月会出现脱发,重新恢复饮食后3个月会重新长出新的头发,所以对于本病治疗首先是找到病因,其次可以配合外用米诺地尔、低能量激光、微针等加快毛囊进入生长期。
Q3:近年来,移植技术和再生医学在毛发领域显示出较大的应用潜力,但也存在一定难点。您如何看待这些新技术在脱发治疗方面发挥作用的前景?
杨顶权教授:现在,毛发门诊融合了现代皮肤科病学、现代医疗美容技术、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有许多的扩展应用,包括点阵激光、肉毒素、细胞因子等,都能改善毛囊血液循环,延长生毛囊生长周期,加快毛发的生长,这些传统的医美技术在毛发领域内都能得了很好的拓展和应用,但目前还缺少高质量的循证医学支持,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毛发诊疗是集医美和生美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的巨大市场,不仅需要在发病期间治疗,在康复期间也需要干预,防止复发,需要有长周期、慢病管理思路,对传统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毛发移植是一种能较快速改善发量和发际线的治疗手段,同时,毛发移植也是一门集医学、美学和艺术为一体的技术,需要接受规范的培训才能掌握好这项技术。当然,做这项技术之前,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供区需具备足够生长期的毛囊,受区需要相对健康的皮肤,包括良好的血供、清洁、无感染、无皮肤病,还需考虑供受区的匹配度,如果受区面积太大,供区健康毛囊不够的话,就达不到植发美容效果。单纯采取毛发移植来改善受区毛发的密度,至少需要每立方厘米不少于四十个毛囊单位的基本条件,因此一定要在植发前保证受区的头皮更健康、供区的毛囊更健康,才能保证植发后有更好的存活率、更好的美容效果。我们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毛发医学中心)前年引进了亚洲最新的一代ARTAS植发机器人,采用高清3D图像引导技术结合智能机器人手臂,可重复高精度提取大量移植毛囊。通过实时控制和人工智能算法,以最佳角度、深度识别并获取最适宜移植健康毛囊,这是保证植发效果的前提。选得准、取得好和定制化是其最显著优点,能够更精准地取到所需要的毛囊,减小人工操作过程中的疲劳和失误,降低损耗率。但这项技术目前只能获取毛囊,还不能精确分离和自动种植。但我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来完全可能实现钻取、分离和种植毛发移植的全智能机器人,使医生从繁重重复的手术中解放出来,让机器替代做一些重复的工作。
对于再生医学与毛发再生方面,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于促进毛发的生长和血管的生成都有很好的疗效,但因其工艺复杂、制备过程和技术标准,目前还处在临床前期,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是PRP和CGF,第一代技术是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血中分离出的血小板浓缩物,可以促进毛发生长;第二代技术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除了在PRP里面还含有一些纤维蛋白原,可以把一些生长因子吸附在纤维蛋白原中,起到控释的效果,应用于牙齿种植、颌面外科、骨关节置换的修复;第三代技术是浓缩血小板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 CGF),它不仅含有PRP、PRF的成分,还含有CD304阳性的细胞,有免疫调节、血管再生、促进生长的功能,活性更强且能达到控释的效果,在生发领域的应用广泛、安全性良好、操作简单,一般抽两管血(9mL/管),通过变速离心法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生长因子(2.5mL/管),在脱发区域按0.1-0.2mL/cm2的注射量,注射深度3mm的,这项技术相对较成熟、风险更小。此外,微针、低能量激光、肉毒素、传统埋线技术等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我们的团队也正在做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期待我们后期的成果和数据与大家分享。
Q4:本次大会的毛发学专场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发现?在您看来,这是否推动了毛发领域的新进展?
杨顶权教授:第一,在毛发影像方面,德国某公司具有一项不剃发并可自动导航定位靶区检测毛发直径和密度的技术,过去我们在毛发拍摄的需要找到一个标记点方便下次拍摄,但这项技术可以人工智能技术导航找到上次的拍摄点,虽然这项技术非常好,耗费时间较长,做研究可以,但临床不太实用。由于现在设备采购和数据开源的限制,我们团队也在和相关合作伙伴研究出了一项不剃发便可自动测毛囊直径和密度的技术,我们希望能够把国外最新的理念和人工智能的算法应用到国内毛发多模态数据库的建设中,这项技术将有力推动我国毛发疾病质控建设,目前我们已申请了这项技术的专利,正在做大规模测试,预计很快便可推向市场。
第二,对于药物方面,今年陆续要上市治疗重症斑秃的JAK抑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这使得重度斑秃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改善概率,尽管斑秃不能够根治,但对年轻人来说,职业生涯刚开始或求学阶段,若没有头发可能会对形象、心理和社交有一定的影响,此次药物的获批对很多重度斑秃患者带来了很好的福音,这是今年年会的的最大亮点。对雄秃来说,研究进展在于把一些口服药物改成了外用制剂,如非那雄胺的泡沫剂和度他雄胺的泡沫剂正在开发中,还有国产原创药物福瑞他恩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也非常不错,预计很快也将投放市场。虽然这些新的技术和药物的出现,但没有根本性改变这三种疾病的痛点,治疗时有效,不能完全根治,停药后又会复脱。
因此,毛发疾病是一种损容性疾病、也是一种慢病皮肤病,像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长周期管理,我们的治疗措施只是暂时的帮助,若一直想要维持很好的形象,就要一直干预,植发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来维持巩固治疗,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在患者首次就诊一定要和患者讲清楚疾病的特点、治疗措施、预期疗效、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应对措施,让患者了解大部分毛发疾病可治、可控、可防。绝处重生是每个脱发者的梦想,岁月无痕是每个求美者的追求,随着毛发专病医联体规模不断扩大、毛发专病门诊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医疗美容技术大规模普及,让每个老百姓没毛病、有面子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小结
总之,随着对毛发医学认知的加深、研究的深入与新技术的创新,毛发和头皮健康产业的未来前景十分光明。但当前该市场刚刚起步,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希望本次大会能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有条件的机构加快毛发专病人才的培养,各学会和协会开辟毛发专场推动学术交流和培训,各研究机构加大基础研究和药物研究的投入,为我国毛发和头皮健康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老百姓的“头”等大事与改善生活质量做出新的贡献。
专家简介
杨顶权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日友好医院毛发医学中心主任、皮肤科副主任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毛发专病医联体负责人
国家卫健委毛发质控项目负责人
主要从事皮肤疾病、毛发疾病、皮肤外科、医学美容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8年获得首届全国医美行业科技人物奖突出贡献奖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兼中医美容分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毛发学组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分会常委兼毛发学组副组长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毛发学组组长
编辑 | 一颗橙子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梅斯医学APP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