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血管脉络病高峰论坛隆重举行,络病理论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取得丰硕成果
2022-07-0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在改善血糖波动方面,有研究显示,胰岛素联合津力达颗粒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漂移度,这种对“血糖波动”的控制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微血管病变被认为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围绕微血管病变这一国际性难题,依托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吴以岭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科研团队从理论、机制、疗效三个层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研究项目“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获得2019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研究成果成效显著,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委会主办的2022血管脉络病高峰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成功召开。论坛聚焦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相关研究成果,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微血管病变防治临床难题,为大家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本文撷取会议精要,以飨读者。
“孙络-微血管”病变规律揭示“心脑糖疾病”核心机制,通络药物成效获大量循证支持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东风西渐的特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整体系统思维对生命科学的影响不断加深,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有望引发新一轮的医学革命,乃至引起整个科学界的革命。
吴以岭院士带领团队通过40余年的共同努力,系统构建了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建立了中医络病学新学科。提出“营卫理论”核心内容,揭示了脉络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规律,提出的“孙络-微血管”为微血管病变中西医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
研究团队综合3万余例研究数据,首次揭示了“孙络-微血管”病变是以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核心和启动因素,血液成分和神经体液共同参与的复杂网络病变。而通络干预可以使复杂网络关联节点趋于正常,在保护微血管方面较对照组优势更明显。此外,团队利用可视化动态成像技术等现代技术揭示了“孙络—微血管”病变的4类微观病理特征,即孙络绌急、孙络疏失、孙络瘀阻、孙络滋生。证实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
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在评价该项目时表示:本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杨跃进教授:通心络改善微循环,或破解AMI冠脉再灌注临床难题
冠脉再通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首选治疗方法。但冠脉大血管开通并不代表心肌组织再灌注,冠脉开通后仍有30%~37%心肌无再灌注,并且可能引发再灌注损伤,影响手术预后,也成为当今再灌注治疗时代的国际性难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表示,无复流与微血管“堵塞”有关,但其核心机制尚不清楚。系列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或可成为解决这一国际难题的通行证。基于通心络胶囊的作用机制及前期研究成果,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了系列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具有保护心梗再流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内皮细胞得到保护后,也会反过来保护心肌细胞。杨跃进教授指出,通心络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的双重、双向保护作用,缩小AMI心肌无再灌注面积,减轻心肌出血、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最终缩小心梗面积。
为探究通心络胶囊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杨跃进教授团队又开展了通心络胶囊防治AMI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患者ST段抬高幅度、加速ST段回落,心肌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36.6%(34.26% vs. 54.05%,P<0.01)。18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
此外,机械并发症是A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致死因素,为预防心脏破裂,课题组尝试性提出“心三联”方案(通心络胶囊、负荷他汀和尼可地尔),并在临床实践中证明“心三联”方案降低了由心脏破裂导致的死亡病例数。杨跃进教授指出,“心三联”方案通过保护心肌微血管结构、功能完整性或屏障功能,防治AMI无复流及心肌出血。“心三联”方案有望能够预防AMI患者的心脏破裂。
赵性泉教授:进展与争议并行,“金三角”方案为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优选方案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复发风险长期存在的特点,已成为我国过早死亡的首位因素。因此,及时、规范、个体化卒中二级预防至关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主持完成的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CHANCE研究)结果的公布开启了我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代。CHANCE研究一年随访结果显示,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双抗组卒中复发风险显著下降22%(P=0.006),并且大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不增加。然而,该研究也发现,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双抗治疗中获益。CHANCE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约有58.8%的患者携带了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导致氯吡格雷代谢能力差,对于这些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效果并不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
PRINCE研究对比了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疗效,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组在各个随访时间点上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比例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此外,国际多中心研究THALES研究再次证实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30天内卒中复发或死亡的复合事件。2021年10月发布的我国202个中心参与的CHANCE-2研究,进一步证实在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患者中,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显著降低90天卒中复发风险。该研究也开启了我国脑血管病治疗“精准双抗”时代。
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牵头完成的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反应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双抗治疗联合通心络胶囊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HPR)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尤其是在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患者中,效果更为明显。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牵头、联合国内35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对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CAPITAL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可延缓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延迟首发心血管事件时间并降低发生率。
基于通心络胶囊的系列研究结果和临床疗效,我国医学界专家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通心络胶囊的“金三角”方案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优选方案,对于卒中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赵家军教授:及早调节血糖血脂,或可“逆转”糖尿病前期状态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糖代谢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况,具体表现为空腹血糖超过正常人水平,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但只要及早有效控制,这类人群是能够得到逆转。赵家军教授与宁光院士共同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了7,000多例受试者,通过三年随访发现,正常糖代谢状态(NGT)人群中有64.7%可以维持在正常血糖水平;28.7%进入糖尿病前期,其中约有33.1%经治疗后逆转为NGT,21.1%发展为糖尿病。相较于正常人群,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风险显著升高。
近年来,甘油三酯的对糖尿病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甘油三酯过量摄入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及其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增多,导致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在非脂肪组织异位沉积,继而造靶器官的慢性损伤。赵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应用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前期合并高甘油三酯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同时使53%的患者得到逆转。此外,欧洲一项研究同样证实了干预脂代谢能够改善糖代谢异常。脂代谢与糖代谢的密切关系,提示临床中要以整体观念来改善糖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可通过多靶点调节糖脂代谢。系列基础研究发现津力达颗粒在调节血糖的同时,能够降低血液里的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于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可加服津力达颗粒。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牵头的临床研究显示,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0.92%、空腹血糖(FPG)1.34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3.0mmol/L,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0.36)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症状,降低腰围,且安全性较高。在改善血糖波动方面,有研究显示,胰岛素联合津力达颗粒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漂移度,这种对“血糖波动”的控制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此外,津力达颗粒还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具有多重功效。
结语
大会尾声,诸位领域内顶尖学者围绕“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这一主题,将会议研讨氛围再度推向高潮。专家们分享的临床研究思维为与会同道带来了极大的参考与借鉴价值,期待来年的血管脉络病高峰论坛召开之际,线上、线下的与会专家能够就脉络学说及通络药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最新进展进行充分讨论,同时期待能够有更多重大学术成果发布,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同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院长当选新一届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当选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山东省立医院赵家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高峰论坛#
66
#血管病#
62
#微血管#
67
#血管病变#
84
#微血管病变#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