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7月23日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20〕25号)(以下简称《重点任务》),并于7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召开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于医改中大家关注的热点一一进行解答!来看看下半年医改都有哪些亮点吧!
六方面重点工作
1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主要围绕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做出工作部署。
2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主要包括持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加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防治力度。
3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明确要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化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投入政策。
4
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提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5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主要涉及完善药品耗材采购政策,促进科学合理用药,加强药品耗材使用监管,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
6
统筹推进相关重点工作
包括继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和督察机制等内容。
亮点1
两倍预算强“公卫”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公共卫生相关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量是去年的两倍,缩减了其他的一些专项,集中支持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经过各方面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一方面,可以看到了多年来建立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也看到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些短板和问题。特别是与疫情初期“爆发式”需求相比,发热门诊的收治、传染病救治的床位、重要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物资等等,在短期内都出现了一定的短缺。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重点通过加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强化七项能力,完善三个保障来完成高质量“公卫”的建设。
七项能力:一是要强化发热门诊的接诊能力,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重点落实“三区两通道”要求,合理布局诊室、留观室、候诊区,扩大等候间距,配齐筛查所需的设施设备。二是要强化可转换传染病区的收治能力,结合县城城镇化补短板,按照不同规模城市人口,明确可转换集中收治床位数量要求,分级分层配置疫情防控救治资源。三是强化可转换ICU的救治能力,明确各级医院的ICU中都要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或者预留出负压改造的条件,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机、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等医疗设备。四是强化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新增一批达到P3水平的实验室,填补地市级P2实验室空白点,提升重大传染病检测一锤定音的能力。五是强化传染病的检测能力,所有承担收治任务的医院都要具备已知传染病的常规检测能力,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企业等第三方实验室的作用。六是要强化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能力,支持没有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地级市以及较大的县加强建设,支持大城市、特大城市按照现有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扩展一倍作为应急备用。七是应急救援能力,要大幅提升呼叫接听率,缩短响应的时间。
完善三个保障:一是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保障,要综合考虑人口、区域等因素,支持每个省份改造升级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患者救治和重要医疗设备储备任务。二是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引导医疗机构做好医用口罩、防护服、防护眼罩等储备,提升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的能力。三是应急医疗物资启用预案保障,要求各地全面掌握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应急设施分布图和启用的次序表。
亮点2
深化薪酬、编制改革,为公立添新动能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加强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建设,使它上下协同、区域协同、内外协同,在全国要使公立医院的布局既有国家的医学高峰,比如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发挥医学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同时,在省级层面,要布局一批省级医学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挥省域内的带头引领和辐射作用。另外,要重点强化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使县级医院真正成为县域内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同时,兼顾到区域医疗卫生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布局、有效配置。
第二,要围绕重大疾病的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加强公立医院防治能力建设,尤其是分层分级分流的救治体系建设,同时要注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政策的协同性,促进公立医院发挥公共卫生的职能,建立相应的督促、激励、约束机制。
第三,要发挥公立医院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中的领头作用和骨干作用,因为下一步医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其中重要的抓手就是要推进以县域为龙头,把下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实行上下一体的管理,包括县乡一体、乡村一体,人财物统一管理,实行有效的紧密型医共体,使整个县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成为“一家人”,围绕县乡老百姓的健康需求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管理。另外,在城市要发挥城市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组建医疗集团的牵头和引领作用,形成紧密型医疗集团,对辖区老百姓实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公立医院在整合型的服务体系建设当中,核心要素是要把它的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而不能产生对上的虹吸作用。
第四,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式以及服务模式要实行变革,要考虑到今后新的趋势,比如一些新技术、新服务模式的建立,尤其是这次疫情防控,我们的远程医疗、大数据、新技术的应用,既方便老百姓又能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率。同时,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式是要进一步强化以需求为主导来设计服务流程和服务项目。
第五,要强化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尤其是要强化公立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制度设计和现代医院管理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推动公立医院的集约式发展,用好每一分钱,包括政府的投入、医保的投入,以及个人的缴费,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实时监控公立医院的运行状态。
第六,要强化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要强调公立医院姓“公”,要具备公益性,这是它的本质要求,公立医院要真正的以老百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关爱广大医务人员,提升他们的职业待遇以及职业发展空间。
最后,要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的外部体制改革,这离不开政府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要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增加新的动能,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价格改革、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改革以及薪酬、人事、编制制度改革。
亮点3
医保改革加速,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医保局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及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指导各地医保部门强化应对疫情工作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出台“两个确保”的政策。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全部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对承担新冠肺炎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拨付专项资金,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并及时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截止7月19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13.55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8.47亿元,医保支付12.32亿元,支付比例达到67%。
二是创新管理方式。实行“及时办、不见面办、便民办、延期办、放心办”的“五个办”医保经办服务,将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实行长处方政策。三是支持复工复产。各地可从2月起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减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预计可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以上。
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结算清算,不留后账。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组织参保地核实并进行全国清算。二是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对疫情期间出台的“互联网+医保”、长处方等便民措施,使它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三是加强形势分析与研判。压实基金管理责任,做好基金运行监测分析。积极支持医疗机构渡过难关。
亮点4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重点任务》强调,持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完善健康科普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等。制定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提升慢病防治水平,加强传染病、地方病及职业病等防治力度。
亮点5
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重点任务》中强调要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实行传染病报告首诊负责制。疫情防控现在关键还是要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要求,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质量,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充分发挥公共卫生等专业人员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尽快把疫情传播的链条搞清楚。
在医疗救治方面,按照国家第七版诊疗方案进行同质化、规范化治疗,关口前移,防止轻症患者转成重症危重症。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指导,不断调整技术指南,加强临床、护理、中医药治疗以及医疗设备、急救药品的储备。同时,加强流调、院感防控工作培训,帮助各地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和防控水平。
(内容综合整理自国务院吹风会及医改通知)
具体《重点任务》通知原文件,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