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SCO 创新·跨越 肿瘤学术交流大会会场直击
2024-05-21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2024年5月18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SBIA)共同主办的2024 CSCO肿瘤学术交流大会在上海召开。
2024年5月18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SBIA)共同主办的2024 CSCO肿瘤学术交流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主旨是创新和跨越,上午的主会场共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传承 创新 聚势而谋远”,第二篇章“卓思 实践 明辨而笃行”;下午大会分设骨髓抑制及乳腺癌分会场,分别就肿瘤治疗中的骨髓抑制的相关话题及乳腺癌最新诊疗进展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为进一步加强肿瘤患者的精准化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发挥助力。
主会场
大咖云集,深入交流,助力中国肿瘤患者规范化诊疗管理
大会主席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首先发表致辞。在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致以崇高敬意和热烈欢迎后,马军教授回顾了我国血液病亚专科创立之初存在着诸多阻碍,但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几代医学研究者们的辛勤耕耘,伴随着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学者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未来,广大临床工作者还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为己任,为我国肿瘤患者的全程规范化管理发挥助力。
马军教授
随后,大会主持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和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也分别发表了致辞。二位专家首先肯定了我国医药研发及肿瘤防治工作取得的长足进步。但是肿瘤患者全程规范化治疗中的耐药性和毒副反应的管理仍然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成为广大临床研究者接下来需要攻坚的课题。希望在学术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能够碰撞出真正为临床所用的有效策略,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治疗获益和生存质量。
李进教授
于金明院士
第一篇章 传承 创新 聚势而谋远
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研究院院长沈锋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的主持下展开。
沈志祥教授及沈锋教授
首先发表主题演讲的是马军教授,为我们分享了血液肿瘤的发展史与进展。相较于血液肿瘤的历史,相关药物研发的进步仅发生在最近几十年。从骨髓移植,多药联合化疗,诱导分化治疗,到费城染色体和三氧化二砷的发现,再到后来的单抗、双抗、ADC和CAR-T治疗,关于血液肿瘤治疗手段的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一代代研究者的辛苦耕耘。未来,转化医学与临床的有效结合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研发还需要广大专家学者付出不断的拼搏与汗水,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疗工作者可以谨记初心,肩负使命,为祖国医药卫生的进步与发展添砖加瓦。
马军教授
在沈锋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技大学田志刚院士为我们带来了“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学术报告。基于几十年的NK受体系统研究经验,本着为病人和临床工作服务的原则,田志刚院士团队将基础与临床研究有效结合,在NK细胞受体、配体的靶向治疗及与CAR-T治疗相结合方面取得了突破,目前多项研究进入临床报批阶段,未来精准化治疗研究结果令人期待。
田志刚院士
接下来,李进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关于中国抗肿瘤药物“创新与出海之路”的心得体会。李进教授表示,中国药企想要进入世界市场,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需要正确看待我们自身与国际先进模式之间存在的差距,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更多的大型多中心全球研究中积累有效数据,才能最大程度地扩大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国际影响力,让国药顺利出海,扬帆远航。
李进教授
第二篇章 卓思 实践 明辨而笃行
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刑力刚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刘天舒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王殊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樊旼教授分别进行了汇报。
刑力刚教授及刘天舒教授
王殊教授: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乳腺外科患者如何实现精准的降阶梯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这其中,保留乳房和保留腋窝可以显著影响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但随之而来切缘病理学判定争议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进展风险监测也是争议和讨论研究的重点。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累积,影像学评估的介入被证实可以更好地实现乳腺癌患者的精准化降阶梯管理,实现手术创伤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佳平衡。
王殊教授
樊旼教授:在免疫治疗时代,如何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与局部放疗的有效配合帮助患者实现治疗获益是我们研究探索的重点。目前,针对早期、局部晚期和晚期转移性患者进行的多项前瞻性研究都观察到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提升,后续更大样本量的的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结果令人期待。
樊旼教授
乳腺癌分会场
启新程,方兴未艾;躬实践,探索求新
乳腺癌分会场由大会主席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分别发表开场致辞。
刘健教授
蒋宏传教授
刘教授表示:本次大会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与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共同举办。来自全国的优秀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将对乳腺癌诊疗的前沿进展、诊疗指南、临床实践等相关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期待各位专家在这里分享经验、获取新知,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乳腺癌的挑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蒋教授表示:随着新技术、新药物、新理念层出不穷,为医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也为中国医生的诊疗提供了很多的新药,大大改善了中国患者药物的可及性,对中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欢迎各位乳腺癌专家相聚上海,探讨乳腺癌诊疗的前沿进展,共同助力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的进展。
第一篇章:启新程,方兴未艾
蒋宏传教授作篇章引领并主持介绍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郑和鸣教授为我们分享伊尼妥单抗新辅助II期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郑和鸣教授:作为第一个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性HER2单抗,在HOPES研究中针对晚期HER2+乳腺癌患者取得了不亚于曲妥珠单抗的疗效,无论是否存在内脏转移或肝转移,都能从伊尼妥单抗联合化疗中获益。对于伊尼妥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及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探索性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tpCR为56.5%,疗效确切。
郑和鸣教授
后续环节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唐军教授担任课题主持,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葛睿 教授为我们带来《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CSCO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的解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李俊杰 教授 分享了《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热点课题。
唐军教授
葛睿教授
李俊杰教授
葛教授表示:早期抗HER2新辅助治疗H是核心药物,国产H类大分子单抗伊尼妥单抗的联合方案为早期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伊尼妥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卡铂及化疗的方案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pCR率54.5%;伊尼妥单抗联合吡咯替尼、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早期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pCR率66.7%。
李俊杰教授从早期高危乳腺癌的新辅助/辅助治疗优化、早期高危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升阶梯、
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降阶梯及早期乳腺癌局部治疗的优化等多个维度带来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
张宏伟教授
学术讨论环节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宏伟 教授担任主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葛新 教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志强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孙星 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孙献甫 教授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莊志刚 教授就靶免治疗研究更新下不同类型(HR+,HER2+,TNBC)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围术期化疗的优化及升阶梯治疗管理策略以及基于伊尼妥单抗新辅助治疗II期研究成果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探索进行了讨论。
专家热点探讨环节
第二篇章:躬实践 探索求新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黄建教授作篇章引领:乳腺癌是我们国家乃至全球女性的发病率最高的瘤肿,如何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望。本篇章的主旨非常契合当下乳腺癌诊治面临的局面,希望大家在本篇章能够有所收获,实现乳腺癌规范化诊治。
黄建教授
第一个课题由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张莉莉教授的主持下,山东省肿瘤医院李慧慧教授分享了《从生存角度看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合理布局》。
张莉莉教授
李教授指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核心治疗目标是延长OS,并兼顾生活质量。针对HER2+患者,HOPES研究的一线亚组结果(mPFS 11.1个月)也表明伊尼妥单抗有望成为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新选择。针对二线治疗方案中,国产大小分子联合方案伊尼妥单抗联合吡咯替尼晚期二线治疗时mPFS达17个月,也为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提供一个可靠的方案。
李慧慧教授
后续的环节分别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盛湲 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彭培建 教授带来《乳腺癌CTIT临床管理策略》的课题分享。
盛湲教授
彭教授认为: 乳腺癌治疗全病程均有较高的CTIT发生风险,CTIT可能导致化疗延迟/减量,影响患者生存期;CTIT的发生机制纷繁复杂,选择CTIT的治疗药物在考虑有效性的基础上,也应重视安全性;基于疗效和安全性考量,rhTPO相比rhIL-11更具有优势。rhIL-11因存在过敏风险、肾脏负担、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基于指南推荐和临床证据,rhTPO依然是CTIT管理的优选药物。
彭培建教授
最后一个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姚静 教授担任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占红 教授分享《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要点》的解读
姚静教授
陈教授指出:2024年CSCO BC指南晚期抗HER2治疗针对H敏感的乳腺癌患者,THP及TH+吡咯替尼仍然是首要推荐,HP方案新增加皮下制剂的推荐,对于H的选择依然延续了2023年版指南当中的一些生物类似药,例如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和伊尼妥单抗等。H治疗失败和TKI治疗失败人群的治疗方案变化,主要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结合临床药物可及性和需求的考量。
陈占红教授
讨论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张频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黄亮 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涛教授,渭南市中心医院王勇 教授和贵州贵黔国际总医院 杨新华 教授就乳腺癌全病程管理中CTIT应对策略及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排兵布阵进行了热烈讨论。
张频教授
专家热点探讨环节
学术环节结束后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黄建 教授作会议总结:作为乳腺癌医生,做好患者的规范化诊疗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积极与其他学科的医务人员展开合作,共同做患者管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非常感谢本次大会的邀请,有机会与众多乳腺癌专家一起探讨学习,希望未来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日渐提高。
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骨髓抑制分会场
防治结合,助力患者长生存获益
骨髓抑制分会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发表开场致辞。
王理伟教授
许青教授
章真教授
随后,以章真教授的演讲开启了本会场的第一篇章,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头颈专科主任陆雪官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蔡修宇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郑向鹏教授进行了发言。
陆雪官教授
蔡修宇教授为我们分享了高危因素在CTIT治疗过程中的影响,蔡教授表示:随着免疫、靶向治疗及ADC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联合疗法的普及,肿瘤治疗中的CTIT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放化疗治疗当中,如何在明确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实现肿瘤患者的安全性管理,给临床医生的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临床研究数据,明确导致CTIT的危险因素及一级、二级预防的干预时机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要点。
蔡修宇教授
郑向鹏教授则为我们带来了放疗相关的TCP机制和rhTPO防护特点的演讲,他指出:放化疗相关的损伤从根本上讲是肿瘤治疗带来的细胞毒性损伤,加之自由基产生和旁观者效应的加持,最终造成对造血微环境的慢性损伤,诱发血液学毒性。通过在治疗过程中对危险因素的严密监测,TPO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严重毒性反应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获益。
郑向鹏教授
讨论环节则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主任樊锐太教授主持,与会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三科主任范开席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林晓丹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疗科主任罗居东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许刚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尹晓然教授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病区主任张华教授分别对CTIT治疗中的高危因素及重要性和放化疗患者CTIT早期干预及足量足疗程治疗的获益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樊锐太教授
专家讨论环节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们最终讨论的结果如下:血小板减低作为肿瘤患者管理中的常见血液学毒性,是临床工作中管理的难点,一旦监管不利,极有可能发生致死性的不良事件。特别是免疫治疗的加入,为CTIT的管理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联合疗法应用的大环境下,实现干细胞损伤及微环境保护的早期预防,实现骨髓功能的重建,是未来临床及转化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接下来的第二篇章由许青教授开启,在张慧卿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所长助理赵东陆教授和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罗执芬教授分别为我们带来了“2024年CSCO CTIT指南发展及更新要点”和“基于临床看CTIT用药管理的汇报分享。
张慧卿教授
赵东陆教授表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CTIT这一概念于2022年被首次提出,并在之后的指南中陆续进行了更新。2024 CSCO CTIT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如下:
1. CTIT的治疗过程中,重点推荐了特殊人群的二级预防
2. CTIT的一级预防适用人群及推荐,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3. CTIT在院外进行管理的注意事项
罗执芬教授提出:CTIT伴随着肿瘤治疗的全程,不仅会增加出血风险,更会严重影响治疗进程的顺利推进。关于CTIT的管理,需要兼顾院内及院外,更要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用药过程中的药物经济学和患者依从性更是临床医生需要考量的重要指标。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和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累积,相信在未来,CTIT的管理必将会迎来光明美好的未来。
赵东陆教授
罗执芬教授
第二篇章的讨论环节由刘菊英教授主持,主要就CTIT指南更新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及诊疗模式变更之下院外治疗CTIT的药物选择及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经过讨论,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头颈部肿瘤科副主任李中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秦铀教授和嘉兴市第一医院曾慧教授一致认为: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CTIT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距离解决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临床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患者院外用药管理的安全性监测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CTIT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后续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加以说明和佐证。
刘菊英教授
专家讨论环节
骨髓抑制分会场的第三篇章由王理伟教授开启,在他的主持下,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侯丽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肿瘤相关性贫血中西医诊疗进展”的主题演讲。侯丽教授认为,肿瘤患者的管理离不开多种治疗手段的相互配合,围绕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的病因机制及临床常见症形的明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的全面提升。未来,我们还会开展更多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也期待中西医结合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理伟教授
侯丽教授
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袁振刚教授的主持下,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郑松教授为我们分享了肿瘤相关性贫血全程管理的心得体会。郑松教授指出,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肿瘤本身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密切相关,作为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于CRA患者的全流程动态监测及EPO的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抗肿瘤效果、延长生存获益及生活质量大有裨益。
袁振刚教授
郑松教授
讨论环节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方勇教授的主持下展开,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董久兴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斯丹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谢菁教授,江阴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闫帅教授和南京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妇科肿瘤专业组主任医师朱丽晶教授对“CRA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干预方案选择”进行了探讨。最终一致认为,CRA的全程化管理需要患者与临床医生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患者获益而言,“防”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治”,只有早期干预,才能保证多种治疗手段的有效施行,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体验和高质量的生存获益。
方勇教授
专家讨论环节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认真学习了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