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抗原分型出现双群的原因解析和案例分享
2022-08-24 孔海瑞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检验医学”公众号
目前多家医院已开展Rh相容性输血,旨在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及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输血科的工作人员,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患者的Rh血型进行分型。
前 言
Rh血型系统,意为恒河猴(RhesusMacacus)血型系统,是人类的一种血型系统,有阴性与阳性之分。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大部分人都为阳性,Rh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
在该系统已知的45个抗原中,5种主要抗原D,C,c,E,e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在临床上均可引起严重的血液免疫学反应,诸如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1]。
由于Rh血型系统的C,c,E,e等抗原目前大多数医院没有进行常规检测,采用盲配原则,导致抗-C、抗-c、抗-E、抗-e等抗体产生的报道日益增多,因此在临床输血前保证Rh血型系统的C,c,E,e同型输注同ABO血型同型输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Rh血型系统的C,c,E,e抗原在分型过程中会出现双群现象,在此分享几个案例,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可能引起Rh抗原分型出现双群的原因。
案例经过
01 患者有输血史,双群为Rh血型不同型输注导致,按患者以前的分型结果报告
病例1为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间断在我院进行诊治,期间曾给予输血治疗,本次入院申请红细胞输注,常规进行Rh分型检测,分型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病例1患者Rh分型结果
分型结果显示C、c、E、e抗原出现双群现象,上层凝集细胞数量较多,下层游离细胞数量较少。患者两个月前曾进行输血治疗,由于红细胞在体内存活周期大约为120天,两个月前输注到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到检测日为止也已经快要完全衰老破坏掉,故考虑此次双群现象为输血导致。患者以前进行过Rh分型检测,结果为CcEe,为与以前结果保持一致,此次结果报告为CcEe。
02 患者有输血史,双群为Rh血型不同型输注导致,无法查到之前分型结果,直接报告为双群
病例2为一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曾于外院进行治疗,期间给予输血,此次转入我院,由于贫血严重,申请红细胞输注以改善携氧功能,输血前常规进行Rh分型检测,分型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病例2患者Rh分型结果
分型结果显示c、E抗原出现双群现象,由于上层凝集细胞数量较多,下层游离细胞数量较少,考虑此次分型结果为患者以前输注c、E抗原阴性血液所致。由于无法查到之前分型结果,直接报告c、E双群,建议3-6个月后复查。交叉配血时按照阴性处理,选择Rh血型为CCee的血液进行输注。
03 患者近三个月内无输血史,双群为疾病原因导致红细胞抗原表达减弱所致
病例3为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一月份有过输血史,当时入院未进行Rh分型检测。本次入院暂未进行输血,上次输血距检测日已超过六个月。由于贫血严重,临床医生申请红细胞输注以改善携氧功能,输血前常规进行Rh分型检测,分型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病例3患者Rh分型结果
分型结果显示c、E抗原出现双群现象,在排除输血导致本现象后,将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三遍重复检测,结果与上图保持一致。虽然每个人的血型抗原性终身不变,但在患某些疾病时可能改变抗原表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系血液系统恶性疾患,患者外周血中常伴有病态造血,血型抗原减弱或消失都曾有报道[2]。故考虑本次分型结果为疾病原因导致抗原表达减弱所致,报告为c、E抗原双群,建议3-6个月后复查(患者实际分型结果应为CcEe)。交叉配血时按照阴性处理,选择Rh血型为CCee的血液进行输注。
04 患者无输血史,双群为药物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红细胞抗原表达减弱所致
病例4为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无输血史,住院期间给予甲强龙,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由于贫血严重,临床医生申请红细胞输注以改善携氧功能,输血前常规进行Rh分型检测,分型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病例4患者Rh分型结果
分型结果显示C、e抗原出现双群现象,在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细胞双群后,考虑为激素冲击治疗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体内一部分红细胞抗原表达受抑所致。报告为C、e抗原双群,建议3-6个月后复查(患者实际分型结果应为CcEe)。交叉配血时按照阴性处理,选择Rh血型为ccEE的血液进行输注。
05 患者无输血史,双群为患者部分红细胞被自身抗体包裹,无法顺利通过凝胶而留在凝胶上层或游离在凝胶中所致
病例5为一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规输血前Rh抗原分型检查发现c、E抗原出现分层不清现象,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病例5患者Rh分型结果
将患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三遍重复检测,结果与上图保持一致。考虑到患者直抗筛查强阳性,患者体内红细胞被自身抗体结合阻碍红细胞顺利通过凝胶柱,故将患者红细胞用56℃水浴方法进行热放散,将放散后的红细胞再次进行Rh抗原分型检测,检测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病例5患者Rh分型复查结果
由图6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的红细胞进行热放散后,结合在患者红细胞上的自身抗体被释放到放散液中,红细胞可以自由通过凝胶柱而沉积在柱底部,分型结果为CCee,选择Rh血型为CCee的血液进行输注
案例分析
由以上分享的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还是会经常碰到Rh抗原分型出现双群现象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分好多种。
最常见的就是Rh抗原不同型输注,不同于ABO血型的严格同型输注,Rh血型系统更多的要求是D抗原同型输注,而对于E、C、c、e等抗原的检测及同型输注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盲配的结果就是导致患者体内可能输入含有自身所缺乏抗原的红细胞。
Rh血型系统最主要的5个抗原中,免疫原性强弱顺序依次D>E>C>c>e[3],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筛出率为17.1%,其中抗-Ec、抗-E检出率最高。抗E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滴度逐渐下降并消失,但是这就存在着受血者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继续输注E抗原阳性血液的情况,而再次输血后,免疫应答反应势必增强,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迟发型溶血反应。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Rh抗原同型输注,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正常情况下,血型的遗传标记不会改变,但某些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会引起血型抗原或其血清抗体减弱,导致暂时性的“血型变异”,从而难以及时、准确地对血型进行鉴定。但是目前恶性肿瘤及其他一些血液病导致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确切机制尚未明确,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体内血型基因突变有关联,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病毒致癌基因可干扰血型基因的合成,导致患者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2)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粒细胞异常增生,使红系细胞增生相对受到抑制,其红细胞的代谢受到干扰,红系增生受抑,造成红细胞抗原物质减弱。(3)也可能与体内唾液黏蛋白产生过多,遮盖了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而导致血型抗原强度变化。
对于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及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异常,不能正常合成红细胞血型抗原。而对于新生儿来说,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也会出现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的现象。对于由于疾病、用药及新生儿抗原弱导致的Rh抗原分型双群现象,建议报告双群,输血时双群抗原按照阴性原则进行输注,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一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肝病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的异常球蛋白,红细胞表面可被这些球蛋白包裹进而不能顺利通过微柱凝胶,分型表现为分层不清或双群现象,可将红细胞用生理盐水进行洗涤再进行分型检测。而对于直接抗球蛋白阳性的患者,可将患者红细胞进行热放散,将自身抗体释放后再进行检测。
以上两种情况经过相应的处理后最终一般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分型结果。最后的最后,还想提醒一下大家出现双群还有可能是分型检测卡存在质量问题,孔内抗体量不足或者抗体特异性不强,这些都会导致分型结果不理想,我们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出现双群现象真正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以期得到一个正确的分型结果,为患者负责,也为自己负责。
案例总结
Rh血型系统是除ABO血型系统外最重要的血型系统。近几十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输血安全也得到日益强化,因ABO血型不合导致的不良输血事件几乎得到了避免,但对于Rh血型系统,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是最复杂的红细胞血型之一,其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导致的迟发性溶血反应仍时有发生,对临床输血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2000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作为法规首次提出RhD血型为常规检测项目,2018年9月26日国家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23-2018《全血与成分血使用》,其中明确要求红细胞输注原则为:按照ABO及Rh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原则进行输注。
目前多家医院已开展Rh相容性输血,旨在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及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输血科的工作人员,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患者的Rh血型进行精准分型,指导临床进行Rh同型匹配输注,尽量保证安全输血,有效输血。
参考文献
[1]胡俊, 谢雯. 20215例EDTA-K2抗凝标本Rh血型抗原检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2]兰炯采, 胡利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型变异及其临床意义[J]. 1988年09卷12期, 709-711页, MEDLINE ISTIC PKU CSCD CA, 2020.
[3]高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第2版)(供医学检验专业用)[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陈爱霞.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抗原检测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 26(13):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解析#
112
#抗原#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