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CD19抗原丢失导致CAR-T治疗后快速进展
2019-11-07 月下荷花 肿瘤资讯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对于复发或难治(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一次治疗革命。Tisagenlecleucel 和axicabtagene ciloleucel均为CD19 CAR-T,已获FDA批准治疗R/R LBCL,总治疗反应率83%,完全缓解率58%,然而CAR-T治疗后复发是面临的巨大挑战。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AR-T治疗耐药,部分源于出现CD19阴性变异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对于复发或难治(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一次治疗革命。Tisagenlecleucel 和axicabtagene ciloleucel均为CD19 CAR-T,已获FDA批准治疗R/R LBCL,总治疗反应率83%,完全缓解率58%,然而CAR-T治疗后复发是面临的巨大挑战。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AR-T治疗耐药,部分源于出现CD19阴性变异细胞,该机制在R/R LBCL CAR-T治疗后复发中的作用还不明确。Bukhari教授报告了2例R/R LBCL CD19 CAR-T治疗后,发生了CD19阴性的疾病复发。
病例介绍
病例1
60岁女性被诊断为LBCL,采用R-CHOP治疗获得持久完全缓解(CR)。14年后出现新的淋巴结肿大,活检示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外周无血淋巴细胞增多。2年后淋巴结肿大明显,PET/CT显示横膈上下弥漫性FDG活性淋巴结肿大。活检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CD19抗原表达,限制性表达Lambda轻链,FISH显示c-MYC和BCL6重排。患者接受2个周期R-ICE(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挽救治疗,获得部分缓解(PR)。然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疾病进展,采用onalespib(HSP90抑制剂)进一步挽救治疗,未产生任何治疗反应。随后,采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去除淋巴细胞后,进行了axicabtagene ciloleucel CD19 CAR-T治疗,出现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无神经毒性,按照指南进行治疗反应良好。CAR-T治疗1个月,PET/CT显示所有既往FDG活性病变(颈部、腋窝、纵隔淋巴结病)均缓解,然而腹腔和盆腔发现几处新发超高代谢淋巴结,2周后再次PET/CT检查证实其进展,同时新发锁骨下FDG活性淋巴结,活检证实LBCL复发。流式细胞分析发现一群克隆性CD19抗原表达缺失的限制性表达Lambda轻链的大淋巴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HC)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果(图1)。此外采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IHC 22C3 pharmDx检测,多数大的非典型细胞表现为较强的PD-L1胞膜染色。患者接受伊鲁替尼、帕博利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治疗,2个月后PET/CT显示PR,持续4个月后再次出现疾病进展。
病例2
56岁男性因血便经结肠镜活检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2级),影像学检查显示广泛淋巴结肿大,骨髓检查提示淋巴瘤有侵犯,疾病为Ⅳ期。给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获得CR,并采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2年后患者出现体重减轻和腹痛,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发腹部肿块,活检证实为GCB亚型,双打击LBCL伴c-MYC和BCL2重排,B细胞表达CD19。患者接受3个周期挽救性R-ICE治疗并获CR。患者拒绝allo-HSCT,选择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CR后7个月,出现了新的躯体症状,PET/CT显示复发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再次挽救性R-CHOP治疗,无治疗反应,考虑为难治性疾病,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去除淋巴细胞后,给予axicabtagene ciloleucel CD19 CAR-T治疗,治疗中无并发症,无明显CRS或神经毒性。CAR-T治疗1个月后PET/CT显示PR。2周后,患者出现腹水引起的腹胀,乳酸脱氢酶和肝酶升高。腹部CT表现为腹水、腹部疾病恶化和网膜病变。腹水细胞学显示有侵袭性LBCL细胞。虽然流式细胞检查是评估表面抗原表达最敏感的方法,但患者的淋巴瘤细胞由于体积太大而无法进行流式检查。CD19 IHC证实肿瘤细胞胞浆中有弱至阴性的CD19染色,未见胞膜CD19表达(图1),这可能源于CD19表达缺失或CD 19抗原内化。患者转入临终关怀中心。
寻根溯源
二例患者均因为R/R DLBCL而接受CD19 CAR-T治疗,然而疾病在CD19抗原丢失、免疫逃逸情况下快速复发。ZUMA-1研究长期随访显示,患者接受基于CD3ζ/CD28的CD 19 CAR-T治疗后,11例有活检证实的进展性疾病中,3例在CD19 CAR-T治疗后出现CD19抗原表达缺失。此外,JULIET研究中,基于CD3ζ/4-1B的CD19 CA-T治疗后,5例有活检证实的进展性LBCL中,1例CD19表达缺失。Bukhari教授所在医院,11例CAR-T治疗后复发患者接受了活检,2例有证据显示CD19表达缺失。这种免疫抗原逃逸机制在一例LBCL患者中也有描述,该患在抗CD22 CAR-T治疗后出现CD22表达缺失。因此,抗原特异性细胞治疗可能通过选择下调靶向抗原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克隆进化,允许肿瘤免疫逃逸。
本文首次以描述性病例报告了CD19 CAR-T治疗LBCL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CD19免疫逃逸。在ALL领域,已有关于CAR-T治疗后CD19抗原丢失的研究,认为可能是原就存在CD19阴性克隆扩增或是细胞进化为CD19阴性克隆。为了克服耐药,需要优化CAR结构从而增加抗肿瘤活性,防止抗原阴性肿瘤细胞克隆的扩增。目前已有I期研究显示,CD19和CD20双靶CAR-T总的治疗反应率82%,CR率55%,最重要的是复发患者均非源于靶抗原下调所致。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CAR-#
67
#CD19#
77
#抗原#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