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JAMA:社区特点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或存性别差异

2014-03-07 伊文 EurekAlert中文

据3月5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对那些搬离高度贫困社区的家庭而言,这些家庭中的男孩经历了抑郁症及行为障碍比率的增加而女孩在这些方面则有下降。 观察性研究总是发现,在高度贫困社区中的青少年有着情绪问题的高发病这些发现提出了社区特点会影响情绪功能,而社区层面的干预可能会减少情绪问题的可能性。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来自可获得的观察性研究的数据是不清楚的。“了解社区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对构

据3月5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对那些搬离高度贫困社区的家庭而言,这些家庭中的男孩经历了抑郁症行为障碍比率的增加而女孩在这些方面则有下降。

观察性研究总是发现,在高度贫困社区中的青少年有着情绪问题的高发病这些发现提出了社区特点会影响情绪功能,而社区层面的干预可能会减少情绪问题的可能性。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来自可获得的观察性研究的数据是不清楚的。“了解社区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对构思社区层面的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Ronald C. Kessler, Ph.D.及其同事分析了鼓励搬离高贫困社区的干预措施以及随后的从童年至青春期的精神疾病的变化结果。该干预措施(移向机会的演示)从1994年至1998年将在高度贫困社区中的有3689个孩子的4604个志愿公屋家庭随机分配至2个住房流动性干预组(一个低度贫困优惠券组 vs 一个传统的优惠券组)中的1组或是某个对照组。低度贫困优惠券组(n = 1,430)接受了优惠券并搬家至低度贫困的社区。传统的优惠券组(n = 1,081)接受了不受地理区域限制的优惠券。对照组(n = 1,178)则没有接受干预措施。

在研究开始时,孩子们的年龄在0-8岁,而在跟踪约谈时(10-15年后,2008年6月-2010年4月),他们的年龄在13至19岁。共有2,872名青少年接受了约谈(来自2134个家庭的1,407名男孩及1,465名女孩)。精神疾病的存在是通过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进行评估的。

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低度贫困优惠券组中的男孩有着较高的比例罹患严重的抑郁症(7.1% vs 3.5%)、创伤后应激障碍(6.2% vs 1.9%)以及行为障碍(6.4% vs 2.1%)。与对照组相比,在传统优惠券组的男孩中有较高比例的人患有PTSD(4.9% vs 1.9%)。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在传统优惠券组中的女孩有着较低比例的人患有严重忧郁症(6.5% vs 10.9%)及行为障碍(0.3% vs 2.9%)。

文章的作者推测,在本研究中所发现的性别差异“是因为女孩比男孩会从搬至较好社区中更加获益,因为在2种社区中的经历以及在充分利用通过其改善的社区而呈现给其的新机会所需的社会技能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但是从这些结果很难看出对政策制定的意义,因为这些发现提示,这些干预措施可能会对男孩造成有害的影响但对女孩则有保护性的作用。未来政府的有关普遍实施公共住房政策改变的决定将不得不面对这个基于没有一种政策决定会对男孩和女孩都产生良性影响的了解的复杂性。”

文章的作者得出结论:“根据这些性别差异,更好地了解个人、家庭及社区风险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导未来公共住房政策改变所需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5599, encodeId=bac513955995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a89e4036e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社区#</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4036, encryptionId=7a89e4036eb, topicName=社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96f62500201, createdName=12498e67m28暂无昵称, createdTime=Sun Mar 09 00:16:00 CST 2014, time=2014-03-0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综述:抑郁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类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然而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亟需对抑郁症的病因开展新的研究。抑郁症的生物学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生物化学反应和信号传导的改变,要了解抑郁症的分子机制,须揭示细胞内和细胞间各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既往研究多局限于探讨一个或几个蛋白质的变化,这些研究结果

Neuron:揭示生物钟功能紊乱的内部机制

乘坐跨时区过夜航班或是经常倒夜班,常常会让人彻夜难眠。 现在,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该现象与蛋白合成这一基本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治疗因跨时区旅行和倒夜班造成的睡眠障碍,以及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疾病。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神经元》杂志上。 地球自转产生白天和黑夜,给众生赋予了昼夜节律。在哺乳动物大脑中,“生物钟”驱动着睡

Molecular Brain:深部脑磁刺激可能促进海马神经再生和缓解应激压力

海马是大脑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学习记忆、情绪情感等脑功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动物成年海马的齿状回不断有新的神经细胞出现,这种现象叫做神经干细胞增殖或是神经发生。压力或衰老会阻断海马中的这种神经细胞新生,这可能是抑郁症的病因所在。【原文下载】 恢复海马神经细胞新生的能力是抑郁症得以康复的必由之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Erickandel在他的自传In search of memory(

Lupus:重视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的抑郁症

研究要点: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2.患者抑郁评分分数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发抑郁症时治疗率低,应引起重视并进行积极治疗。 目前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抑郁症的患病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一些研究中报道,SLE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3%—55%,但这些研究的数据都未与一般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作比较,且已出版的研究中亦无评估心理应激与

Lupus :5HTTLPR短等位基因可能是SLE并发抑郁症的易感基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五羟色胺(5HT)功能异常是得到广泛认同的假说,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的短等位基因(S)与焦虑人格特质及抑郁相关。而且5HT已被证实是外周自身调节因子,抗原刺激后它可以调节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为了探讨表观遗传及5HT转运体基因变异在SLE及伴发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北京协和医院的曾晓峰等做了如下研究

Science:神经所胡海岚等揭示抑郁症的分子机制

2013年8月30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胡海岚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外侧缰核中的 βCaMKII 介导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的研究文章。文章通过蛋白定量质谱分析,脑区定点基因表达,电生理以及行为学等手段发现并证明了钙调蛋白激酶家族成员 βCaMKII 在抑郁核心症状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原文下载】 现代社会中,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普遍,并且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但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