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原理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诊方法
(1)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
(2)望舌应当先看舌质,再看舌苔。望舌质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
(3)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
(4)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均匀薄白,苔质干湿适中。
望舌质
一、舌神
1荣舌 / 有神,虽病也是善候。
2枯舌 / 无神,乃是恶候
二、舌色
1淡红舌 / 常见于正常人,或病轻者。
2
2淡白舌 / 主气血两虚,阳虚。
3红舌 / 主实热,阴虚。
4绛舌 / 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血瘀。
5青紫舌 / 主血行不畅。(热极、寒极、血瘀、酒毒,外伤)。
三、舌形
1苍老舌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主实证。临床意义: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上。
2娇嫩舌
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主虚证。临床意义:气血不足,舌络不充;阳气亏虚,寒湿内生
3胖舌
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清两口,主水湿内停、痰湿热热毒上泛。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为肿胀舌。
4瘦舌
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5点刺舌
点,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大者为星,称红星舌;小者为点,称红点舌。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称为芒刺舌。点和刺相似,时常并见,故可合称点刺舌。点刺多见于舌尖部。主脏腑热极,或为血分热盛。
6裂纹舌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沟裂中并无舌苔覆盖舌上裂纹可多少不等,深浅不一。主邪热炽盛、阴液亏虚、血虚不润。
7齿痕舌
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主脾虚,水湿内盛。
四、舌态
1痿软舌
舌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2强硬舌
舌失柔和,屈伸不利,或不能转动,板硬强直。
3歪斜舌
伸舌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3吐弄舌
舌伸于口外,不能即刻回缩者,为吐舌;舌反复吐而即回,或口舔口唇四周,掉动不宁者,为弄舌。
5颤动舌
舌体震动抖动,不能自主。
6短缩舌
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
五、舌下脉络
舌下络脉是舌下位于舌系带两侧的纵行静脉,主要反映气血的运行状态。舌下络脉常见的异常表现包括:舌脉粗长如网、舌脉曲张、舌脉瘀血等。
望舌苔
一、苔质
1薄、厚苔
反映邪正盛衰和邪气之深浅。
2润、燥苔
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3偏、全苔
病中见全苔,常见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之征。舌苔偏于某处,常提示舌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
4腻、腐苔
反映阳气和湿浊的消长,皆主痰浊、食积。
5真、假苔
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6剥落苔
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
二、苔色
1白苔
多主表证、寒证、湿证,亦可见于热证。
2黄苔
主热证、里证。
3灰黑苔
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舌诊#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