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下三角肌群的解剖及针刺技巧
2023-10-29 疼痛指南 疼痛指南 发表于上海
枕下三角是由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第一颈神经后支从这个狭小的空间穿出,枕大神经绕过头下斜肌穿过枕下三角最终分布在枕后区域。
枕下三角是由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第一颈神经后支从这个狭小的空间穿出,枕大神经绕过头下斜肌穿过枕下三角最终分布在枕后区域。
血液供应 枕下肌的血液供应来自椎动脉和枕动脉的深 支。
头后大直肌(rectuscapitisposteriormajor)以一尖的腱起于 枢椎棘突,在上升中变宽并止于下项线外侧部和该线稍下方 的枕骨。当两侧肌向外上方上升时,中间形成三角形间隙,从 此间隙可见到部分头后小直肌。
作用仰头,同时面转向该肌同侧。
头后小直肌(rectuscapitisposteriorminor)以细尖的腱起于 寰椎后结节。在终止前随上升而变宽,并附于下项线内侧部, 也止于下项线与枕骨大孔之间的枕骨。每块肌都 可纵向分为两束。最近的研究证实,该肌与硬膜之间确有结 缔组织相连。作用仰头。
头下斜肌(oblquuscapitisinferior) 在两块斜肌中为较大的 一块,起自枢椎棘突的外侧面和邻近的椎板上部,向外上止 于寰椎横突下外侧面。
作用 使面转向同侧。依靠寰椎横突的长度和作用力线 近似水平的优点,该肌工作时具有相当大的力学优势。
头上斜肌(obliquuscapitissuperior) 以腱性纤维起于寰椎横 突的上面,随其向后上方上升而变宽,并止于枕骨上、下项 线之间,头半棘肌的外侧,头后大直肌的止点的浅面。
作用 使头向后及同侧屈。作为姿势肌,头上斜肌和两 块头后直肌可能比其作为原动肌更重要。
神经支配: 所有枕下肌均由第1颈神经后支支配。
枕下三角(suboccipitaltriangle)的上内界为头 后大直肌;上外界为头上斜肌;下外界为头下斜肌。三角内侧份由头半棘肌深面的一层致密的脂肪组织覆盖;外 侧份位于头最长肌,有时还有头夹肌深面,两者均遮盖头上 斜肌。三角的底由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构成;椎动脉和第1颈 神经的后支位于寰椎后弓上面的沟内。
针刺的定位
第二颈椎棘突两侧附着有头后大直肌和头下斜肌肉,针灸针选择可在第二颈椎棘突两侧进针,关于第二颈椎棘突的定位方法有很多,位置在枕外隆突下缘1.5cm左右,低头时可以触摸到骨性突起,另外一种体表定位方法是乳突下缘连线的中点。针刺时针尖朝向乳突,由内向外斜刺,不可盲目向内上方深刺,以免损伤脊髓。
我们已经分析了枕下三角肌群的解剖特点以及其中一个针刺点,枕下三角肌群的上位附着点(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附着点)更为常用,它们均位于上、下项线之间。
上项线:枕外隆突与颞骨乳突之间弧形向上的骨嵴。下项线:上项线下方一横指左右,弧形近似的骨嵴。项平面:上项线与下项线之间的部分。枕 区:从枕外隆凸、上项线至颞骨乳突根部以及下项线至颞骨乳突尖部的区域。
对上下项线之间的区域进行针刺,可以显著缓解头痛、头晕以及视物不清的症状,一般选择中线隆突正下方作为第1进针点,旁开1.5寸和3寸作为第2、3进针点。针尖可稍向上、直达骨面。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了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