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精准医学在中国:詹启敏院士撰文论述中国精准医学的机遇与挑战
2017-01-12 测序中国 测序中国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医学史表明,技术的进步是控制传染病、开发临床治疗新方法以及在非传染病领域实现突破的关键。作为医疗的基石,技术创新在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以及改善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响应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改善治疗管理策略以及发现用于个性化治疗的新型药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技术的进步
詹启敏院士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医学史表明,技术的进步是控制传染病、开发临床治疗新方法以及在非传染病领域实现突破的关键。作为医疗的基石,技术创新在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以及改善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响应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改善治疗管理策略以及发现用于个性化治疗的新型药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技术的进步,是精准医学产生的关键原因。精准医学利用现代遗传学、分子成像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确定患者的遗传背景和疾病特征,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临床病史和病理学特征,从而实现对疾病的精准分类和诊断,同时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一、技术创新和精准医学
在这个技术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精准医学不仅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满足了医疗的需求,而且也是中国创新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体现。
1.精准医学位于医疗发展的前沿
精准医学的基础建立在下一代测序技术之上,并延伸到其他分子水平(RNA和蛋白质),涉及多个学科,如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分析、分子成像和微型机器人等。精准医学本质上包括两个方面:精准诊断;精准干预和治疗。精准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遗传背景,对观察到的分子和形态学改变有透彻的理解。另一方面,精准干预和治疗需要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功能性甚至结构性的校正或提供替代常规治疗的有效疗法。
二、满足公共卫生的需求
如今大多数人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能够远离疾病,能够尽早发现疾病并防止疾病进展,并且找到治疗方法。正是这种期望推动着医学的发展。然而,目前的医学并不总能满足这些期望。例如,缺乏精准的疾病指标或检测技术意味着某些疾病直到体征、症状变得十分明显时才能被诊断,而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时间。此外,有时候治疗有效性的评价依靠的是模糊的宏观指标或分子指标,无法精准地预测疾病的结果和预后。而个体之间微小的差异也增加了将患者适当分层以获得最佳治疗的难度,并且使副作用的风险大大增加。
在目前的临床医疗模式中,疾病可以被比喻为一座冰山,我们从患者的主诉、症状以及生理、生化、免疫和影像学检测结果中获取的信息仅仅是冰山一角,大部分疾病的机制超出我们的理解能力,像冰山的主体一样沉在水下。这意味着我们在实践中常常是无知的、短视的。因此,只有在分子水平上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找到有效、可靠的分子标志物,并且依据疾病的组织学和临床分类进行分子分析时,才能精准地指向靶点进行治疗。
三、历史性的机遇
精准医学为中国医疗创新增添了新的动力,为中国弯道超车提供了绝佳机会。当前,中国正处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前沿,在分子成像、药物靶点发现和大数据技术方面发展快速,在这些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处于相等地位。展望未来,中国需要持续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临床转化、产业孵化及精准医学的广泛应用,从而创造最佳的创新条件。
精准医学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个修订医学研究模式的机会,还是对其科技改革能力的考验。向精准医学转型的成功将为中国科技发展的大方向提供坚实的基础。精准医学是医疗的未来,为医学科学和整个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它将引起疾病诊断和分类、临床操作、医学标准和指南等方面的模式转换,还可能带动一些新兴行业的产生。精准医学的发展和运作模式将对其他科学和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抓住这个机会,会使中国在全球医疗发展中占据竞争优势,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创造改革的动力。
四、中国发展精准医学的优势
中国在很多方面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中国背景下的精准医学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1.制度的支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精准医学,并制定了相应措施促进其发展。中国政府已经与专家们进行了战略咨询,并将精准医学纳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重点关注疾病队列研究、分子水平上的疾病分类和分期、个性化临床治疗以及大数据收集和挖掘。目前,一些机构被选为开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癌症诊疗应用的临床试点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这些措施为中国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将帮助塑造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在大学、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些高质量的精准医学中心已经相继成立。
通过一系列国家举措,中国将大力推进精准医学事业,解决健康和疾病防控中的问题,刺激相关健康产业的增长。除了“十三五”规划外,多个政府部门也有其他的发展规划,例如科技部将发布一个截止到2030年的十五年规划大纲。精准医学涉及多个学科和政府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问题,需要动员全国的医疗和技术资源以及机构的合作和参与。为了确保精准医学的成功,必须在政府、科技专家、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协作关系。
2.完整的疾病谱
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拥有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环境,这两个因素导致了疾病的多样性。因此,中国有足够数量的患者用于常见病和罕见病的研究。这些丰富的资源将推动精准医学运动,使中国能够在医疗领域快速发展,促进世界健康的进步。
3. 生物医学技术的坚实基础
当中国提出精准医学的愿景时,并不是为了追赶潮流,相反,这个决定已经谋划了很久了。“十一五”规划以来,精准医学相关的研究项目就已经被纳入“863计划”。这些项目涵盖疾病的基因组学、分子水平上的疾病分类、个性化治疗、大数据以及生物数据库的建设。目前,中国已经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占有领先地位,在分子标志物、药物靶标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凭借丰富的临床研究样本,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科研人员、基础设施和团队,中国有能力发展与西方国家同等水平的精准医学。
4. 中医中精准医学本质的体现
精准医学的本质体现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体现辩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哲学中。事实上,2000年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曾提出过这种精准医学方法。
传统中国医学中,辩证意味着从四种典型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中获得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全面地了解疾病的起因、机制和病灶。这个概念还强调了要紧密关注疾病的进展。
紧随辩证之后,施治指的是根据疾病的起因、机制、病灶和阶段,提供最适当的治疗方法。这个理念在精准医学中也十分适用。
同病异治指的是,看起来相同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因为疾病发生时间、地点、阶段和患者反应的变化而不同。
而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相反,指不同疾病可能具有相同的起因或症状,这类疾病可以采取类似的治疗方法。
此外,中医还通过考虑患者的性别和内外部环境来维持阴阳之间的平衡。在实践中,这事实上代表的是一种整合宏观和微观环境来理解发病机制的整体分析方法。
五、中国精准医学项目的发展目标和优先事项
1.发展目标
为了推进中国精准医学计划,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建立世界一流的研究平台和支持体系,占据中国持有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2)开发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
(3)制定一套国际公认的临床干预指南和标准,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4)改善主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并促进相关行业的增长,例如生物制药、医疗设备和健康服务;
(5)致力于医疗体系的改革,修订现行的医疗实践模式,成功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
2. 优先事项
为了确保中国精准医学项目的成功,我们需要遵循以下优先事项:
(1)精准预防和控制相关的技术和模型研究。通过预防远离疾病是精准医学的最终目标。需要在高发病率地区和易感人群中开展前瞻性研究和试点项目,以提供符合我国人口特征的个体化疾病预防模型。
(2)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应用。需要通过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研究来鉴定疾病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进而开发疾病的早期检测、筛查和诊断方法,预测患者的反应、预后和结果,提供治疗方案。
(3)基于分子成像和病理学的精准诊断。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基础,需要开发多模态成像技术,将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波以及无创或微创诊断技术结合在一起。
(4)临床实践中的精准治疗。精准治疗是精准医学的目标。它需考虑患者的分子特征、病历、组学特征、成像结果和大数据分析结果,并采用高度个性化和疾病特异性的方案,包括分子靶向治疗、抗体靶向治疗、精准免疫治疗和个性化细胞治疗。
六、中国精准医学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
精准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些主要技术,包括计算机模拟、高性能计算和网络。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建设数字化的生物数据库和平台,用于基因、蛋白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因此中国需要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1. 国家生物数据库
拥有一个含有多种生物样本的丰富数据库将增加中国在医学领域的竞争优势。我国需要一个与国际数据存储和注释标准兼容的数据库,其中要包含所有相关临床信息的完整记录,并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且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2. 国家健康数据中心
我们需要一个中央存储库来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精准医学项目中产生的大量临床、组学、结构生物学和药物信息。这将有助于鉴定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分子靶点、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此外,该数据中心还能够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数据,进而挖掘适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信息。
3. 制度支持
中国各机构的内部结构及互动方式对于精准医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机构结构需要对员工的管理进行优化,消除孤岛效应,增强各级间的沟通和互动。应该制定相应机制保护患者隐私并强调知情同意权。同时还需要在立法和伦理审查方面采取措施,探索如何保护生物数据库的信息安全,同时也保持信息的可访问性。
中国精准医学计划需要满足人民的医疗需求和福利需求,在资源分配方面利用制度和市场优势,找到与中国目前的医疗改革计划协调工作的最佳方法。一个成功的方案将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世界一流的医疗体系。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SCIE#
73
#精准#
86
#詹启敏#
74
太棒了?
90
男神帅气?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