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杰远:互联网+对产业效率的提升
2016-09-29 健盟 健盟微信号
廖杰远 微医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从美国医改看中国医改 我们简单看看美国远程医疗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就不浮躁了。沉下心来,我们看看美国的远程医疗走了20年。这20年的成长有几个关键节点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一个节点是远程医疗的实践指南,尤其是专病专科的实践指南。国家卫计委也在开始着手制订互联网效应的指南,首先得有规范。第二个时间节点就是从最近的数字
廖杰远 微医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从美国医改看中国医改
我们简单看看美国远程医疗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就不浮躁了。沉下心来,我们看看美国的远程医疗走了20年。这20年的成长有几个关键节点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一个节点是远程医疗的实践指南,尤其是专病专科的实践指南。国家卫计委也在开始着手制订互联网效应的指南,首先得有规范。第二个时间节点就是从最近的数字看变化。去年,2015年,美国远程医疗的访问人数是前8年的总和,今年第一季度是去年全年的量,迎来了一个爆发点。这个爆发点的原因是什么?医保。所以永远离不开支付方。目前美国已经有48个州对公共医疗补助人群支付远程医疗服务,几乎所有商保公司都对远程医疗服务开放。中国贵州的医保开始支持远程医疗。我们会看到远程医疗正在逐步真正地走向规范,并被市场接受。
我们再看一下美国医疗的发展历史,是从FFS(按服务付费),到HMO(健康维护组织),再到ACO(责任医疗组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按发生支付医保的方式,不仅老百姓无感、政府头疼,其实医院也头疼。HMO实际上是由保险公司发起的健康管理组织,但因为本身不是由医疗机构发起的,所以医疗质量是一个软肋。美国近几年积极地探索ACO,凯撒就是一个ACO的典型案例,是由医疗机构发起,但是其医疗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健康险公司,所以实际上是能够以人为单位、真正以健康提升为指标。凯撒每一年发布其所维护的18项的健康指标,核心的卖点就是这18项健康指标远远高过平均人群,后面有庞大的体系支撑。对于老百姓来说很简单,把钱交给谁?一定是交给那些把他的健康水平维护最有效率的一家机构。
支付形式的变革方面,中国未来2-3年会有巨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安徽和福建在做的支付形式的变革,即在200个试点城市按人头付费,把钱给谁?给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能够搞定,这个钱都给家庭医生。如果搞不定就分出去,所以让家庭医生有足够的动力提高专业能力、更好服务用户,就是走向了健康管理组织,责任医疗组织的模型。
关注家庭医生,虽然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还是有难度。但是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并联合七部门印发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目前地方政府各个区县都在凑钱、凑人头费用。每个家庭医生的人头费用,从几十到一百,不要小看这个,凑完全国13亿人口,那可是一千多亿,基本上将用于扶持重建中国的基层医疗体系。家庭医生采取的就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最初级的HMO或者是ACO的模式。
当然最积极推动的力量是什么?是老百姓自己?还是机构?从美国整个医疗支付体系来看,50%是机构购买的健康险,即机构给员工购买的健康险,25%左右是个人购买的健康险,国家支付25%左右。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提到,在过去20年中国是以家庭为健康的金融,所以平安折腾出来全国最大的寿险公司;未来20年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健康险将超过寿险。今年1-6月份,中国的寿险是1.28万亿,所以健康险市场将有蓬勃的发展。这两年微医在健康险方面开始了一些实践,目前全国的付费用户已有327万。健康险有两个用户群,一个是机构用户,比如腾讯,平安银行等。第二类就是我们一妇婴的用户、孕产妇等个人用户,我们重点发展这两类用户。这方面我们有确实的体会,老百姓一个月付几百块钱,有足够强的支付能力,如果帮老百姓建立了主动健康维护的、健康管理体系和之后的责任医疗体系,给老百姓和机构带来的方便不是一点点。
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
1 医疗+互联网的定义
在美国,医疗互联网的典型案例是美国的克利夫兰诊所。以诊所为中心建立的互联网医联体。在医疗+互联网中,互联网是什么呢?是医疗能力延伸,互联网更多用在三个方面:诊前是筛选患者,分诊匹配。诊中是优化流程提升效益,诊后是随访,这个是医疗+互联网。如果一妇婴发起一妇婴的互联网医联体,可以以一妇婴为中心,延伸到中国500多个地市、2000多个区县,把一妇婴的专家等复制到这么多地方去,基层机构将得到一妇婴的帮助和指导,这是互联网可以起到的作用。克利夫兰诊所互联网医联体除了连接社区医院的诊所和医生,还连接了药店,如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CVS。克利夫兰把诊所开到了CVS的每家药店里,叫“CVS分钟诊所”,医保支付,每次诊疗费49美金。
2 互联网+医疗的定义
互联网医疗,是指互联网+医疗,由一家IT公司或互联网公司开始发起。如美国的AmericanWell公司,是美国最好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之一,服务已覆盖1.2亿人口。克利夫兰诊所用的也是AmericanWell的平台,以一个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往上连接大医院,往下连接基层医疗机构,成为一个数据共享的平台和服务集成的平台。
医疗互联网和互联网医疗,这两种业态交叉滚动往前走。
微医的互联网医疗实践
微医在互联网医疗里面的实践,大约经历了三个过程。
1 给医院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从预约挂号、分诊、检查检验查询、院内支付结算、诊后随访、建立联系的健康档案等等,其中最难的就是如何把医院的数据跟互联网安全地连接起来。我们创建了一套前置服务器,后来成为了国家卫计委内外网交互规范。通过这种看上去感觉是实时的,其实是非实时的中间传递的方式实现了数据安全的交换。我们在全国部署了1700多套前置服务器,通过这个把医院的内网的信息安全地跟外网实现了交互。第一件事情就是连接医院,把医院连接起来之后我们成了一个医院的互联网窗口,帮助医院服务老百姓,这个阶段是赔钱、赔力,没有任何盈利模式的,有这么多的医院信任我们、委托我们做互联网服务之后,使我们积累了比较大量的用户,目前为止我们实名认证的用户有1.17个亿。
在连接了这么多用户的基础上,我们做的第二个事情是连接医生。怎么连接呢?过去医生没有太在意,每天很忙看很多的病人,我们就找他,注册认证了一下,看过病的病人都在里面,信息都在里面,发现可以建自己的医患群,刚刚开始做的事情就是随访随诊,之后发现做课题的时候,医患群是有用的。渐渐的,医生发现跟患者用互联网有效连接之后,对专业提升有帮助,尤其是提升诊疗效率方面。
在通过互联网把医院、医生和病人连接方面,我们花了比较多的力气在精准预约。过去是时间优先,真正应该是病情优先,医生需要对症的病人,病人需要找到合适的医生,这个方面,互联网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为分级诊疗做了“有级”。通过互联网尤其是手机,完全可以把80%-90%的窗口服务移动到手机上去,不要为了几十块钱再到窗口排队。医保支付没那么复杂,最后拿药的时候医保刷卡,医保的钱释放掉就行了,是可以自动处理的。
很重要的诊后随访,基于数据常态的联系诊后随访。20天前,国家卫计委和江苏省卫计委和我们推出了健康云卡,希望把全生命周期,即从小孩子建档开始,到疫苗等一系列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存在一起,就诊和支付全在里面。过去卫计委发一张卡的成本因为要包含密匙,成本是十几二十几块钱,一个省就需要耗资二十多亿。我们把卫计委的密钥从空中加载到手机的操作系统空间里面去,现在IOS安卓都做得很成熟了,这样我们可能能够帮国家节省100亿左右的费用,可以和医保卡实现无缝对接,健康档案的存储是无限的,手机能存多少就存多少。
微医有幸服务了27个省的1900多家医院,在过去的时间里给老百姓提供规模化服务,我们今年上半年成功服务的人次超过了2亿,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连接。
2 通过互联网重组医疗资源
举个例子,是不是能把我们一妇婴的能力延伸到中国这么多的地区和县?如果我们一妇婴有这个想法的话,这是有可能的,这是由互联网提升的。我们的尝试就是从一个一个专家团队开始做这件事情,是我们前期做的探索,是线下的医联体探索。我们在线上做的是互联网的分级诊疗,这个就是互联网的专家团队:由首席专家带头,通过互联网建立从自己科室开始,到同学科、跨区域的团队。团队规模,少则7-8个人,多则5-6百人,分了两级了、三级了,尤其一些中医的传承也在里面。
然后是建立医患群。医患群建立后,专家团队不会没有平台,病人可以跟着他走。这个团队医疗里面最重要的是协作,所以我们全国的家庭医生平台很重要。为什么交给我们运营?我们这么多年组建了专家团队,这些专家团队分不同的区域和学科,通过互联网帮助基层的医生传帮带、转诊和会诊形成协作的组织。我们在这上面花了比较大的工夫,即便是腾讯,也只能在用户端协助我们,医生端完全靠我们自己。所有的信息流、实时的交互到视频音频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的视频技术,自豪地说是国际领先水平。
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有两种定义,一是平台,二是网站,也就是说或者是天猫,或者是C端商场的官网,两者完全不同。如果你要成为一个平台,实现全国的医生多点执业,大量的患者在交互,没有强大的IT平台是无法支撑的,IT能力是基础。
我们的互联网医院下沉到每一个基层,并成为每个县、每个市、每个省的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家庭医生接到我们的平台上后,对患者的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可以把用户根据不同的病种分类,与上级医生的团队协作是非常方便的。和医院之间的数据是互通的,当然这个互通是一批一批完成的。
3 互联网医院的探索
互联网医院有很多的苦处,其实在医疗领域点点滴滴的创新有多艰难。那个时候一路走来,我们有几个突破。第一是医生的跨省多点执业,第二是远程诊疗。国家卫计委出了51号文对H2C做了定义,各省的医政领导都不知道。我们到每个地方去把这个圈出来给领导看,H2C的远程诊疗等同于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还有电子处方,这是很复杂的问题。关于互联网医院,支持的和不支持的争论很激烈,最后还是支持的多,任何一个创新都需要突破,就委托我们探讨互联网医院的指导规范。
互联网医院方面,我们很严格地控制,第一不做初诊,只做复诊和会诊。初诊的时候是做分诊,每天到我们这里找医生的一两百万的病人分流到线下的医疗机构。到线下的检查和诊断做了以后,电子病历回传过来,复诊和会诊在我们这里做。规避风险非常重要。很多人对互联网医疗的否定都在于医患没有见面的情况下、如何做诊疗。现在你已经见面了,法律义务关系已建立,档案已经有了,这个时候做复诊会诊,大家觉得理论上还是可行的。接下来,像美国一样制订不同病种互联网诊疗的路径,就有规范可循了。还有跨学科的会诊,我们在跨学科会诊方面有很扎实的基础。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开设第三方审方平台的,医事和药事服务中心都是请行业里的资深专家和院长协助把关。
互联网医院平台,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相比只有一个差别,就是有一张医疗机构的牌照,能做诊断,主管部门目前把乌镇互联网医院作为跨省医生多点执业的试点,我们也有机会承担跨省的医生多点执业注册中心的任务。
如果要真正建立ACO体系(“责任医疗组织”(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tion)),一定要拥有可控质量和可控成本的医疗服务能力,所以我们落地去建全科中心,我们大概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建100个。虽然看上去只是个门诊部,但是全科中心用的是最顶尖三甲医院的团队。它由凯撒和梅奥资深的同事一起建立,成为所在区域的医疗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和临床中心。
互联网医院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围墙。现在全国有5800多家药店连接上了乌镇互联网医院,发现药店就成了药店+诊所,后面有医疗机构支撑,里面有执业医师,背后还有审方平台,比找诊所再开药规范多了。我们自己也投资了第三方检验中心,把一些检查检验在家门口的点就可以完成,家门口的药店+检查检验+诊疗中心+慢病管理中心,患者的数据传到后台,由互联网医院的专家诊断再把结果反馈回去,病人感觉很方便。所以目前互联网医院的成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一天2-3万人次,仅从接诊量来看,微医互联网医院已经是全国最大的三甲医院的规模,而且还在快速地成长。
微医怎么挣钱?
之前做的基本是公益服务。盈利模式来自于医、药、险,关键是健康险,其他都是支撑服务的工具。互联网医院,其实是医生的多点执业平台,70%给医生,剩下的30%帮助医生交税买保险,平台其实没留下多少钱;在药方面,因为互联网医院是要售药的,大病种的药品是倒逼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跟我们定制,可能有一定盈利;最后落地盈利模式一定是保险,以健康保障为提升的服务体系。我们建立了我们的健康险的体系。
健康险里面有三个产品,一个是健康帐户,我们现在跑的速度很快,老百姓把闲钱放在里面,银行给我们活期年息5个点,利息直接转成保险,等于是医保以外的费用全包,全程健康管理,医保还没有花钱,这个是我们的健康帐户。现在每个健康云卡都带了一个健康帐户。第二个是真正的健康险,一种是HMO,一种是ACO。HMO是做所有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医疗费用该医保医保,该自己掏自己掏,第二种是你交钱给我(平台),所有的费用全包,这是ACO。目前我们有300多万的付费用户,我们即将有自己的健康险公司牌照。
中国的保险行业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跟医院的数据不通。我们建立了一个商保直付结算平台,这样保险公司跟医院签约之后,按照授权,后台就可以看到保户的每个步骤,到窗口就可以跟医保一样直接支付结算。平台目前已覆盖辽宁全省,深圳等。
所以我们很感激、荣幸得到了很多支持,去年习主席访美的前一天,福布斯发布了年度十位中美创新人物,微医荣幸位列其中。
关于互联网对医疗对中国医疗体系的贡献
2-3年前,高盛的副主席跟我讨论的时候,我跟他说美国人可能看不懂,这个是中国的市场、中国的需求。他说:“不,很简单,我来理解你这件事情,中国没有家庭医生,所以你们是通过互联网组织中国的医生,为中国的亿万老百姓提供类似家庭医生的服务,主动的联起了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服务。美国80-90%的首诊都是通过家庭医生,不会有人不理解。”
做互联网医疗之后的两点体会,第一个站在行业的角度,第二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站在行业的角度,促进了组织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是真正打破了围墙,让医疗供应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第二个从老百姓的角度,因为互联网基于连续大数据,老百姓才有可能获得这种连续、主动的,真正照护式的健康服务,我们相信,从点点滴滴的细微的改进开始,最终应该是带来一个比较大的改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互联网#
74
#互联网+#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