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CSE2019: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有多大?

2019-09-03 叶蕾 关海霞 国际糖尿病

编者按:近年来,基因检测已被应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那么,这种新型检测方法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到底有多大的价值?2019年8月23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诊治辩论”专场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叶蕾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海霞教授分别站在正反双方的立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编者按:近年来,基因检测已被应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那么,这种新型检测方法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到底有多大的价值?2019年8月23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诊治辩论”专场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叶蕾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海霞教授分别站在正反双方的立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正方: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癌诊断有用



叶教授认为,基因诊断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与预后管理中有用。首先,对于滤泡来源的甲状腺癌,体细胞基因检测有助于判断细针穿刺不能明确良恶性结节的性质,并有助于对恶性结节进行风险分层。细针穿刺联合多基因panel检测,不仅对于BethesdaⅢ~Ⅳ类结节具有很好的阴性预测价值,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还可对恶性结节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手术范围。其次,对于甲状腺髓样癌,胚系RET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并指导甲状腺髓样癌的风险分层。

体细胞基因检测的价值

甲状腺结节组织学分类繁多,临床实践中即便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后,也有一些结节不能明确良恶性,尤其是BethesdaⅢ~Ⅳ类的结节,而这类结节的恶性风险最高仅为40%。在这种情况下,基因检测无疑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我们的研究发现,良性结节具有特异的基因突变。多项研究表明,单基因BRAF V600E突变有助于判断BethesdaⅢ~Ⅳ类结节与可疑恶性结节的恶性风险,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并与PTC预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mPTC)预后相关。BRAF和TERT双基因突变与PTC预后及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相关。多基因panel-GEC诊断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而GSC技术则更进一步提升了GEC的特异性。多基因panel-ThyroseqV3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高达94%和97%。这些多基因诊断平台均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能为BethesdaⅢ~Ⅳ类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价值,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此外,成本获益分析显示,基因诊断尤其是多基因panel-Thyroseq技术在西方国家甲状腺癌诊治中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比。相信随着基因检测价格的下降,这种获益会更加明显。

胚系基因检测的价值

甲状腺髓样癌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源自滤泡旁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与癌胚抗原,预后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较差。25%的髓样癌可遗传,由胚系RET基因突变所致,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瑞金医院对329例甲状腺髓样癌先证者行RET基因检测研究,发现34.0%携带RET致病突变,进一步的家系筛查又发现122例一级亲属携带胚系RET基因致病突变,诊断为MEN2。突变携带者患者发病年龄越早、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更大,手术无效或复发可能性更大。而且,RET基因型与MEN2临床表型(如嗜铬细胞瘤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显率等)高度相关,对于甲状腺髓样癌的风险分层具有重要价值。比如,RET极高危突变型(M918T)携带者髓样癌最早发病及转移年龄都在1岁以内。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甲状腺预防手术切除,能为其带来显著获益。因此。对于甲状腺髓样癌,胚系RET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并指导甲状腺髓样癌的风险分层。

反方: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有限



关教授指出,基因检测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究竟几何,要看其能否满足快速发展的临床需求和期望,而且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总结临床对基因诊断的需求,主要是希望通过基因诊断实现:辨别甲状腺结节是不是癌(即纳入)、避免诊断性手术(即排除)、确定手术范围以及评估预后以决定术后方案(风险分层),以及能否节省医疗费用、规避医疗风险、凸显技术发展等。

结合目前已有的实践数据,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有限。理由如下:

基因诊断满足纳入/排除甲状腺癌需求的能力有限

首先,细针穿刺活检(FNAB)已可满足大部分良恶性鉴别的需求,无需通过基因诊断;一些情况下(如不适合做FNA的结节、有肿瘤压迫症状等明确手术指证的结节)也不适用基因诊断。其次,传统基因(K/N/H-RAS基因)及明星基因(BRAF基因)等的单基因突变检测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并不理想。此外,目前已有的多基因检测手段对于甲状腺癌的阳性预测值较低,且仍不能解决滤泡状肿瘤和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IFTP)的术前诊断疑难。

基因诊断满足术前风险分层需求的能力有限

来自术后组织标本的检测提示,各种基因突变在不同风险的甲状腺癌中存在交叉,且基于术后组织标本的基因应用不能直接推及到术前FNA;现有的应用术前FNA标本的基因诊断工具也还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分层。具体来说,包括BRAF、TERT等的单基因检测均不能为风险分层提供足够信息。此外,尽管有研究显示,多基因组合(BRAF+TERT或RAS+TERT或RAS+EIF1AX等)可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不良预后,但其结果源于组织标本,没有得到术前FNA样本的验证。另外,FNA基因诊断工具中基于mRNA、基因拷贝数改变、miRNA等的其他分子标志物均不能预测预后,有希望的预后评估分子诊断工具仅为基于DNA检测的工具,但目前仍无有力的数据支持。

基因诊断的卫生经济学不适合我国国情

基因诊断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显示,应用基因诊断在美国和加拿大均可能节约医疗费用,美国节约的更为明显。但是,在手术费用明显低于美国和加拿大而基因诊断费用较高的中国,甲状腺结节基因诊断的卫生经济学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重新评判。另外需要关注,已有研究显示,在FNA细胞学为BethesdaⅢ/IV类结节中,有经验的细胞学专家会诊可能达到与基因诊断相类似的诊断结局。过度依赖基因诊断可能造成细胞学诊断不确定类别的占比增加,并因此显著增加评估费用。

关教授最后总结强调,分子诊断是一个极具时代特色而又进展迅速的领域。我们衡量分子诊断的效能时要使用科学的指标,为解读提供依据。已有的实践经验显示,基因诊断尚不能满足纳入/排除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肿瘤术前风险分层的临床需求,解析不当时还可能带来潜在医疗风险。此外,在我国当前国情下,应用分子标志物的卫生经济学也有待考量。在欧美指南对基因诊断的使用和解读均持谨慎态度的情况下,基因诊断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应当规范。综上,目前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有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49566, encodeId=c35316495667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c1853355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S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35, encryptionId=0c18533558, topicName=CS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25923859681, createdName=sjzlzc015, createdTime=Mon Mar 16 10:17:00 CST 2020, time=2020-03-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0-03-16 sjzlzc015

相关资讯

理性看待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分析勇挑重担

厚厚的一本基因检测报告,一串串专业的基因数据,对于非生物医学专业人士而言,要读懂简直比看天书还难。而市场基因检测产品众多,类目繁复,更有盲目夸大“基因检测无所不能”等,扰乱了时下消费者对基因检测的正确认知。作为一名生物小白,其实是想说,对待基因检测我们应理性看待,即使基因检测数据这本天书已出,但数据解读仍然是行业较高壁垒,盲目夸大、盲目神化基因检测都是不可取的,基于科学的认知去更好地了解它,拒绝噱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

如何在利用NGS技术精准定位可获益前列腺癌患者的同时避免过度检测,如何在遗传咨询中针对基因突变进行解读并提供后续诊疗建议,从而为我国前列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所有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8年版)》基础上,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结合最新发表的数据形成《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

“世界动态基因检测之父”刘宗正病逝多伦多

被誉为“世界动态基因检测之父”的加拿大知名华裔医学专家刘宗正院士,当地时间8月6日在多伦多病逝,享年81岁。 刘宗正是加拿大临床医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临床生物化学和医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G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血管基因组主任,曾在《循环》《自然》《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全球知名学术刊物发表科学论文300多篇。

FDA警告基因检测公司指导个性化用药的背后

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提示精准治疗与患者遗传基因有个性化相关性。许多基因测序公司、医疗服务机构(医院和诊所)和医生,凭借一次或几次基因测序结果(不论什么测序,用什么方法),就预测哪些药对患者有效或无效,哪个人应当服用或不建议服用哪些药。

2019 ASBrS共识指南:遗传性乳腺癌的基因检测

2019年7月,美国乳腺外科医生学会(ASBrS)发布了遗传性乳腺癌的基因检测指南,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评估乳腺癌遗传风险的基因检测提供指导建议。 

2019年我国基因检测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基因检测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集聚化发展显着,公司成立速度放缓行业进入整合期。我国监管政策滞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