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疗效:微生物说了算
2016-07-26 廖洋 王静 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主持的产学研合作团队在基于微生物群落的口腔护理方式评价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提出,每一种口腔护理方式均有特征性的牙龈菌群变化,而且该变化可作为客观评价口腔护理疗效的一种“标尺”,为口腔护理效果的标准化判定提出了新的方法。 该成果由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研究员徐健和宝洁公司新加坡研发中心研究员刘吉泉主持完成。 日常生活中,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主持的产学研合作团队在基于微生物群落的口腔护理方式评价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提出,每一种口腔护理方式均有特征性的牙龈菌群变化,而且该变化可作为客观评价口腔护理疗效的一种“标尺”,为口腔护理效果的标准化判定提出了新的方法。
该成果由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研究员徐健和宝洁公司新加坡研发中心研究员刘吉泉主持完成。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口腔护理方式和手段来达到预防牙龈炎的目的。但是,如何采用相对“客观”的方式来评价不同护理手段间的优劣呢?
该所单细胞中心博士研究生黄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师李珍与宝洁公司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合作,采用基于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手段,对于洗牙清洁、使用含有抑菌成分的牙膏和漱口水、常规口腔护理牙膏等三种不同的口腔护理方式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对应着不同的牙菌斑菌群结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被称为口腔护理方法的“微生物组标尺”。
黄适表示:“洗牙清洁作为业界公认最有效的牙龈炎治疗方式,产生了最广谱、最显著的微生物组结构变化,共有44个细菌属的丰度在治疗过程中显著改变。”而在牙膏和漱口水相结合的这一护理方式中,共有14个细菌属丰度显著改变。而常规口腔护理牙膏的使用仅仅带来其中5个细菌属的丰度改变。通过这样的对比,微生物组数据揭示了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牙龈炎相关菌群的差异调控机制。
从口腔微生物生态学角度来看,洗牙清洁这种护理方式代表的从牙龈炎菌群恢复到健康菌群的演替过程,可作为其他口腔护理方式下菌群演替过程的参照系。于是,研究人员在先前提出的“牙龈炎的菌群指数”(简称MiG)——菌群与牙龈健康状态的相关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洗牙清洁特征微生物组的“相对菌群恢复程度指数”(简称RMRI)概念。
这一指数不仅可以形象、客观地在横向上比较不同护理方式的优劣,还能从纵向上反映每种方式在处理过程中的菌群演化机制和临床效果的动态变化。
“因此,相对菌群恢复程度指数可作为未来比较和理解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和指导口腔护理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黄适表示。
另据了解,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作为国家发改委支持的首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推广示范中心(青岛)共建单位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强和宝洁公司、华西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医疗机构的合作,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全力服务国内精准健康和精准护理产业发展,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微生物#
106
好文章,受益
101
菌群失调与很多疾病相关
111
菌群稳定很重要
102
口腔有大量菌群
94
这个确实值得收藏
88
赞了!深度好文,深入学习。
88
文章不错
59
学习了,赞一个!!
58
学习了,赞一个!!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