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奚永江:夏治三伏行针忙,伏针疗法能治哪些病

2017-07-28 肖蓓 澎湃新闻

每年入伏后,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人们广为熟知的是穴位敷贴法,其实,“伏针、伏灸”疗法具有辨证论治的特点,个体化治疗的优势更受医生和患者青睐,正所谓“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伏针”疗法自古已有每年三伏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针灸门诊量激增,每个诊室门口都排满了等待接受“伏针”治疗的患者。其实,“伏针”疗法自古有之,早在《内经》中就有夏日用针之说。汪机于《针灸问对》中引朱丹溪

每年入伏后,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人们广为熟知的是穴位敷贴法,其实,“伏针、伏灸”疗法具有辨证论治的特点,个体化治疗的优势更受医生和患者青睐,正所谓“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伏针”疗法自古已有

每年三伏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针灸门诊量激增,每个诊室门口都排满了等待接受“伏针”治疗的患者。

其实,“伏针”疗法自古有之,早在《内经》中就有夏日用针之说。汪机于《针灸问对》中引朱丹溪之言称:“夏月阳气尽浮于表,今医灼艾,多在夏月,宁不犯火逆之戒乎?”据此,可见伏针、伏灸在金元时代,即已广泛盛行,已深入人心。《中医针法集锦》中认为“伏针”由清末民初的上海知名针灸学家李培卿正式提出。后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伏针疗法,逐渐成为江浙沪一带盛行的特色诊疗方法。

曾经在“第五门诊”(岳阳医院前身)工作的针灸泰斗陆瘦燕先生亦推崇伏针疗法,认为“伏针”理论乃基于《内经》中“天温日明,人血淖泽而卫气深,气易行,血易浮”的原则和“春夏养阳”养生之道的认识而来。伏天气候炎热,腠理开疏,若于此时进行针治,必能引导伏留筋骨深处的外邪外泄,同时伏天阳气旺盛,于此时针灸,可以添助不足之阳气,加强卫外的作用,有助疗效的巩固。

岳阳医院针灸科老主任奚永江教授首提“顺势伏针法”在三伏天施行,奚老治疗疾病强调整体治疗,采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奚老认为:伏针法选择盛夏伏天,阳气极盛之时,腠理易开,选用督脉及背部俞穴,补泻同用,补者以阳助阳,鼓舞正气,祛邪力雄;泻者,开腠理,祛阴邪,顺势驱邪外出。二位针灸前辈的“伏针”疗法经验在岳阳医院一脉相承,成为特色治疗方法。

“伏针”能治哪些病?

伏针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岳阳医院针灸科主任李璟主任医师说,“伏针”法选择盛夏三伏天,综合考虑自然气候对人的气血阴阳影响,根据病情,辨证选穴,借自然气候热盛之势,扶正壮阳,驱逐阴寒痼疾的一种时间针法。其治疗方式常见的有:毫针、温针、艾灸、埋线、敷贴、药罐等等。另可根据疾病特点,选用不同的针刺手法。

“伏针”适宜病种包括:过敏性鼻炎;风寒湿邪所致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炎、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疾病;阳气不足所致的腹泻、胃痛、失眠、半身瘫痪、口眼歪斜、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疾病。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主要以流清涕、鼻塞、鼻痒、喷嚏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鼻鼽”、“鼽嚏”范畴 。从发病的持续时间来分,过敏性鼻炎又可分为季节性鼻炎、常年性鼻炎、间歇性鼻炎,其中春秋季多见,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不断增加,长期反复的发作可导致睡眠紊乱、疲劳、食欲减退、情绪失调,还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如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哮喘等)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发病和肺、脾、肾三脏虚损有关,治疗当从三脏入手,运用辨证配穴及不同针刺手法进行操作,达到疏通局部经气、通利鼻窍,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外鼻周围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激发自主神经反射,调整鼻腔黏膜毛细血管的舒缩,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腺体分泌,抑制组织胺的形成和释放,从而减轻鼻痒、鼻塞、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老人延寿新方法 沈阳启动“中医1.2.6三级医养模式”

“中医1.2.6三级医养模式”全国示范区项目在沈阳市正式启动,预计其能让老年人少得病乃至不得病,预计平均延长寿命5至10岁。

洋徒弟杠上老中医:一个难并快乐 一个有了危机感

  图为在云南省中医医院见习的外国中医师学习推拿。 刘冉阳 摄暑假伊始,云南省中医医院的“洋面孔”就多了起来。10日,在推拿诊室,西班牙见习生Idaira已经习惯了病人多瞅两眼式“特别关注”。Idaira是来自西班牙的一名中医医师,其受欧洲中医基金会资助,正在云南省中医医院进行为期三周的进修。“‘老中医’和‘洋徒弟’,只是面孔不一样而已。”Idaira如此回应病人的“特别关注”,但也打趣,“自己第

三伏天如何起居饮食,中医支招“体质调养三原则”

近日,上海连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7月12日起正式进入了“三伏天”,“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此时气候闷热潮湿,最易诱发各种夏季疾病。三伏天,如何进行饮食、起居调养,安度“苦夏”?今天为大家送上一份中医锦囊。起居:每日温水澡三伏天养生,避暑是总的原则,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

从中医药引子的神奇功效,谈患者依从性管理的重要价值

关于中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争议,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学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说法。

酷暑烦躁如何防情绪中暑?

在骄阳似火的天气里,不仅人们的身体容易中暑,心理上也会“中暑”,其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尤其是气温超过35 、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那么,酷暑之下,如何预防情绪中暑呢?夏季养心为先中医理论中,五脏对应五时,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入夏之时,养“心”为

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胃脘痛是中医内科最常见的病证之一,临床中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均可见胃脘痛症状,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于2016 年9 月在北京召开了本共识的最后专家定稿会议完成了本共识意见的制定。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