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一文读懂!正常T波与变异

2022-06-15 刘霞 上海瑞金医院 朱晓晓心电资讯

事实上,对于 T 波轻微异常的情况,很难找出具体的原因,应进一步 结合其他心电图特点及患者的临床情况,做出最可能的心电图诊断。 

T波是于心电图5个波段之一,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

图片

体表心电图上的T波,对应于心室动作电位的快速复极3相。

心室复极的空间顺序,特别是心室复极3相的不同步,决定了T波形态,并受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多重因素影响。

图片

正常 T 波 

对于正常 T 波的描述, 主要包括 T 波的方向和振幅,有时还包括 T 波时限。

01 T 波方向 

根据 AHA/ACC/HRS 2009 年心电图标准化与解 析建议(以下简称 2009 年建议):

  • 年龄大于 1 个月的 儿童,V1、V2、V3 导联 T 波倒置常见;

  • 年龄≥12 岁而 <20 岁的青年,aVF 导联 T 波可轻微倒置,V2 导联 T 波倒置;

  • ≥20 岁的成人,正常情况下 aVR 导联 T 波 倒置,aVL、Ⅲ、V1 导联 T 波直立或倒置,Ⅰ、Ⅱ、V3~ V6 导联 T 波直立。

简而言之,通常 T 波方向与同导联 QRS 波主波方向一致。

02 T 波振幅 

通用的标准是 T 波振幅不低于同导联 R 波振幅 的 1/10。

2009 年建议的标准:正常成人,V2~V3 导联 T 波通常直立。

T 波的正常值上限因年龄、性别和种族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V2 导联 T 波振幅的正常上限,男 性 1.0~1.4mV(18~29 岁 1.6mV),女性 0.7~1.0mV。

图片

Ⅰ、Ⅱ、aVL、V2~V6 导联 T 波振幅 -0.1~-0.5mV 定义 为 T 波倒置;-0.5~-1.0mV 为 T 波深倒置;>-1.0mV 为巨大倒置 T 波。

图片

T 波振幅低于同导联 R 波振幅的 1/10 为 T 波低平;T 波平坦是指Ⅰ、Ⅱ、aVL、V4~V6 导 联,T 波振幅在 0.1~-0.1mV,其中Ⅰ、Ⅱ、aVL 导联 R 波振幅 >0.3mV。

图片

T波变异

除各种病理因素所引起的 T 波改变外,在正常 情况下 T 波也存在某些变异。

常见的正常 T 波变异 有以下几方面。

01 体位因素引起 T 波变异 

T 波的形态和方向取决于 T 向量环在各导联轴 上的投影,体位改变使得心脏在胸腔内空间位置发 生改变,随之 T 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也将发 生改变。

早在上世纪 40 年代,国外就有关于体位引 起 T 波形态改变的研究,并指出体位可使Ⅱ导联 T 波倒置。

2000 年后又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指出体位 性 T 波改变是最常见的一种 T 波变异,尤其是直立 位时,常发生Ⅱ、Ⅲ和 aVF 导联 T 波低平或倒置。因 此在解读心电图时应关注记录心电图时的体位。

02 电极位置引起的 T 波变异 

由于长时间 12 导联心电监护和运动心电图需 要长时间稳固电极,因此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由肢 体改良为躯干,现该改良导联系统已广泛用于临床。

有研究显示,两类导联系统所记录的心电图存在差 异性,同样也能引起 T 波改变。中国人群的研究显 示,两种导联系统之间所记录的心电图有显著差异, 原因可能是形体的影响。

改良导联系统可以引起 T 波改变,表现为Ⅱ、Ⅲ和 aVF 导联 T 波振幅降低或转 为倒置,Ⅰ和 aVL 导联 T 波振幅增加,所有胸导联 T 波振幅降低。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应充分认识电极 位置的影响。

图片

03 年龄和性别因素引起的 T 波变异 

儿童和少年时期,V1~V3 导联 T 波倒置,但≥20 岁的成人,正常情况下 V1 导联 T 波直立或倒置, V3~V6 导联 T 波直立。

持续幼稚型 T 波变异是指成 年后 V1~V3 导联中,≥2 个导联 T 波倒置,若 V3 导 联 T 波倒置,其右侧的导联 T 波也应倒置,V5、V6 和 肢体导联 T 波直立。

年龄≤40 岁,尤其是女性,这可 能是正常的 T 波变异,但是≥40 岁的成人,尤其是男 性,应与右室发育不全的心电图改变所鉴别。

最新报 道显示,10899 例中年人中,V1~V3 导联 T 波倒置的 发生率为 0.5%,而在 V1~V3 导联以外导联 T 波倒置 的发生率为 0.7%,前者无不良预后,而后者与不良 预后有关。

除外在所有的导联中,T 波振幅男性高于 女性约 25%。在 18~39 岁和 40~59 岁正常人中,大约10%有 T 波振幅降低,在 40~59 岁和 60~79 岁正常 人中,大约是 15%。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应注意年 龄和性别的差异。

04 过度换气引起的 T 波变异 

早在上世纪 40 年代,国外研究就发现,过度换 气可引起 T 波倒置或振幅降低。其机制可能是多方 面的,包括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复极异常、呼吸 性碱中毒、血浆离子浓度改变和心脏在胸腔内空间 位置改变等。β 阻滞剂可阻止其 T 波改变的发生。

05 运动和运动员 T 波变异

早在上世纪 50~70 年代,国外研究就发现,正常 人运动中存在 T 波改变,主要是 T 波振幅降低。引起 T 波振幅降低的机制有多种解释,包括收缩末心室容 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和运动中肺容量改变等。

关于 运动员中 T 波改变,早在上世纪 80 年就有报道,在 无任何症状的运动员中,心电图上存在 T 波倒置,运 动或药物增加心率后,T 波转为正常,被认为是正常 变异。

但新近关于“运动员心脏”的观点有了新的更 新。运动员有胸前导联或广泛导联 T 波倒置,与多种 病理改变有关(如心室肥厚),也与多种症状有关(如 晕厥)。

因此,认为这类运动员中的 T 波改变可能不 是正常变异,应进一步进行影像学(心脏超声、磁共 振),甚至病理学检查。

图片

06 其他 T 波变异

心率的突然变化,尤其是突然增加可引起 T 波 变异。植物神经功能异常,青中年女性多见,可以发 生 T 波变异。餐后或饱餐后,尤其是高糖饱餐后,可 发生 T 波变异,肥胖者多见。特殊体型和胸廓形状, 使得心脏在胸腔内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也可发生 T 波变异,常见的有两点半综合征和心尖现象。

两点半 综合征见于瘦长型者,由于心脏呈垂直位,在心电图 上表现为:顺钟向转位,Ⅱ、Ⅲ和 aVF 导联 QRS 波主 波向上,T 波倒置,Ⅰ导联 R 和 S 波相等。引起 T 波 变异的原因是 QRS-T 向量夹角增大,QRS 环指向 +90°,T 环指向 -30°,由此特征被命名为“两点半 综合征”。

图片

心尖现象又称孤立性负性 T 波综合征,见 于瘦长型健康青年,心电图特点是仰卧位时 V4 和 / 或 V5 导联 T 波倒置,右侧卧位时,T 波直立。这一现 象的解释是心尖与胸壁存在接触,干扰了心室复极, 右侧卧位使得心尖离开胸壁。这是正常的 T 波变异, 但是必须与心室肥厚相鉴别。

图片

正如 2009 年建议所指出的那样,分析孤立的 T 波异常比较困难,可能作出不确定和不准确的诊断, 并容易将其误诊为心肌缺血或梗死。

事实上,对于 T 波轻微异常的情况,很难找出具体的原因,应进一步 结合其他心电图特点及患者的临床情况,做出最可能的心电图诊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43043, encodeId=23991343043f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4cb381023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变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8102, encryptionId=34cb381023e, topicName=变异)],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78c32500188, createdName=12498dabm77暂无昵称, createdTime=Fri Jun 17 06:28:17 CST 2022, time=2022-06-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