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要出一张准确的血常规结果有多难?

2017-09-22 李金刚 检验医学网

实验室检验的准确性在如今的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获得高质量标本,精准的结果,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从采血方式到血样运输储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了解了以下的影响因素你就会知道,获得一份正确的血常规结果也不是简单的事。


实验室检验的准确性在如今的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获得高质量标本,精准的结果,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从采血方式到血样运输储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了解了以下的影响因素你就会知道,获得一份正确的血常规结果也不是简单的事。

(一)静脉血与末梢血(指尖血)

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和动脉血),应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如果以静脉血标本检测为标准,则指尖血检测的WBC结果偏高,RBC、HGB、PLT结果偏低。采集指尖血的过程中经常有以下因素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①手指温度偏低、末梢血循环不良或贫血患者,针刺一定深度后,血流不畅,当过分挤压采血部位后,组织液会渗进血标本中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②采血速度过慢,容易造成标本内有凝块,导致细胞减少或计数分布不均匀。

指尖血检测时,组织液的掺入会相应稀释了血标本致使细胞计数(RBC、PLT)偏低,HGB偏低,组织液混入血液标本后,立即引起血小板的形态变化,其外膜会形成向外伸展的微小管游离端,其与血小板膜内的微丝形成伪足,数个形成伪足的血小板聚集成体积与淋巴细胞相近的细胞群,在血细胞分析以上会被视为淋巴细胞从而造成WBC计数的升高,又由于采集标本时局部皮肤破损后,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积聚于破损处,或采血速度过慢,造成标本内有凝块等均能导致血小板结果偏低。

(二)血液放置时间

在室温条件下,采集的血常规标本在30分钟内WBC、RBC、PLT、HGB和HCT的检测结果并无影响,但是MPV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在十分钟后明显升高并且保持稳定。而放置时间超过30分钟随着时间加长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明显减低。

采集血常规标本的试管中虽然使用了抗凝剂,但是离开机体的血液依然会发生部分凝集。随着标本的放置时间的继续延长,凝聚的血小板又会自动解凝。因此标本的放置时间会对血小板检测结果造成更为明显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当血液标本采集后,MPV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血小板结构和生理机制有关。血小板是体积较小,薄膜易碎,易黏附、聚集和破坏的细胞,血液离体后由于渗透压的影响及塑料抗凝管管壁诱导血小板结构发生变化等原因,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肿胀或产生结构变化,使MPV增大。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要注意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宜过短,应至少放置10分钟后在对标本进行检测,以减少由此引起的误差,使检验结果更准确。

(三)标本溶血

血常规标本一旦发生溶血,可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使得红细胞结果偏低,且破裂的红细胞低于红细胞完整体积时,红细胞平均容积也随之递减,继而也影响了血细胞比容的测定结果。然而,血红蛋白检测时先加入溶血剂,这可使所有红细胞溶解并产生血红蛋白,因此标本溶血并不会影响血红蛋白的结果。标本溶血可使平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结果显著偏高,红细胞体积宽度增大。标本溶血一般不会影响白细胞计数,但可使中性粒细胞降低,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提升。

(四)乳糜血

乳糜血对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测等一般没有影响,但会影响血红蛋白相关的检测(光比色法),会导致血红蛋白升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五)温度

与常温储存下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冷藏储存下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中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计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六)结合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方面的检查方面只能作为一种筛查手段,遇到可疑的情况时仍需要人工进行显微镜镜检。传统的血液涂片镜检虽然操作繁琐,但是可以直观的区分和鉴别各类细胞形态特点及变化,有效的弥补了血细胞分析仪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血常规参数。

总之,不同的采血部位、标本的放置时间、标本溶血、乳糜血、储存温度等均是导致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检验人员要严格规范血液保存温度,并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在采血方式上尽量采用静脉采血,来真正降低误差率,对于可疑标本还要镜检复查,从而保证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快速上手:儿童血常规结果全面解析!

血常规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基本常规检查之一,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治疗效果评价都广泛应用。但是一张血常规化验单上至少有20项,如何归纳总结,系统进行判读,这对于每一位临床工作者都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简要概括血常规主要项目及其临床意义。一、白细胞相关检查1、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卫士,对于感染的控制及清除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在4~10*10^9/L,新生儿15~20*10

看似简单的化验结果,隐藏致命密码

血常规和普通生化检查是医生最常开的化验检查,但结果出来后,很多人却不太在意对其仔细的研读,只是简单看一下主要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当结果数值出现异常情况时,也没有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协助解读,而是自己凭感觉判断或者对某些异常结果“视而不见”。殊不知,这种处理检查单的方式轻则延误诊断,重则误诊、误治,甚至还可能因为患者的死亡原因不清而导致医疗纠纷。

小小血常规,告诉你很多事儿

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生病住院,血常规是几乎所有疾病都需要检查的常规项目。但是一张小小的化验单,却包含着很多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提醒我们身体出现了状况。那么,如果血常规出现了异常,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1、感染:大部分的感染多见于流感、肺炎等,在血常规中常见异常指标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变化。 a 白细胞的变化: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

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

在血液内科实习中,不少医学生感觉血液病太抽象,进入血液科就如坠五里烟云,加之血液科实习时间短,往往时间一晃而过。 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疾病影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细胞后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单从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故血液病的诊断较之其它内科专业更依赖实验室。。在诸多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是血液科的人门检查,更是各种血液病的窗口,是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重

如此详细的解读血常规,再也不愁看不懂 !

1、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正常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

诊断支原体感染,血常规很重要!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