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从审稿看科技文章的写作

2017-08-21 鲍海飞 科学网

最近一位同事拿一篇英文稿件让我帮他看看,仔细品读之后,发现文章里面存在很多不应该出现的疏漏甚至是错误问题。就所发现的问题,有一些想法心得交流如下,有助于科学研究和写作。


最近一位同事拿一篇英文稿件让我帮他看看,仔细品读之后,发现文章里面存在很多不应该出现的疏漏甚至是错误问题。就所发现的问题,有一些想法心得交流如下,有助于科学研究和写作。

1,原理性问题的描述:这是文章的出发点,也是文章设计的核心内容,是被研究对象主体工作的依据,这个内容一定不能错。常规的范式、模式,一般情况下应用在什么场合,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不要搞错,对这部分的描述也就凸现重要。当然,有的描述可以很简单,有的则需要较为深入的描述。

2,研究结构对象的描述。我们研究的对象都是很具体的东西,因此,结构设计与图表标示一定要清晰明了,要前后一致,具体图像和理论分析的也要一致。一个不对称的结构,结果其原理图却画成了对称的,造成不必要的错误。这就表明自己没有仔细研究问题,也给别人阅读分析时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

3,研究过程的描述。现代大部分的研究,不是器件制造就是材料制备,或者系统集成,过程性或工艺性的描述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具体的就具体,该详细的就详细。过于简单就暴露了浮浅乃至无知,过于详细和繁琐就显得多余和累赘。因此,描述要详略得当,尺寸要把握好,即能把问题反映的清楚,又不至于显得过于肤浅或繁琐。正如古人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4,文章写作的逻辑问题。一篇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其间是什么关系,要心中有数。当然,各种期刊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在投稿前分析期刊文章的写作模式,以便参考。总之,一般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个思路出发,因此,要关注前后顺序,突出重点。

5,科学术语的使用问题。有很多刚开始写文章的人,不太关注或不太熟悉本学科中的术语,或者对术语的使用不当,或区分不够,这会带来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乃至错误。比如一个结构到底应该称之为板,还是称之为梁,到底是应力还是应变,是距离还是位移,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些术语,这些都应该掌握和分清。如果区分不清这些术语,对模型的分析和理解就会导致认识上的错误,实际上,这是基本概念不清。现在的分析软件固然很好,结果即使分析得对,但你还是不明白它是如何分析的,分析的是什么,只能看图说话,不明内里。因此,阅读本学科的经典,对具体的概念和术语要充分理解、掌握和运用。

6,文章完整性的问题。需要花费时间来考虑一篇文章该从何处下手,即文章的整体构思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哪些数据是必要的,哪些数据是次要的,需要多少数据能够充分说明问题,应该测量和分析哪些数据等,使得能够对所研究的对象有一个完整和充分的描述和评价,即尽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集合。每一个论据都是如何来围绕着中心进行论述,实验和理论是如何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的。审稿中还发现,有些段落的描写比较细致,而有些段落的描写却显得过于呆板和单薄,这就暴露出作者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欠缺之处。因此,一篇完整的文章,不仅内容翔实丰满,前后逻辑一致,而且描述的内容多寡和轻重都有侧重。

7,让数据说话。这是文章的重点和精华所在,你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哪些发现,存在哪些不足,涉及到什么方法,如何让数据说话,也就是哪些数据能够强有力的支持你的观点。一篇文章的核心是自己想要干什么,然后从什么理论和实验出发,到得到什么结果。因此,文章立论的出发点就非常值得关注,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就值得考究,最重要的是让数据说话!实验数据和理论有机的结合乃是上乘。因此,一篇文章,其所涉及实验的重复性,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至关重要。因此,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要尽量重复和真实可靠,这是做科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科学研究上,避重就轻和以偏概全是应该杜绝的,投机取巧、胡编硬造,甚至移花接木等不良学生行为更应该杜绝,错误的结论和信息会误导科学共同体和大众。一是一,二是二,讲道理,摆事实,这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和底线。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是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和良知。一个实验能否成功,即需要对实验设备性能功能相当熟悉,也要对理论内容和实验过程深刻的理解,也需要对时机的把握,做到过程可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科学研究也是一个知敌知彼的过程。数据是对自己提出观点的重要判据,引申出结论是否正确。实验中,会观察到一些反常数据或者现象,该如何解释和阐述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什么会出现反常?反常的原因在哪里?是仪器的问题,还是其它什么问题等,文章前后逻辑是否一致等,这都很重要。让数据说话,让真实的数据说话!

此外,文章中的图表要尽量清晰,尤其是电镜照片图像和一些模拟的结果。最后是语言的描述,即要用词准确,又要精炼。当然,对我们非母语的英语写作来说,尽量要把词写得准确。这些都需要作者一点一点的来完成。

从一篇文章的写作上,可以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作者是否具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在布局谋篇上是否独具匠心,考虑的问题是否周到细致等。总之,科技文章的写作是一个玉石雕琢的过程,需要用心反复推敲、敲打和琢磨。文章反映的是作者或团队的理论功底,实验基础,研究和认识的深度以及科学素养等方面。急于求成,急于发表,急于出成果的心态和现状,导致一些作者其文章各段落之间衔接的不好,各段落内容紧密程度不一样,行文字词句也不太讲究,得出的结论就容易草率,容易给人留下较坏的印象。现在的文章越写越长,因此,在一些细节段落上若交待得不清楚,文章就显得不严谨。有的文章,看得出来,作者的确下了不少功夫,但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因此,文章若在创新上没有多少东西,就更应该在基础层面的东西上下功夫,否则,就没有可圈可点的东西,也就没有亮点可言。

审稿中还能够发现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是集体贡献完成的,还是一个人闭门造车而做的。前一段,审过一篇文章,文章篇幅写得很长,内容完整丰富,理论推导和建模都很独到和细致,工艺制造的难度很大,涉及到的设备和测试的内容也很多,因果分析都很充分等,整个文章几乎挑不出什么缺憾,前前后后,段落内容多少,遣词造句乃至文风,几乎一气呵成。由此观之,这样的文章,一般来说,显非一个人能够完成。因此,团队的力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和侧重,署名中的每个人对文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的文章,虽然署名很多,但显然是一个人挑起了重担一蹴而就,是千里走单骑型的。文章在完整性和深度以及分析和词汇运用等方面都凸现不足,这就表明该文章系个体‘雪夜上梁山’之劳作。文章中其他署名作者或多或少对文章有贡献,但显非在文章形成过程中有效地参与进来,如段落的描写、图表的制作、词汇的运用、结果分析等。显然,一篇好的文章的形成与多名作者的直接参与和贡献分不开。文章的形成和文章署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总之,科技文章的写作要抓住重点,原理性的东西是根本,研究的对象是依托,工具方法是手段,模拟实验是途径,数据结论是心中企盼的果实,写作是成果女神的展示。因此各个环节部分的描述要尽量详尽,过程的前后要表达清楚,因果逻辑关系要理顺。这就需要平时经常性地品读一些经典文章,仔细体会文章的纲领、段落层次和精髓,看他们是如何从概念到原理,从理论到实验,从数据到结论,从现象到本质,从词句到风格的运用等,通过学习消化吸收,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在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文如行云流水,确实不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79589, encodeId=04fb12e95896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b1430e146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写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0714, encryptionId=ab1430e146e, topicName=写作)],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777154, createdName=chenhongpeng, createdTime=Wed Aug 23 10:20:00 CST 2017, time=2017-08-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3075, encodeId=5f7e13930e54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4b8461652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审稿#</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165, encryptionId=a4b84616527, topicName=审稿)],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0622500123, createdName=12498a49m60暂无昵称, createdTime=Wed Aug 23 10:20:00 CST 2017, time=2017-08-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79589, encodeId=04fb12e95896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b1430e146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写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0714, encryptionId=ab1430e146e, topicName=写作)],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777154, createdName=chenhongpeng, createdTime=Wed Aug 23 10:20:00 CST 2017, time=2017-08-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3075, encodeId=5f7e13930e54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4b8461652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审稿#</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165, encryptionId=a4b84616527, topicName=审稿)],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0622500123, createdName=12498a49m60暂无昵称, createdTime=Wed Aug 23 10:20:00 CST 2017, time=2017-08-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ature审稿新举措:双盲审稿

投过论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审稿人的名字是保密的,但论文作者的名字审稿人是知晓的。如今,Nature打算推行双盲审稿,这样审稿人便不会知道论文的作者,也会减少很多偏见。 从2015年3月份开始,Nature(《自然》)与自然旗下月刊,将提供一个替代传统的同行评议,即双盲审稿。作者可以在审稿时要求隐瞒名字和所属单位,通过双盲形式的同行评议,可能有助于审稿的客观与公平。目前,这个

比SCI拒稿更让人心寒——遇到无底线的审稿人抄袭你的论文

-山行 如果你辛辛苦苦写完的论文,被拒了,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你的论文被拒之后又发表了,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柳暗花明疑无路,山重水复又一村;如果你的发现自己的文章发表了,然而作者却不是你,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快磨三尺剑,预斩奸人头,这绝对是可忍,孰不可忍,孰可忍,反正我是不能忍。 2016年12月12号(这个双十二和购物无关),在美国期刊《Annals of

怎样写英文审稿意见

首先说明一下,写这篇博文是缘于张忆文同学的博文。张同学的博文其实写得很不错,自己的切身体会,很有参考价值,我是认真读了。但博文后附上的英文审稿意见却让我哑然失笑。我这里声明一下,丝毫没有嘲笑,显摆的意思,因为这是张同学第一次写英文审稿意见,老实说比我当年第一次审稿写得好多了。 话说我第一次给英文期刊审稿,并不是期刊编辑邀请,而是导师安排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主编邀请导师审稿,导师出于训练我

如何正确推荐审稿人

找合适审稿人是许多学术期刊遇到的共同问题。同行评议是目前学术出版通行的办法,虽然主编和副主编可以对论文进行初步评审,但一般的杂志审查论文过程都需要经过评审人这个步骤,由于学术论文数量越来越多,杂志编辑在寻找审稿人的时候会遇到不少困难,一方面编辑不可能对所有领域的学者都全面了解,另一方面许多学者因为科研工作繁忙,即使专业相关也可能会拒绝接受邀请,杂志档次很高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杂志档次和影响力越小,

万春华:给Oncogene审稿有感

前段时间查看邮箱,突然发现Oncogene发来一封审稿邀请,介于Oncogene在肿瘤学领域的地位,于是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载文章看了一下,是我从事的领域的,作者分别是德国的一个医院以及哈佛医学院,他们在这个方向已经发表了Cancer cell、Hepatology等一些大牛级别的文章。文章整体思路都是通过基因敲除模型在小鼠中研究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一共使用了4个基因的敲除。因此,从表面上来看,

作为审稿专家你会拒绝掉这几篇论文吗?

假如现在是1905年,你被受邀为德国《物理学年鉴》的匿名审稿人,并授命审查如下五篇论文是否值得发表:     1. 《分子大小的新测定》:论文说存在分子,并且可以被测量大小。     2. 《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论文提出描述分子运动的方程。     3. 《关于光的产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