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我们正在变得“凉凉”?

2020-03-10 BioWorld BioWorld

一直以来的常识告诉我们,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为什么身边所有人的体温都不到37℃呢?

一直以来的常识告诉我们,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为什么身边所有人的体温都不到37℃呢?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Julie Parsonnet团队在eLife杂志发表了一项题为: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统计了美国的相关数据,发现自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37℃标准体温怎么来的?

1851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莱茵霍尔德·奥古斯特·温德利希在莱比锡市收集了2.5万人的腋下体温数据。这些体温数据从36.2℃到37.5℃不等。温德利希取中间值,确定了人体温度大约为37℃的标准数值。

温德利希几乎找到了所有他能找到的人,无论他们身体健康还是正在生病。然后,他写了一本关于疾病引发人体温度变化的书。

37℃的标准体温就这样被课本收录,也成为了人们的常识。

体温计不同当年测量数据不准?

在1992年之前,学界对37℃的标准体温几乎没有过严厉的质疑。1992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做了一项疫苗测试。研究人员测量了148名研究对象的体温,发现平均体温为36.8℃。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传染病专家菲利普·马科维亚克。他认为,温德利希所使用的体温计与现代体温计不同,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马科维亚克后来得到许可,使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穆特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这件藏品正是当年温德利希使用过的温度计之一。马科维亚克测试后认为,这种温度计测出的体温,要比现代温度计高1℃左右。于是他得出结论,37℃标准体温与现代体温不符,暗藏着体温计制造工艺进步、当年测量数据不准的原因。

2017年,一项英国的研究采取了3.5万名研究对象25万次体温记录,发现平均体温在36.6℃左右。再次验证了这一观点。

每十年下降0.03℃?

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分析的数据显示,除去体温计差异,人体体温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确实在慢慢下降。

她和同事分析了三个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人群体温数据集。最早的一组数据收集了美国南北战争中联邦军队退伍军人在1862年到1930年之间的相关记录;第二份数据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包含了从1971年到1975年的人群体温数据;最后一组数据,来自斯坦福转化研究集成数据库环境,包括2007年至2017年斯坦福医疗保健的成年患者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21世纪出生的男性平均体温比19世纪初期出生的男性低0.59℃。21世纪出生的女性平均体温比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女性低0.32℃(女性的历史数据没有那么久远) 。

体温与免疫力有关?

有研究表示,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体温过低,可能意味着代谢不好。

人体有大约60万亿个细胞,血液的任务就是向这60万亿个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并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白细胞可以识别体内的异物,并做出相应的免疫应答。

体温高时,血流速度快,白细胞就能更加迅速地发现体内异常,把病原体扼杀在摇篮里。反之,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变低。慢慢悠悠的白细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即使发现异物了,也很难迅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疾病。

人体为什么变凉了?

研究人员认为,美国人平均体温的下降可以用代谢率的降低或能量消耗的减少来解释。这种能量消耗减少,可能是由于人体内炎症减少。炎症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和细胞激素,它们会加速你的新陈代谢,提高你的体温。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医疗条件的进步,生活标准的提高,更加充足的食物供应,都让公众健康得到极大改善。研究团队还认为,现代人长期处于适宜温度,也是能量消耗减少的原因之一。19世纪时,夏天没有空调,冬天供暖也不普遍。如今,一台中央空调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人体体温是基础代谢率的一种表现,而基础代谢率又与寿命(较高的代谢率,较短的寿命)和体型(较低的新陈代谢,较大的体重数值)有关。随着时间推移,人体温度所产生的变化,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已经是随着时间进化的人类了,现代人类已经变得和19世纪的普通人不同,甚至有别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我们变成了如今更加'凉凉'的人类。

“我们在变高、变胖,体温只是变化的又一个标志”美国斯克利普斯转化研究所流行病学家吉尔·瓦伦评价,Julie Parsonnet团队的这项研究“有趣,看似有理”。

瓦伦参与了该论文的同行评议。但她认为,这项研究缺失了一个重要节点,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抗生素开始推广。但论文中的数据几乎没有涉及这一时间段。如果在抗生素开始使用后,人体温度出现显着下降,那么论文中的有关说法就更有说服力了。

1992年对37℃标准体温提出过质疑的传染病专家马科维亚克,也没有被Julie Parsonnet团队的这项研究说服。在马科维亚克看来,太多的变量未被考虑。例如,南北战争退役军人的体温记录,没有说明究竟是口腔测量还是腋窝测量。两种测量方式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会得出不同的数据。测体温的时间也很会影响数值。人体在一天中较晚时间测量的体温会更高一些。

马科维亚克认为:“这些解释我觉得都没有说服力,我们讨论的是两个世纪,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只是过眼云烟。”

针对这些反对意见,Julie Parsonnet团队也做出了回应。她认为,人体生理特征已经在其他方面发生变化。

“我们在变高,变胖,而体温只是变化的又一个标志。”

当然,人类的健康与众多因素相关,但至少,调节日常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不滥用空调、放松心态,可以让我们身体变得更好。

论文链接: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4955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26275, encodeId=052015262e5e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4d0369205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历史#</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6920, encryptionId=84d03692056, topicName=历史)],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131011702315, createdName=cathymary, createdTime=Thu Mar 12 02:07:03 CST 2020, time=2020-03-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0-03-12 cathymary

相关资讯

解析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神经环路机制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沈伟课题组在解析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神经环路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