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创办基因治疗公司华毅乐健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2022-03-02 网络 网络
2022年3月2日,基因治疗药物研发领军企业苏州华毅乐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毅乐健”或“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
2022年3月2日,基因治疗药物研发领军企业苏州华毅乐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毅乐健”或“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阳光保险、清松资本、北京生命园创投基金跟投,老股东光大控股、果实盈富、华兴资本继续加持;华兴资本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另外,在2021年1月份,华毅乐健在Pre-A轮融资8000万人民币,领投方是光大控股,跟投方包括腾讯、高榕资本等。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公司先导基因治疗产品的生产、注册、临床和研究,以及加速公司在其他靶向肝脏和靶向神经领域产品的开发。
华毅乐健于2019年成立,公司以“为中华之屹立、人民喜乐康健”为愿景,以自主创新研发为核心,致力于打造成为一家立足中国、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公司,造福人类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华毅乐健的创始人为国内著名科学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饶毅教授是华毅乐健的实际控制人。北京原基华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华毅乐健的控股股东。
华毅乐健以肝脏基因递送为切入点,自主研发了全球领先的高效载体平台,其先导产品针对广阔且未被满足需求的血友病A领域,进度领先,是国内首个进入探索性临床实验阶段的产品,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安全和有效性数据。未来将基于创始人及团队多年的科学积淀延伸至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性产品,实现罕见病与常见病相平衡的产品管线布局,向临床实验稳步推进。
目前,华毅乐健已在苏州工业园区启动建设8,600平米的cGMP生产基地, 具备质粒、病毒等研发、生产、质控功能的全链条新药研发与生产的实验平台。同时,公司在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园拥有1,600平米的研发中心,具备完整的生化实验室、动物房等,主要用于早期自主药物研发。
华毅乐健COO吴凤岚表示:“目前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AAV基因治疗平台,该平台筛选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开展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我们很高兴华毅乐健能得到红杉等投资人的认可,让我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研发出安全性高、疗效好、顺应性强的创新疗法来填补临床未满足的需求。”
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顾翠萍表示:“基因治疗的产业化发展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尤其在罕见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基因治疗有望提供更有效且持久的解决方案。华毅乐健的创始团队具备创新的研发能力和优秀的执行力,我们希望能和华毅乐健携手,共同推动全球基因治疗药物研发进程,尽快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光大控股投资总监及项目负责人王巍表示:“基因治疗技术是生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当下我国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华毅乐健是一家聚焦于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公司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自从我们2021年年初参与pre-A轮融资以来,公司在短时间内以傲人的速度发展,主要管线的研发进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光大控股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布局,在创新药、医疗器材、诊断服务等方面均有重点投资。正是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光大控股作为老股东选择继续追加投资。在此祝愿公司未来蓬勃发展,早日完成管线研发及产品上市,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为人类克服疾病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医疗与生命科技组主管谢屹璟表示:“基因治疗的成功将带来巨大的临床获益,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改善,同时也能减轻患者和社会长期沉重的医疗负担。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因治疗赛道,华毅乐健以其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极其高效的执行落地能力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我们非常荣幸协助华毅乐健完成本轮融资,期待公司未来能够在更多知名投资机构助力下乘风而上,成为基因治疗赛道中独树一帜的标杆型企业。”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A轮融资#
53
#融资#
56
又是钱!医学研发需要投资呀,赞!
35
当年的回国三杰:王晓东,施一公,饶毅三人均分别成立公司:百济神州,诺城健华,华毅乐健。这是2000年左右(当时回国的人还相当少,尤其是大牛,更不愿意回国发展),三杰引领学者回国发展,一时口碑盛行,为国内学术发展做出很多贡献。 在中间还有其它一些学者,如蒲慕明,傅向东,袁均英,许田等优秀学者,多是中美各半,后来这一批学者以学术为主,部分学者也有企业,如傅向东,袁均英,但是企业为辅。 更早一批回国的留学生(1990-1997年左右),有不少都成了院士,或领导了。 在2005-2012年左右,大批留学生和华人科学家回国,现在大多数在科研院所和医院,少数有创业。但是2012年以后回国的很多科学家,双跨的比例更高,一边在科研院所或医院,一边有企业,而且很多都做得相当出色和优秀。 这可能是过去20多年中国生命科学,从火热到落地,到有成果的发展历程吧
74
赞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