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19:中国心肺复苏周:健康从娃娃抓起,科技为生命接力
2019-06-01 MedSci MedSci
2019年6月1日,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美国华裔心脏协会联合发起的“中国心肺复苏周”启动仪式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心肺复苏周”倡议心肺复苏(以下简称CPR)培训需全民普及,提议将每年6月1日-7日设为“中国心肺复苏周”,希望通过心肺复苏周的设立,培养民众急救意识,培训更多“第一目击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改善我国心源性猝死现状。启动仪式当天,
2019年6月1日,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美国华裔心脏协会联合发起的“中国心肺复苏周”启动仪式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心肺复苏周”倡议心肺复苏(以下简称CPR)培训需全民普及,提议将每年6月1日-7日设为“中国心肺复苏周”,希望通过心肺复苏周的设立,培养民众急救意识,培训更多“第一目击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改善我国心源性猝死现状。启动仪式当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胡瑞荣副处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李宗浩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以及美国华裔心脏协会的刘秀实会长、李剑明教授,出席并见证“中国心肺复苏周”的正式启动。
在致辞中,胡瑞荣副处长首先对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为代表的行业学术组织,积极推动我国医学急救事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心源性猝死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CPR等急救技能的掌握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以下简称AED)的推广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相关工作,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推动院前急救体系健康发展;二是建设航空医疗救治网络,打造海陆空“三位一体”院前急救体系;三是建设相关标准,开展医务人员急救培训,并增加急救设备公共场所投放率;四是加大科普力度,加强院前急救培训,展开多项培训项目,提高公众院前急救意识,培养CPR等自救技术。倡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我国急救事业中。他相信,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专家的积极支持下,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下,我国院前急救体系一定能更加完善,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做出更大贡献。
李宗浩会长指出,全球约有1/4的生命在不该终结时失去,及时有效的CPR将挽回更多的生命。90年代初,AED的出现为生命赋能,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急救存活率。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医学专家。急救工作者以及社会志愿者们为推广CPR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CPR普及度远远不够。李宗浩会长表示,接下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将联合各方力量,增强医学救援科普培训力度,用2-3年“急行军”速度,提升我国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全力打造心脏事件生命链,本次“中国心肺复苏周”的启动便是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加大医学救援科普培训力度的重要体现。
中国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亡人数将近400万人,相当于每天有约1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及时有效的CPR技术能够挽救更多的患者。改善我国CPR救治现状需要从公众技能普及、专业领域推动、政府政策支持、社会资源推动四个层面进行发力。
“‘中国心肺复苏周’倡议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有其重要意义。”霍教授解释,6月 1日是儿童节,这个节日象征着希望和朝气 ,心肺复苏是个有希望、有朝气的事业,当前CPR工作处在起步阶段,像个弱小的儿童,需要多方资源的帮助,帮助它健康成长;此外,李宗浩会长、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刘秀实会长以及李剑明教授希望通过将心肺复苏周设立在儿童节,传递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需要从儿童开始普及的重要理念。
关于做好心肺复苏周,霍教授提出四点建议:1.相关学术组织加快制定相关标准,以更好地推动公众救治能力提升;2.心肺复苏工作应该与专业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建设工作更好地结合;3.推动各级政府、各个区域工作重视心肺复苏工作,将推动心肺复苏工作重心从专业下沉至公众;4.在心肺复苏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吸收整合优秀企业模式,从而更好地反哺心肺复苏工作的开展。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肺#
58
#复苏#
54
#OCC#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