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将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九市打造成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历经近20余年的运筹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明确,广东省长马兴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对标洛杉矶、纽约、东京湾。无论是从格局,还是眼界,都可以说志气很高,理想远大。
万事俱备,只欠“医疗资源”东风
从经济上来看,广东拥有广州、深圳2大城市,占据了四大一线城市的半壁江山。其中,
广州在科研学术力量的带动下,每年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达500亿元以上,广药集团、金域医学、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均发轫于此;
深圳2017年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了2000亿元,新一代测序能力位居世界第一,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基因库。华大基因坐落于此,中国千亿市值的医疗器械“一哥”迈瑞总部也在于此。
但与雄厚的医药经济实力不匹配的是,广东的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甚至以深圳为代表的部分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捉襟见肘。
《粤港奥大湾区最佳医院50强》显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50强中,深圳上榜者只有6家,且都在25强开外;香港、广州2大城市不仅包揽前10强,甚至前25强,占比也高达92%!
如果整个大湾区的城市以广州作为定点,分东、西两条弧线,西线的远端是香港,东线的远端是澳门。“西线可提供的高水平医疗服务能力较强,可以补充东线医疗资源的不足。”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秦鉴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这样分析。
此外,秦鉴还指出,西线的优质医疗资源急需超常规配置,医疗资源的共享便利性,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广州有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作为支撑,有多家直属附属医院进入全国100强的。复旦版《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TOP20则显示,广州有2家医院上榜,可与香港地区的优质资源形成互补。
而同在西线上的深圳医疗则相对薄弱,其拥有16家三甲医院,远低于北上广(73家、40家、43家)三甲医院数量,且未有挺进复旦版医院排行TOP20者。据悉,目前深圳的患者遇到重病大病不少都要到广州或者香港求医。
为此,《纲要》第八章第五节“塑造健康湾区”对2+9城市的医疗卫生合作做出不同规划:
密切医疗卫生合作。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开展传染病联合会诊,鼓励港澳医务人员到珠三角九市开展学术交流和私人执业医务人员短期执业。
研究开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服务,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完善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
其中,深圳、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侧重点不同:
深圳关注夯实基层医疗,全方位学习借鉴香港医疗发展和服务经验,将健康管理,健康养老作为增长点;
广州倾向于发展成医学高地,辐射提升整个大湾区医疗水准,同时把旅游医疗作为发力点。随着大湾区总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会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如果效仿一些国家旅游医疗免签政策,其医疗产业前景可期。
相较于广州,深圳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也正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积极谋划布局,借力香港,探索深圳样板。
深圳强基层:借力香港,筑巢引凤
“深港医疗卫生合作,近年来在持续深化和拓展。”深圳市卫健委体改处(基层处)处长李创向“医学界”介绍道,“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必定会推动深圳医疗界更好地服务香港,学习香港,对深圳率先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动医疗行业开放发展,以改革开放引领带动深圳构建医疗卫生高地,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一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比如鼓励开办社康中心、个人诊所、专科诊所等。香港的实践也证明,在一个成熟的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更多依靠社会力量来举办,以开放的市场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让医生的价值更能够更好地发挥和体现。”李创向“医学界”表示。
社会办医审批仅需15日
李创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更多是健康管理,需要市场来推动持续创新。“大部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是路径清晰的,可以标准化的,应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来提供,通过健全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持续改善,促进供给层次多样化,让群众可以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
近年来,深圳对港澳独资在深开办医疗机构持开放态度,甚至还为其设置了专门的办理窗口,流程清晰,对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承诺办理时限为15个工作日,截止目前,深圳已有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
培养“港式”医学人才
相对于基层,李创认为,医院提供急诊、住院服务和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服务,以及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大,应该坚持公立医院在这一领域的主体地位。港大深圳医院无疑就是深圳公立医院的一面旗帜。
经过6年多的发展,港大深圳医院已引进了六大优势医疗专科,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获得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认证的医院。
作为深圳市最年轻的“三级甲等”医院,港大深圳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上有着浓厚的港式风格,采取中英文双语带教模式开展住院医师规培,部分课程由香港教授采用英语教学。对于优秀的住培医师,还可到香港学习,开阔视野。
据介绍,港大深圳医院还将引入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及对应的分科学院培训体系,落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合作平台及培训基地,建立与国际标准对接、被国际认可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构建包括动物手术、尸体解剖、微创手术,OSCE(医疗技能考试系统)在内的国际化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心。
为移居养老的香港长者提供福利
相比香港地少人多,深圳空间广阔,物价适宜,不少香港长者选择移居深圳养老。为了方便这部分人群,2015年10月起,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规定可使用港府资助的医疗券支付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香港政府为每名符合资格的长者每年可获发20张每张面值50元的医疗券,持券人可以在政府指定的机构消费服务券,接受服务券的机构可从政府那里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
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的人数共计2968人,使用人次为10501人次,人均就诊次数为3.37次,就诊次均费用为387元,91.93%的受访长者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门诊就诊体验为“非常满意”或“满意”。
此外,为推动深港两地病人便捷转诊,深圳目前选定7家公立医院、香港选定2家医院作为两地病人转诊试点工作。
综合看来,健康养老与深圳医疗强基层的大方向相契合,有望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开辟一个新的医疗产业。
大湾区的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国两制,两岸三地无论从政策法规还是医疗环境都存在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能否托起以“广州、香港”为代表的南方医学高地呢?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向“医学界”表示:“大湾区的设立应该是包含了这个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的,从其对标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就可以看出来。集聚整个大湾区的资源,是有可能建成一个能够与北京、上海媲美的医学高地的。”
他指出,大湾区拥有5.6万平方公里,7000万人口,其中,香港拥有众多在国际上领先的专科医学,而广州医疗实力亦不容小觑,如果能够将他们都纳入一个有所侧重点的专科培养规划体系,那么以大湾区的资源水平足以打造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医学专科。
“‘大专科,小综合’的思路北京在50年代就已经运用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积水潭医院定位在骨科,天坛医院定位神经外科。现在看大湾区也具备这种优势,比如珠海人民医院的介入科非常强,可以它作为科研临床中心,向外辐射提高其他医院的介入水平。”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庄一强也指出大湾区医疗资源整合也存在诸多挑战。
收费标准、支付体系的差异
香港基层医疗大部分由私营诊所承担,其支付来源于个人自付、商业保险和政府补贴。公立医疗二三级医疗则有政府承担,居民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到服务,但由于人数众多,医务人员短缺,其排队时间比较漫长。
“如果患者购买了商业保险,则可以选择私立医院进行治疗,当然诊金也比较高。”庄一强介绍,在香港,普通医生问诊收费在200元左右,而专科医生一次15分钟的问诊收费在500-1000元之间。对比大陆长期被压抑的医疗服务价格,庄一强坦言,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香港医生来大陆执业动力有限。
“我个人是非常建议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大湾区医疗’单一险种的。这样,在大湾区的患者就可以不分内陆港澳,享受到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庄一强认为商业保险的引入将成为这一问题的有力解决办法。
医疗服务定位存在差异
在香港,医学并不局限于自然科学层面上的救治,还强调人文关怀。“香港的医学强调Holistic care(全方位照顾)的意识,涉及到医患关系中心、身、灵的关怀,这与内地对于医学的定位存在很大差异。”庄一强表示。
据其介绍,香港对于临终关怀非常重视,比如香港的灵实医院。其拥有461张病床,全部用于临终关怀治疗(姑息疗法+心理支持+灵魂关怀)“对于这部分无法救治的患者,医生护士会给予照顾,必要时还会为患者注射吗啡来减轻痛苦,让他们更有尊严地面临死亡。”
这种医患信任关系还体现在日常的诊疗当中,比如澳门的家庭医生。据庄一强介绍,澳门不少家庭医生执业会选择自己所生活的小区。“这些医生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对这里的人有很深的感情,他们肯定不会开大处方或者其他不必要的药,这跟大陆的家庭医生很不一样。大陆也可以借鉴一下这种思路。”
两岸三地医学教育存在差异
目前,珠江九市和香港、澳门的医学教育制度各不相同,客观上也阻碍了两岸三地医学人才的流动互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大附属第一医院已成为香港爱丁堡皇家外壳学院的培训基地,住院医师通过考核可以拿到香港、英国的医师资格证,开启了广东住院医师获取港澳地区医师资格的先河。而港澳医生如何获得内地行医资格,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得到解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政策#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