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脲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2022-07-21 从医路漫漫 MedSci原创
通过有效控制高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压升高、吸烟等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增加的心血管风险。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2D)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它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通过有效控制高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压升高、吸烟等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增加的心血管风险。尽管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有几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最近一项对成年人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参与者的分析显示,在2007-2010年和2015 - 2018年期间,血糖和血压控制下降,而血脂控制的改善则趋于平稳。
近年来,一些新的降糖药物被证明可以降低T2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增加心血管风险,越来越多的人建议在高危患者早期使用这些药物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在目前的大多数指南中,二甲双胍仍是T2D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对于心血管或肾脏疾病风险已确定或增加的患者,目前推荐使用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作为二线甚至一线治疗方法。磺酰脲类药物的推荐越来越有限,一些指南建议,磺酰脲类药物作为二线药物的常规使用仅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环境,对于磺酰脲类药物是否仍在T2D治疗中发挥作用存在一些争议。在2018年美国门诊用药统计数据库使用的处方总数据中,二甲双胍之后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是格列吡嗪,其次是格列美脲,西格列汀。
磺脲类药物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外侧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细胞膜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使得钾离子外流受限,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升高,细胞膜去极化,膜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并启动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产生降糖作用;还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细胞内环腺苷酸水平,使β细胞内游离钙进一步升高。磺脲类药物具有成本低,近期疗效好,可以使HbA1c降低1.0%~1.5%,目前仍是临床上治疗T2DM的常用口服药物之一。然而磺脲类的降糖作用需依赖于患者尚存在功能30%以上的β细胞,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也随之缓慢减退,进而表现为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现象,即治疗一段时间后降糖效果逐渐减弱。但目前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β细胞功能衰退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综述结论:磺脲类药物是有效的降糖药物。不同类别的药物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不同,可以通过使用更安全的药物(可能是低剂量)将低血糖风险降至最低。在新一代的药物中心血管事件似乎没有增加。血糖控制的持久性也可与其他新药相媲美。磺脲类药物是某些单基因型糖尿病的首选治疗药物,根据某些表型和基因型选择磺脲类药物获益更大的T2D患者可能会通过精准医疗进一步细化。磺酰脲类药物价格低廉,随处可得,在世界许多地区仍是治疗T2D最常用的二线治疗药物。
另一项Meta分析也得出结论,多种磺脲类药物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有效性方面,与未治疗组相比,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HbA1c水平;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FBG水平。
表1 磺酰脲类药物的药动学特征
图1 临床应用磺酰脲类药物的结构及结合位点分类。
图2 使用直接和间接证据比较磺脲类药物之间的全因死亡率。
图3 使用直接和间接证据比较磺酰脲类药物的心血管相关死亡率
表2 近期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预后研究。
表3 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二线治疗选择的降糖药物的建议
原文出处:
1.Tomlinson B, Patil NG, Fok M,et al.The role of sulfonylurea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22 Feb;23(3)
2.徐信妮,井高静,常锐霞,芦永斌,滕永军,姚佳.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21):2707-271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糖尿病治疗#
83
#磺脲类#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