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立医院改革大刀阔斧动真格:新建医院去行政化去编制化
2016-08-31 蒋子文 澎湃新闻·
在我国,公立医院是医疗体系的“主力军”,而公立医院改革则是医改中最为复杂的改革,也是难度最大的改革。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首批试点城市,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制度、医疗服务模式改革等方面不断破题。以医疗、医保、医药和价格改革联动为手段,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
在我国,公立医院是医疗体系的“主力军”,而公立医院改革则是医改中最为复杂的改革,也是难度最大的改革。
“管办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认为,医改要真的能落实下去,最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
深圳公立医院改革卫生行政部门首先从自身“开刀”。李创说,长期以来,卫生行政部门既要实施医疗行业监管,又要举办公立医院,“老子”和“儿子”的关系,免不了注意力更关注“儿子”。在职能转变、政策制定、工作方式、精力投入等方面,难以做到对公立、非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导致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活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必须有一个权威独立的部门来厘清权责。”为此,深圳市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代表市政府履行举办公立医院的出资人职能,监管公立医院人财物等运行,对公立医院实施运营管理绩效考核;成立了市医管中心理事会,由分管卫生的副市长任理事长,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展规划、投资计划、运营管理目标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成立后,卫生行政部门从“办”公立医院的角色中抽离出来,着眼于全行业的管理,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从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突出了“管”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政事分开”放权医院运营
2012年7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入使用。深圳在这家新医院开始尝试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政府负责医院的投入和运营绩效监管,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工资薪酬以及内部资源调配等权力交由医院领导班子,自主运营。
这家医院在国内率先实行的去行政化、去编制化的改革,医院没有级别,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生没有编制,全员聘用,实行社保+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障。
医院根据工作任务自主确定工作岗位的数量和每个岗位的薪酬标准。在港大深圳医院,医生平均年薪为56万元,高的过百万元,低的20万元、30万元。“这样的薪酬标准拉开了医疗、医技、护理、行政人员的待遇差距,打破了行政、临床收入‘大锅饭’的现象,体现了医生在医院的核心地位。”李创评价说,“没了铁饭碗,损公肥私的、不干事的人,医院可以随时开除,避免了庸、懒、散,提升了医院的效率。”
据介绍,从港大深圳医院开始,我市所有的新建医院全部实行去行政化、去编制化改革。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是继港大深圳医院后第二家改革的医院。在新旧体制都呆过,院长廖四照很有感触:“新体制下用人、设置机构更灵活。比如说,在老医院里,整合医学就很难推行。因为科室设置条块分割,存在利益切割。在新的薪酬体制下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实行了诊疗中心+诊疗专科的团队式服务,病人更受益。”记者了解到,这家医院按大部制扁平化管理,传统医院行政人员大约占20%,这家医院则控制在10%以内。
有权更有责。廖四照坦陈,改革后,院长压力更大了,必须想方设法地规划好医院、搭建好平台、留住人才。
据悉,未来五年,我市新建12家市属公立医院,也都将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委托给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名院名校运营管理,实现办院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管理专业化、现代化。
“利益脱钩”医生不用考虑钱
陈志坚曾是一家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两年前他砸掉“铁饭碗”,来到港大深圳医院,现在是医院肿瘤科的顾问医生。“在老体制内干了27年,很想换一种新的工作模式。”陈志坚告诉记者,他认为老体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公立医院公益性体现不足。“收入与创收挂钩,医务人员很难心无旁骛地为病人服务。在这家医院,医生的收入与病人无关,我们可以专心看病,做一个纯粹的医生。”
“医生收入与收费挂钩、收红包、没时间与病人沟通,”在港大深圳医院院长邓惠琼的眼里,这些都是加剧医患矛盾的根源之一,“医生也因此失去了行医的尊严。”
“我们希望病人尊重医生,医生也要尊重病人的权益。因此,在我们医院,我们要让医生的所有收入都能‘上台面’。”邓惠琼说。
港大深圳医院从一开始的制度设计上,就让医生专心看病,不用想钱。
在这家医院,对医生收红包实行“零容忍”,一旦发现,坚决开除。
在这家医院,实行年薪制,按岗定酬。医生按能力大小,从顾问医生、副顾问医生到普通医生,分为若干个层级,同一层级的医生,无论在哪个科室,年薪都是一样的,与“科室效益”完全无关,医生没有创收的压力。
在这家医院,不鼓励医生超负荷接诊“多劳多得”,而更看重医患的充分沟通。陈志坚说:“医生所看病人少并不等于工作量少,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病人沟通,有更高的质量要求。我现在的工作量是过去的两倍,压力也更大。”
在这家医院,创新地在门诊、住院实行了打包收费的改革,把医生的诊金、药费、检查费等打包,固定收费,切断了医院与检查和药费之间利益的链条,医院没有了创收的动力,患者消费更透明。
2015年,港大深圳医院的药占比为21.02%,抗生素使用比率为17.94%,远低于国内三级医院平均水平。
医院对病人的调查显示,90.8%支持打包收费,87.8%认为有利于抑制过度医疗,84.7%认为有利于抑制过度检查,88.7%认为收费非常合理。
今年,港大深圳医院还将打包收费的范围扩大到手术,目前已有20种手术病例纳入,预计年底可逐步增加至50种,以促进医院控制服务成本,有效遏制过度医疗。
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在医药分开改革上,我市在推行药品零加成和集中招标采购改革、降低医院药占比的同时,也正在进行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
“以事定费”财政补助随“事”走
深圳还通过建立科学的、杠杆式的补偿机制撬动资源,引导服务方式变革。
从2014年开始,我市改革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机制,实行“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相结合的财政补助机制。也就是说政府的补助与编制脱钩,与医院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从补“供方”到补“需方”,激励医院和医务人员把提高服务质量和控制服务成本作为主要目标,确保医院的公益性。
此外,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还实行分级分类改革,比如说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标准,逐步取消对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补助标准,提高三级医院的急诊、住院、科研教学补助标准,提高中医院、精神病院、儿童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等专科医院的补助标准,引导大医院更好地看专病,将常见病多发病放在基层医院解决。
“智慧医疗”挂号缴费不排队
前日,市卫计委喜获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最高的等级:四级甲等。
记者在市中医院看到,预约挂号、移动支付、体检和检验报告查询,只要手指动一动,在手机上全能办妥。“智慧药房”还提供中药代煎和配送服务,煎好的药剂配送上家门。“挂号、缴费、查取报告、取药”就医全流程实现“零排队”。
科技改变生活,智能提升效率!在深圳,各公立医院借助“互联网+”,对就医流程进行颠覆式优化改造,建立了全流程的智能就医体系。据悉,目前,我市已经有105家医院开通预约挂号服务,医院预约诊疗比例达到42%,其中市属医院预约比达到了70%。看病先预约,分时段就诊,分流人群,为市民节省了时间,也让医院的就医更有序。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医院改革#
77
很好,不错,以后会多学习
95
#公立医院改革#
99
很好,不错,以后会多学习
95
医改,医改。
96
港大醫院,以後就業的選擇
135
发展方向
105
继续学习
53
继续关注
63
好好学习一下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