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FGID心身整体干预模式探索

2014-06-30 张莉亚 整理 医学论坛网

2013年美国心身医学协会(APS)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将心理因素相关的躯体症状更名为躯体症状障碍(SSD)。SSD常见于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而医生遇到FGID患者时往往仅采用对症治疗,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在2014胃肠动力和脑肠轴学术研讨会上,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曹建新教授就FGID的整体医学模式认识、精神心理干预的依据和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

2013年美国心身医学协会(APS)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将心理因素相关的躯体症状更名为躯体症状障碍(SSD)。SSD常见于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而医生遇到FGID患者时往往仅采用对症治疗,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在2014胃肠动力和脑肠轴学术研讨会上,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曹建新教授就FGID的整体医学模式认识、精神心理干预的依据和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讲者: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曹建新教授

从整体医学模式认识FGID

曹教授指出,FGID是一组具有消化道相关症状但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没有异常或不足以解释患者症状的疾病。FGID患者不仅有消化系统症状等躯体表现,还往往存在情绪心理障碍、认知偏差和行为偏离。

FGID不符合简单的病理生理学模型,它是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内高度整合的生物—行为的系统性紊乱。因此,必须从整体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考虑并论述了所有相关因素后,FGID才能得到满意的治疗。

对FGID行精神心理干预合理且合法

FGID是由心理应激等因素通过植物神经介导引起化学递质改变而导致的胃肠生理紊乱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曹教授强调,对FGID患者进行精神心理干预是合理的。不仅要重视FGID患者的胃肠症状并进行适度对症治疗,采取针对心理应激的心理治疗和干扰神经递质的抗焦虑抑郁药治疗也很有必要,且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疗效确切。

此外,对FGID患者进行精神心理干预也是合法的。FGID的罗马Ⅲ标准中明确指出,对轻度FGID者可采用患者教育,对中、重度患者可采用抗焦虑抑郁药。值得注意的是,应将严重抑郁、有自杀倾向、难治性患者转诊到精神科治疗。

症状导向的二步再归因心身整体模式探索

在治疗FGID的临床实践中,曹教授探索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症状导向的二步再归因心身整体模式”。该模式共分为5步。1、建立治疗关系:关注患者所关注的症状、与患者共情。但医生应避免共情过度导致能量过度消耗,采用一种“形式上”的关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2、建立联系:行第一步再归因(将症状归因到患者可以接受的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并探索疾病。3、帮助患者建立三“心”:信心、决心和耐心,通过与患者进行治疗方面的讨论,增加其相信症状会有改善的信心、增强其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的动机、建立其对抗焦虑抑郁药起效慢的耐心。4、行为治疗:包括特异和一般训练。5、巩固治疗关系:行二步再归因(将症状归因到社会心理因素)并扩展心理治疗。

曹教授谈道,对于FGID这种躯体症状障碍,往往缺乏人文相关的评估体系,因此解决患者的“接受”问题才是治疗的关键。而上述的二步再归因模式则通过一步步措施与患者建立了良好互信的治疗关系,最终让患者“接受”心理问题这个成因,而得以有效治疗。

曹教授最后指出,这种包含精神心理干预的整体干预值得研究,建立走向床边、规范可操作的整体干预模式任重而道远。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根据曹建新教授在第二届全国胃肠动力和脑肠轴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整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Watch:2013胃肠病学重点内容盘点

又 到了一年一度NEJM Journal Watch Gastroenterolog重点内容盘点的时候了。NEJM Journal Watch一直以来致力于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的最新资讯,从而帮助其对相关问题做出恰当的处理。今年的重点主要是一些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深远影响的研究。首先是炎症性肠病(IBD)方面,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在于当存在对TNF-α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情况时,可通过辅以免疫调节剂预防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