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西医院建筑历史钩沉
2017-11-02 佚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1835、2017、182,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数字,恰恰组成了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息息相关的时间元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西医医院,始于1835年11月4日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创建的广州眼科医局。岁月如流、历经洗礼,在182年的辉煌历程中,它见证了祖国西医“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整个过程,贡献了祖国西医史、教育史上无数个第一。本部位于清代最早的对外通商的“十三行”地区,
1835、2017、182,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数字,恰恰组成了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息息相关的时间元素。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西医医院,始于1835年11月4日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创建的广州眼科医局。岁月如流、历经洗礼,在182年的辉煌历程中,它见证了祖国西医“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整个过程,贡献了祖国西医史、教育史上无数个第一。
本部位于清代最早的对外通商的“十三行”地区,其建筑风格深受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影响,院区内的历史建筑也均以此为明显特征,成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区别于其他医院的典型文化符号。
在今天,医院欧式风格的建筑群,古老的回廊式、哥特式小教堂福音堂,古朴的医院门楼,现代化医疗大楼交错一起: “1934年博济医院成立99周年新大楼奠基石”、“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岭南医学院”漆金门牌……这些珍贵的建筑赋予了医院时间的力量和文化的内涵,时刻提醒我们牢记历史,肩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也时刻鞭笞着我们在继承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发展创新。
值此182周年院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巡礼,听听这些珍贵的建筑背后的故事。
门楼
一座凯旋门式的西式古老门楼。门楼风格大体以君士坦丁凯旋门为蓝本,坐北朝南,主体是由四根“分立柱”加回转式柱上楣,柱头采用被称为女性柱式的科林斯柱式,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典雅高贵;柱身却采用被称为男性柱式的塔司干柱式,柱子表面平滑无凹槽,粗壮有力,刚柔并济,体现了简约朴实,庄重大方的建筑理念,上方灰砖砌成的顶楼横楣上由刻有“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3个漆金大字的石匾。2002年广州市政府将它列入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孙逸仙博士纪念碑
孙逸仙博士纪念碑,立于孙逸仙纪念医院大院前庭,坐北朝南,上面铭刻着“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17个金字,纪念碑右侧的碑文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二日纪念大会立”。纪念碑高6.5米,石质结构。
1935年1月,为纪念医院成立一百周年暨孙中山先生开始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50周年,由孙科先生主持了隆重的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奠基典礼及“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竖碑仪式。2002年7月,孙逸仙博士纪念碑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博济楼
博济楼分前后两座。博济楼后座早于前座建设,奠基于1934年6月2日, 1935年6月竣工。
1935年1月医院举行了医院建筑设计竞赛,华人建筑设计师黄玉瑜的设计方案获选。
同年11月2日博济楼前座奠基,这一天是博济医院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奠基仪式由孙中山长子孙科博士主持。1937年竣工。
博济楼的建筑经费由钟荣光校长筹集,获得国内各界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巨额捐款,总共达150000元。博济医院的建筑风格,完全体现了当时最新的建筑理念“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实用、大气、典雅”。
哥利支堂
哥利支堂建于1867年,建筑资金由华人所筹,为纪念哥利支医生而命名,又名“仁济堂”或“福音堂”。当时没有专业的建筑师和营造商,嘉约翰医生和黄宽医生身兼多职,完成了哥利支堂的建设。其曾是广州市一座重要的基督教堂,在基督教入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横跨三个世纪,以传教为主体功能,一部分也用作博济医学堂的学生宿舍。1886年孙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在医院学医时,就曾寄宿在哥利支堂10号宿舍。1920年被改建为可容***的大型教堂。
2002年哥利支堂被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岭南楼
岭南楼的建设是个充满艰辛曲折的过程,除了资金不足,施工的难度也十分巨大。1997年11月4日,医院庆祝建院162周年纪念暨“岭南楼”落成典礼。1998年5月岭南楼正式投入使用。
岭南楼高26层,内部采用当时国内先进的设计,内设有中央送气系统、发电机系统、消音除尘系统、大楼保安监视系统、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电教系统等,这些设计方案在当时国内医疗大楼中属于较为先进的设计。特别是手术室,在当时国内医院属于最先进的手术室之一。大楼建成后由于资金限制,1—7楼一直外租作商业用房。为了满足医疗服务需求,2001年4月27日,我院在白天鹅宾馆举行赎回签字仪式,岭南楼1—7层提前回到医院怀抱并规划作新门诊使用。
中山楼
医院在改革开放前即设有港澳病区、华侨病区、海员病区,承担着许多国家外事医疗保健工作。广东省计划委员会鉴于当时情况,决定同意审批并部分投资我院建设新的住院大楼。
1980年,医院开始在潮音街进行新的住院大楼场地平整和打桩工作,1984年完成了大楼封顶。1985年,我院举行建院150周年庆典活动,并“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命名大会,同时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新大楼正式命名为中山楼。
中山楼楼高72米,外墙用马赛克装饰,浅橙红色和白间灰线条之间安装铝合金窗,色调明朗,线条分明,体现了现代建筑风格。
南院区逸仙楼
南院区逸仙楼于2010年3月26日奠基,2013年3月28日封顶。2015年5月18日逸仙楼正式搬迁启动。
大楼病床设置986张,总建筑面积91000余平方米;共22层(地上18层,地下室4层);停车位近500个,电梯18台。其内部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雅,配置有国内一流的净化系统,含17间手术室,其中:百级手术室5间,千级手术室7间,万级手术5间;配有正负压转换手术室、一体化杂交手术室。同时配有制氧机系统、医护对讲系统、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医疗气体系统、弱电智能化系统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楼同时还配置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PET-CT等高精尖设备。
光楼
光楼为五层骑楼式建筑。首层由四根水刷石米罗马柱支撑,二层外立面饰有连排欧式浅浮雕图案,三层和四层的罗马柱为仿西方新古典主义的爱奥尼式柱头。四楼和五楼皆有檐口。
博济医学堂于光绪年间向地方政府租赁光楼地块作“建筑习医馆及房屋之用”,原招牌名为“博济医学堂·Medical College”的中式三层建筑。1913年,暂租给美商湛罗弼“建筑书楼”。1932年,广州市政府通过拍卖方式将光楼收回,后由广州市立银行以22万元投得。1933年4月,广州市立银行迁往光楼办公。1990年8月,广州第一家连锁西式快餐店“添美食”在光楼开业。后光楼收归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用作员工宿舍和医院体检中心。
182年筚路蓝缕,悬壶济世;182年开拓创新,医路领航,让我们再起航,为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矢志不渝,砥砺奋进!
统筹编辑:党委办公室
资料来源:医院院志、院刊《博济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西医院#
71
签到学习了--
102
#历史#
68
不错啊文章值得一读
116
谢谢分享.学习了
122
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厉害了我的大师!
101
谢谢分享.阅读
0
如好好好好好好好
84
厉害了我的哥
65
学习了提高了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