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疑难病例:为何反复胸痛?
2022-08-21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杨明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3岁,农民。主诉:胸痛1个月余,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3岁,农民。主诉:胸痛1个月余,加重2天入院。
患者1个月余前开始因天气转凉出现前胸闷痛,VAS评分8~9分,放射至后背,伴出汗、头晕,无心悸、呼吸困难,10分钟后可自行缓解,胸痛与运动无明显相关,未诊治。此后症状反复发作,约2次/日,多于晨起或夜间发作,自诉至中午天气转暖后症状可缓解,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2015年6月9日患者晨起时再次出现剧烈胸痛,性质同前,持续不缓解,夜间至当地医院急诊就诊,行胸腹部血管重建除外主动脉夹层。
6月11日下午1点患者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急诊,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HR)110次/分,V1~V6导联ST段抬高0.2~0.3 mV(图1)。
心肌酶:肌酸激酶(CK)12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4 μg/L,肌钙蛋白I(cTnI)2.318 μg/L,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1963 pg/ml。
考虑患者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梗),行急诊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阻塞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心脏监护病房。
既往史及个人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否认吸烟及大量饮酒。
入院查体 :生命特征平稳,血压(BP)110/70 mmHg,HR 94次/分,体型偏瘦,体质指数(BMI)21.3 kg/m2,胸廓饱满,其余查体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胸痛待查、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诊治经过
入院后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7.96×109/L,中性粒细胞(NEUT)5.55×109/L,血红蛋白(HGB)145 g/L,血小板(PLT) 243×109/L。
肝肾功能:K+ 3.9 mmol/L,白蛋白(Alb)36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7 U/L,肌酐(Cr)66 μmol/L。
凝血:D-二聚体 0.31 mg/L 。
心肌酶:CK 73 U/L,CK-MB 1.2 μg/L,cTnI 1.536 μg/L。
甲状腺功能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dsDNA抗体(-)。TORCH检查、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抗体均阴性。
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66%,左室室壁运动大致正常,左心轻度增大。
入院后给予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甘油、美托洛尔),但患者仍反复发作胸痛,伴面色苍白,手心出汗,发作时患者血压150/100 mmHg,心电图示前壁T波高尖(图2),缓解后T波恢复正常,加大硝酸甘油泵入量后胸痛可以缓解。考虑不除外冠脉痉挛所致,给予硝苯地平5 mg,q8h效果不佳,患者仍每日发作胸痛。
讨论:患者反复发作胸痛的原因?
患者有胸痛、心电图ST-T的改变和肌钙蛋白的升高,高度怀疑为心梗,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堵塞性病变,此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隐匿的动脉粥样硬化
冠脉粥样硬化可以造成明显狭窄,也可以通过正向重构不造成冠脉管腔的狭窄,所以通过冠脉造影不能完全除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需要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等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性质。
冠脉痉挛
冠脉一过性的痉挛也可以导致冠脉缺血,典型表现为变异性心绞痛。常见于使用可卡因类药物、酗酒、吸烟、内皮功能异常以及钙拮抗剂撤药等。也可见于嗜铬细胞瘤。
血栓和高凝
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易栓症(蛋白C、蛋白S缺乏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均可以导致冠脉血栓形成,而造影时可能因为血栓自溶或者栓塞至远端而导致冠脉造影“正常”。
栓塞和炎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左房粘液瘤也可以脱落导致冠脉栓塞。
容易误诊为心梗的疾病
① 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表现为胸痛、心电图ST段改变以及心肌酶的升高,临床表现与心梗有时不好进行鉴别。心脏核磁可以帮助鉴别,病毒性心肌炎往往表现为心外膜下局灶性心肌水肿,钆延迟增强扫描显示局灶性的延迟增强。
② Tako-tsubo心肌病:多见于老年 (>50 岁) 女性;起始症状与急性心梗相似;左室室壁运动减低,多见于前壁、间隔中下段至心尖部,而基底部的运动增强;冠脉造影时血管未发现异常;室壁运动异常较快恢复,通常在数周内。
本例患者之后进行心脏核磁检查,动态增强延迟灌注未见异常,基本除外病毒性心肌炎和Tako-tsubo心肌病。
患者胸痛发作考虑一过性冠脉痉挛,同时伴面色苍白、手心出汗,从这个特点考虑不除外嗜铬细胞瘤,遂查腹部B超:右侧肾上腺区见低回声,3.1 cm×2.2 cm。肾上腺CT:右侧肾上腺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腺瘤可能。131I间碘苄胍核素显像(131I-MIBG):右侧肾上腺区异常所见,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患者症状发作日的4 h尿儿茶酚胺对比对照日升高2倍以上,遂考虑嗜铬细胞瘤诊断成立。
于2015年7月28日起加用酚苄明5 mg,q12h×6 d→酚苄明10 mg,q12h,患者未再出现胸痛、出汗发作,血压、心率平稳。2015年9月1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再发作胸痛。
关于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以高血压及代谢紊乱为主的综合征候群。嗜铬细胞分泌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临床表现如下。
① 高血压 阵发性高血压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其发生率约为45%。患者平时血压正常,发作时(以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者) BP 200~300/130~180 mmHg。持续性高血压发生率约50%。
② 低血压,休克或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
③ 心血管表现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文献回顾了61例心脏受累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其中8例(13.1%)病程中有胸痛,确诊心梗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1例,陈旧心梗 1例,3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中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现冠脉三支病变行CABG;2例患者(包括心梗1例)冠脉造影正常;7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胸痛消失。
嗜铬细胞瘤导致心脏损害的机制:① 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增加→高血压和左室肥厚;② 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心脏氧耗+心肌细胞坏死→收缩功能异常和心脏增大;③ 儿茶酚胺心肌毒性+左室肥厚+冠脉痉挛→心内膜下缺血;④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可能引起心肌冬眠或者心梗;⑤ 冠脉痉挛后导致心肌顿抑,形成Tako-tsubo样病变。
结语:本例患者表现胸痛、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升高,导致以上情况的疾病有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心肌炎和Tako-tsubo心肌病等。此外还要警惕一些少见疾病。要注重对阴性结果(冠脉造影)的诠释,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全面考虑、筛查。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签到学习
76
#疑难病例#
61
#协和#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