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阿司匹林是好药,但并非人人适用

2023-02-05 心希望快迅 心希望快迅 发表于安徽省

造成血管堵塞的血栓是由血小板活化、凝聚而来的,而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功能,不让血液凝固,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于曾经有过心梗、中风等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服用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再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阿司匹林是好药

但并非人人适用

阿司匹林是著名的百年老药,最初被用于消炎止痛,现在更多地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有些人把阿司匹林当作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灵丹妙药”,自行购买服用,但其实并非人人适用,如果使用不当,反而弊大于利。

01先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说起

我们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动脉血管内形成血栓,堵住血管,相应部位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堵在心脏就是心梗,堵在脑部就是脑梗。

造成血管堵塞的血栓是由血小板活化、凝聚而来的,而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功能,不让血液凝固,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于曾经有过心梗、中风等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服用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再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02再说说长期服用的常见副作用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阿司匹林也不例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部分患者可出现胃肠道损伤、出血、肾损伤、肝损伤等不良反应[1]。胃肠道损伤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即使是新一代的肠溶型,也同样容易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损伤,而导致胃出血,表现为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阳性。

其他部位的出血还常见皮肤瘀斑或容易淤青、牙龈出血、鼻腔出血、便血(小便发红或呈洗肉水样)、女性月经量增多,严重者可出现脑出血。但研究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增加脑出血主要是由于使用剂量过大或与其他抗凝药物合用。

03阿司匹林的使用要权衡利弊[2]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但其副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临床上不能保证所有的治疗都是100%的安全,因此,在使用时要因人而异,认真权衡获益和风险比,尽量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

对于未满40岁或70岁以上,没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抽烟、心脏病家族史,没有过心脏病发作、中风病史,以及经医生评估后,未来10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于10%的人群,不建议常规服用来预防急性血栓事件。

年龄70岁以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脑出血急性期)、肝肾功能不全、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低体重的人,需谨慎服用。

而对于年龄在40~70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慢性肾脏病3期/4期,或已经被诊断冠心病,或既往得过心梗或中风,或经医生评估后,未来10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10%,无高出血风险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获益大于风险,应考虑长期低剂量服用。

听起来情况有些复杂,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与不用,谁适合用,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最保险的方法是向医生咨询,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不要自己擅自服用。

04有方法可以对付副作用

很多第一次拿到阿司匹林处方的人都很纠结,我到底要不要吃?有没有办法减少副作用?

答案是:有!例如选用肠溶片,不要剥开或咬碎药片,因为它外边有一层抗酸的包衣,阻止阿司匹林在胃内释放,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胃肠道容易出血的人,可以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来降低出血风险。

平常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皮肤有没有出现淤青、瘀斑,牙龈出血,大便/小便的颜色有没有变化等。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最大程度预防严重出血的出现。

05胸痛救命药,发作赶紧吃点?

网上传言阿司匹林是胸痛救命药,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可以立即服用阿司匹林,真有这么神奇吗?

上面我们解释过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防止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有效预防急性血栓事件。但阿司匹林不是即刻起效的!如果发生了急性心梗,要想达到快速抑制血小板的目的,剂量不能太小,应达到300mg,而且要嚼碎服用,破坏外边的包衣,才能尽快起效[1]。但这样一来,对于有其他活动性出血(如胃出血、脑出血)或主动脉夹层的人,出血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反而有害。

相比之下,中成药麝香保心丸的起效时间快,安全性更高。当出现心绞痛症状,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可使冠脉迅速扩张,有效终止症状,防止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有研究显示最快30秒起效,胸痛开始减轻,83.49%的患者在5分钟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3]。

与阿司匹林相比,麝香保心丸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舌头发麻、恶心、胃肠不适等,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高。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阿司匹林并非“护心”的万能药,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最重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远离烟酒、规律作息、保持平和心态,才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13143, encodeId=dd832113143ad, content=不错,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b08e8469269, createdName=ms4000000512201075, createdTime=Sun Feb 05 16:34:35 CST 2023, time=2023-02-05, status=1, ipAttribution=吉林省)]
    2023-02-05 ms4000000512201075 来自吉林省

    不错,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Heart:警惕伊伐布雷定常见副作用—房颤

英国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与当前文献报道相比,房颤为伊伐布雷定更为常见的副作用,这一风险目前记录于产品简介中;房颤的发生率未常规记录于伊伐布雷定的临床试验中。论文于6月20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研究者检索了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并纳入随访时间最少为4周的伊伐布雷定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房颤相对风险以及伊伐布雷定每治疗年的绝对风险差异实施荟萃分析。主要转归指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