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Gastroenterology H: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长期缓解与粘膜中性粒细胞数量相关
2020-10-1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目标已从症状控制转向改善内镜下黏膜表现。虽然目前治疗药物层出不穷,但中度至重度UC患者中仍然只有三分之一能够达到内镜缓解。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目标已从症状控制转向改善内镜下黏膜表现。虽然目前治疗药物层出不穷,但中度至重度UC患者中仍然只有三分之一能够达到内镜缓解。组织学缓解正在成为UC临床试验中的关键的指导治疗终点,本项研究就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的组织学特征与3年随访期间的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研究人员收集了从2009年至2013年间在一个三级医疗中共281例UC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有结肠肠段的活检标本的有889份。使用经过验证的组织学评分系统(Geboes评分,Nancy评分)评估了活检组织病理学指标,以及Robarts组织病理学指标。同时,研究人员还收集了患者的临床,内窥镜和组织学数据,并在结肠镜检查后3年内评估其与全身性皮质类固醇使用,住院和结肠切除术的相关性。
研究人员发现了65%(182名)的UC患者存在疾病活动的组织学证据(Geboes评分≥2B.1),在149例患者中发现了UC活动的内镜证据。UC活动的组织学特征与整个队列中全身性皮质类固醇使用率,结肠切除术和住院率的增加有关( P<0.05),并且在仅限于内镜缓解患者的分析中与全身性皮质类固醇使用率的增加有关( P <.001)。内镜缓解患者中,只有组织学活性与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独立相关(OR,6.34; 95%CI,2.20-18.28; P = 0.001)。与没有UC活动的组织学证据的患者相比,只有少量粘膜中性粒细胞的患者全身性皮质类固醇使用率更高( P <.001)。
UC患者结肠粘膜中存在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是与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激素风险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炎症的完全消失应该是UC治疗的目标。
原始出处:
Rish K. Pai. Et al. Complete Resolution of Mucosal Neutrophils Associates With Improve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长期缓解#
88
#AST#
94
#Gastroenterol#
73
#溃疡性#
92
#GAS#
99
#粘膜#
62
#中性粒细胞#
134
#Gastroenterology#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