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儿科。但大家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只重视儿童专科医院这一条腿的发展壮大,轻视综合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力量。”在近日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儿科城际间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以下简称上海新华医院)院长孙锟如是说。
孙锟院长这番话是有数据支撑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14年,中国儿科门诊数人次超过4.1亿,急诊人次达9100多万。其中,综合性医院负担了全国超过7成的儿科门急诊。
与此同时,很多综合性医院却在撤销儿科门/急诊。
孙锟院长指出,综合性医院儿科面临的问题,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儿科发展中的阻力,需谨慎对待。
问题一:儿科医生资源被多方抢夺
35岁以下青年医生是医院人力资源金字塔的地基。《白皮书》显示,最近3年,有一成中国儿科医师流失。其中表现出两个特点:1、35岁以下医师流失率最高,占所有年龄段医师流失的55%。2、基层医疗机构流失最多。
孙锟院长指出,“流失”并不代表转行。进一步分析流失率会发现,有一部分是在医院内调动;有一些是跳槽去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有一些出国深造;还有一部分进入医疗医药公司或互联网公司——总之,他们还是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参与医疗或儿科。
“各地兴建专科医院、多点执业、社会资本办医、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这都对儿童健康保障网的建设形成冲击。说得重一些,他们在抢夺医生资源。”孙锟院长表示,其中,尤以新建儿童医院(包括民营)的虹吸效应为重。
他认为,新建儿童专科医院并不是盖宾馆,造幢楼、铺下床单,就能开张了。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儿科医生执业。
而人从哪儿来?第一,从二级或三级综合性医院招。这些医院的儿科医生长期陷于地位较低、工作辛苦、收入较少的尴尬,且人手紧缺。一旦这些人被挖到儿童专科医院,那综合性医院儿科的人均工作量会加剧,个人负荷进一步加重。这会导致科室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综合性医院儿科会进一步萎缩。
第二,光从综合性医院挖人还不够,那再到妇幼保健院和基层挖。基层医疗机构是整个儿科服务体系的“网底”。把这群人挖走,相当于挖空了本应承担最多儿科服务的人力基础。这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
“我的观点是,在发展儿科、调配资源的过程中,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要两者兼顾、不能偏废,需要顶层设计。每个区域有一家专科医院,这是金字塔的塔尖。同时需要有大量的综合性医院作为中坚力量,还有要网底兜着。”孙锟院长说。
问题二:儿科医生培训陷入“精专化”
如今国家力推“分级诊疗”。就儿科疾病而言,孙锟院长认为,最好的分级方法就是建立“医联体”。如2016年11月,“中国综合性医院儿科联盟”成立。联盟按照区域,选择了多家常务理事单位,由其成为该区域儿科建设的分中心,将当地县级医院、基层医院拉成网,组织进行包括儿科医生培训、患儿转诊、远程会诊、对口支援等工作。
“这不仅是理想的就医路径,也是合理的培训通道。在医联体中,要标的不同级别的医院和医生,开展不同程度的能力培养。”孙锟院长解释说,儿科临床的一大特点是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为主。基于这一现实,要充实儿科医生队伍,首先应该扩充“金字塔的地基”,发展基层儿科医生队伍。
对这群人来说,应该具备识别疾病轻重度、处理常见疾病的能力;TA需要清楚地知道,什么程度下患儿要向上级转诊、要转到哪里继续治疗。“基层儿科医生培训不能陷入精细化、专科化误区。让一名社区医院或农村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学习并达到三级专科医院医生的能力,是错误且不科学的。”孙锟院长说。
而让综合性医院承担培训基层的任务,是非常合适的。一方面,综合性医院儿科属“全科性质”,什么儿科病都看。这样的专家、主任医生对基层培训,会更接地气。
据悉,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在筹建儿科学院。在整个前期筹划和准备过程中,上海新华医院牵头并启动以临床症状学为导向的《基础儿科学》整合式教材编写工作。这本书就是基层儿科医生的入门书,旨在解决他们的临床执业需求,为他们答疑解惑。
问题三:忽视妇幼保健院的力量
针对儿科医生缺乏的现状,有人曾提出,应鼓励转岗培训来解决。
在《白皮书》中,有一组数据引起了原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的注意。
“数据显示,全国有2000余家妇幼保健院和保健所,其承担的门急诊量只占总量的13%。我认为,要增加儿科服务体量,应该把这2000多家医疗机构利用、发展起来。”申昆玲教授表示,妇幼保健院和保健所的医生们具有一定的儿科基础。TA们从孩子出生起,就在关注其健康问题。而健康跟疾病是不可分割的。甚至可以说,健康是绝大部分时间、绝大部分工作,疾病只是少部分。
此外,妇幼保健院从街道到区,再到市、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升级为一个基础儿科组织,承担和健康相关的疾病预防、疾病筛查、早期识别、向上转诊、健康教育等工作。“应该针对这些医疗机构开展培训,充实基层医疗力量,解决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等问题。”申昆玲教授说。
问题四:综合性医院儿科“用药难题”待解决
除了人的问题,孙锟院长在谈论综合性医院儿科发展时,还谈到了“药”的问题。
每家医院都有一个药事委员会,负责讨论该院进药问题。在综合性医院内,成人科占多数,最终版医院药物名录肯定以成人药为主。这会导致综合性医院儿科面临“无药可用”,或用药浪费的问题。
比如,使用成人抗生素剂型时,儿童用量只有成人的1/6或1/8。如果成人一次使用2支,儿童都用不到半瓶。过去,为了避免药物浪费、节省医疗支出,有些好心的医生可能会组织几个家庭,合用一瓶药。彼此间说好,今天A出钱,明天B出钱——这合情,但不合法。
在解决综合性医院儿科用药难的问题上,上海新华医院做了尝试:建立儿童药药事委员会,专门召开儿童药采购专题会。在国家现有对于医院药物名录的规定下、实施一品两规时,为儿童剂型设立一个品目,专门为儿科药进行公开招标。
“让儿童就用儿童剂型,以降低药物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孙锟院长说,这么做会损伤一些制药企业的既得利益,招来非议。“我们整个招标过程公平、公开、公正。且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孩子,为了儿科发展,符合国家有关政策。”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没有健康的医疗环境,只会有更多的人流失
129
说的好
106
学习了谢谢分享
83
工作压力大,不当是病儿量大,还有医疗环境因素
100
要解决这四大问题,还得靠政府有关部门。
120
“医生缺乏,用药难题”由来以久
57
儿科医生缺乏问题由来已久
64
综合性医院儿科“用药难题”待解决
68
四大问题我们医务人员怎么解决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