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Microbe:厉害了,我的姜!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生姜中的类外泌体,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健康
2018-10-31 奇点糕 奇点网
近日,路易斯维尔大学的Yun Teng和Huang-Ge Zhang等就发现,姜中的类外泌体颗粒中的小RNA,会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完善肠道的屏障功能,减轻小鼠的结肠炎。
最近天气是越来越冷了,暖气还得半个月才来。每次哆哆嗦嗦的码字的时候,奇点糕就想把减肥计划扔一边去,好好的吃上一顿小火锅,看着红油上漂着的辣椒,立马就暖和了。不过,辣椒是明朝时才传入我国的,之前的中国人,要是想吃点辛辣的暖暖身子,就要靠葱姜韭薤(xiè)了。
尤其是姜,现在依然是广泛使用的调料,“鲜”字里的鱼和羊,都得靠姜来去腥解膻。除了调味,姜的医学用处也不可小觑,比如奇点糕之前就介绍过,生姜可以强化米色脂肪功能,促进代谢,增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以上这些作用,主要靠的都是姜酚等辣味物质。而今,姜里另一类物质的作用也被发现了。近日,路易斯维尔大学的Yun Teng和Huang-Ge Zhang等就发现,姜中的类外泌体颗粒中的小RNA,会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完善肠道的屏障功能,减轻小鼠的结肠炎。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上。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的小囊泡,可以携带蛋白质和核酸,参与细胞间的通讯,比如在肿瘤中,奇点糕就介绍过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外泌体去贿赂巨噬细胞、控制基质细胞、对抗T细胞。
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分泌途径,Huang-Ge Zhang课题组之前就发现可以从碾碎的葡萄中分离出一种类外泌体纳米颗粒(ELN)。这些类外泌体,被小鼠吃下去后,能躲过各种消化酶的水解,最终到达肠道,加快肠道上皮增殖,促进结肠炎的恢复。
既然吃进去的类外泌体颗粒能穿越消化道到达结肠,那它们会不会影响到结肠中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呢?Huang-Ge Zhang的课题组继续研究了下去。
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不同植物来源的类外泌体颗粒,被小鼠吃下去后的组织分布。其中姜来源的类外泌体主要分布在肠道中,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和肠道细菌接触。
研究人员发现,在吃了一周的姜类外泌体颗粒后,小鼠粪便中乳酸菌和拟杆菌变多了,而梭菌减少了。
菌群改变了,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呢?研究人员又用右旋糖酐诱导了小鼠的结肠炎。一周后,吃姜类外泌体的小鼠,体重下降了不到20%,而吃包装了随机RNA的类外泌体的小鼠,体重下降接近40%。
用DSS诱导结肠炎后小鼠的体重
更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是姜类外泌体中的miRNA影响了乳杆菌的基因表达,一方面促进了乳杆菌的繁殖,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它的代谢,产生了更多的芳烃受体的配体。
芳烃受体在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中可是有大作用的,芳烃受体的激活可以让肠组织产生更多的IL-22,而IL-22可以让肠道分泌更多的粘液,避免细菌粘附到肠上皮上[5]。十字花科蔬菜的抗炎防癌作用,也跟芳烃受体有关。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姜类外泌体中的另一种miRNA能抑制乳杆菌的菌毛,让乳杆菌老老实实的呆在肠腔里,阻止它们进入肠粘膜上皮。
除了小鼠,研究人员也在人体上做了初步的验证。在58名中国江苏的志愿者中,服用姜类外泌体的28名志愿者的粪便中,也发现了乳杆菌增多的现象。当然后面那些诱导结肠炎的实验是没法在人体中做的,吃姜能不能在人体里起到缓解结肠炎的作用还不好说。
不过天这么冷,吃点姜暖和暖和身子也是好的,说不定就保护了肠道了呢。
原始出处:Yun Teng, Yi Ren, Mohammed Sayed, et al. Plant-Derived Exosomal MicroRNAs Shape the Gut Microbiota. Cell Host Microbe. 25 October 2018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中国科学#
61
#Micro#
79
#Cell#
57
#CEL#
58
#首次证实#
76
#CRO#
55
#肠道菌#
57
#中国科学家#
67
学习了谢谢
84
谢谢了,学习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