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技术已备,应用普及仍需政策东风
2021-04-04 林红 亿欧
2021年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基层医疗”又一次在此成为了代表们热切关注的话题。纵观基层医疗的发展历程,基层的硬件建设着实有效的得到补充,但仍然面临着优质医疗资源不均等化的问题。
2021年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基层医疗”又一次在此成为了代表们热切关注的话题。纵观基层医疗的发展历程,基层的硬件建设着实有效的得到补充,但仍然面临着优质医疗资源不均等化的问题。尽管各地的医联体建设步伐从未停歇,但上下级医院实力的悬殊差距,使得大医院的“虹吸”现象仍显着。而远程医疗的搭建成为上级医疗资源下沉的桥梁,正缓解这一困境。
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
一、政策引领远程医疗建设
在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引领着企业与医院共同搭建这一医疗资源桥梁。政策一方,自2010年开始远程医疗协作网络起步,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远程医疗迈入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远程医疗的费用有望在各地逐步被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利好远程医疗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代,诊疗线上化的背景之下,政策密集发布,强调“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规范医疗联合体建设与管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模式再次被重点推广,远程医疗进一步加速。
各级医院在企业的支持下,其远程医疗中心已初步建设。据《中国医院远程医疗服务效果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0.5%的三级医院以及40.2%的二级医院已建立独立的远程医疗中心。与此同时,相关服务商在这一需求之下,集中提供支持方案。服务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如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综合型信息化厂商,另一类则为如心医国际、蓝卫通等专注于远程医疗系统搭建的企业。
二、技术赋能,远程医疗功能升级
远程医疗的发展伴随着升级,技术的突破是其中一关键因素。尤其是在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的加持之下,服务方式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延伸。传统的远程医疗通过电话、视频、传真的方式链接,患者数据的流通仅能通过纸质、图片传输,效率低、质量差、纠纷多。信息化、云计算的应用链接上下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丰富信息沟通维度、加快数据传输效率,为逆转这一困境提供有利基础。而物联网、5G技术拓展了远程诊疗的使用场景,逐步从院内渗透到院外,从线上融合到线下。同时,服务的范围更为广泛,从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逐步拓展到远程手术操作、器械检查等功能。服务的方式也不单纯是技术赋能,而是提供专业技术与平台运营服务。
三、远程医疗技术完备,但广泛使用尚待时日
尽管远程医疗的覆盖面不断扩展,技术升级,然而平台的普及与应用仍需突破多重限制,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尚需时日。
首先,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均衡,远程医疗的搭建基础尚不完备。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地区机构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程度较低。亿欧了解,村卫生室级诊所信息化低,即便安装,50%以上系统处于闲置状态。然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与需求的不均等化最为严重,最需要支持帮助。
其次,对于已经具备信息化基础的地区,机构之间的共享互认程度较低,阻碍了远程医疗推进。2018年三级、二级和其他医院开展共享协同的比例分别为53.1%、37.3%、29.8%。其中,检验和影像的结果互认效果较高,但三级、二级、其他医院的影像互认比例仅为39.1%、24.7%、19.0%,检验的互认比例为38.5%、25.1%、18.6%,大部分结果都不能互认。
诊疗费用问题同样影响远程医疗的普及使用。多地的远程会诊费用已经纳入收费项目中,主任医师的单学科会诊费用大多为200-300元,国家级会诊则高达千元以上。此外,远程医疗的费用的医保报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地远程医疗费用并未全部纳入医保。而部分地区的会诊费用虽可报销,但对受邀医院等级、使用场景、次数等进行了严格限制。高昂的费用将许多符合需求的患者拒之门外。此外,远程医疗的质量、利益分成、患者信息安全、平台监管等因素也同样影响着远程医疗的使用。
四、远程医疗大有可为,但仍需政策的支持
远程医疗确为缓解基层资源不均等化一大重要举措,其发展必将继续推行。远程系统的技术难点已基本攻克,而如何应用平台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远程医疗的普及需要多措并举,其中,政策仍是主力。尽管部分利好政策已经发布,但仍需更为具体的财政、文件的支持,并监管政策在各地的落地进程,增加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动区域的检查结果质量互认,规范诊疗费用的报销范围和比例,落实平台与院间的利益分配。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政策#
46
#医疗技术#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