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最佳三餐时间出炉!Cell子刊:三餐吃得晚,导致食欲增加、代谢下降,更易诱发肥胖!

2022-10-13 Swagpp MedSci原创

Cell Metabolism:更晚地吃饭(如一天三顿的摄入时间比别人迟4个小时),会从三大方面诱发肥胖:增加食欲、降低能量消耗、改变脂肪组织基因的表达。

从小老一辈就会教育我们:晚饭吃太晚不好,一天三顿要按时吃。“一日三餐”早已是现代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放之四海皆准。如果一天仅吃了两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甚至还会将此视为“今日减肥计划get”。

回溯历史,一日三餐并非自古就有,最早为一日两餐制。第一顿饭称为“朝食”,一般在7-9点;而第二顿饭叫“哺食”,约在下午四点左右。当时间推移到汉朝,一日三餐逐渐盛行,“一日之中三时食,朝、夕、日中食”,新增添了“日中食”即午餐。一日三餐,就此建立。

现在来看“稀松平常”的一日三餐的背后,竟还有这样的演变历史!对于现代人,一般来说,早、中、晚三餐时间约定在7:30、12:30、18:30。当然,由于生活轨迹和个人习惯的不同,每个人的三餐时间自然有所差异。

比如,对于熬夜党、夜猫子来说,晚上不来顿夜宵怎么能扛得住漫长黑夜,而早上爬起来吃顿丰盛的早餐也不太现实!但仔细想想,只是吃饭时间比其他人稍微推迟了3-4个小时,但还是一天三顿,应该也不会胖吧?(我只是在过毛里求斯的时间罢了!)

晚点吃饭到底为啥不好?这不也是一天三顿吗?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学者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给出了明确回答:吃饭时间真的很重要!更晚地吃饭(如一天三顿的摄入时间比别人迟4个小时),会从三大方面诱发肥胖:增加食欲、降低能量消耗、改变脂肪组织基因的表达。别报侥幸心理了,吃太晚真的会胖,快把“时差”倒回来!

图源: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2.09.007

在这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中,研究者纳入了16名超重或肥胖的参与者,平均BMI为28.7±0.6 kg/m²,并严格控制了他们的营养摄入、体育活动、睡眠和光照情况。

每位参与者都会进行2个阶段的试验,即按照2种不同的时间表吃相同的饭菜:其中一个阶段为早进食(Early eating protocol),在早上9点、下午1点和下午5点左右吃三餐;另一个阶段为晚进食(Late eating protocol),在早食的基础上推迟4个小时,即在下午1点、下午5点和晚上9点左右吃三餐。每个阶段为6天,在两个阶段之间会有3-12周的调整期。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研究者会定期记录参与者的饥饿感和食欲情况,并收集了血液样本、体温水平、能量消耗以及身体脂肪组织样本,来比较两种进食模式之间的区别。可以说,虽然这并非第一项探究“晚餐时间与能量平衡”间关联的RCT,但是在控制变量上属于最广、最全面的研究。图片

图:试验设计

结果显示,较晚进食导致肥胖并非单一路径,而是三线并行(过于扎心了)!

1、晚进食会影响食欲调节激素,从而增加食欲

从主观驱动的影响来看,与早进食相比,晚进食会使参与者饥饿的可能性翻一番,即饥饿概率从10%左右增加到20%。

具体来说,晚进食会增加参与者想吃东西或者暴食的欲望。同时,对高碳水、肉类、重口食物、乳制品等的渴望也会有所增加。

这种食欲的增加,归根结底是人体内食欲调节激素的改变,包括促进饱腹感的瘦素(leptin)和诱发饥饿的胃饥饿素(ghrelin)。于是,研究者选择了胃饥饿素与瘦素之比(胃饥饿素:瘦素)来评估“饥饿的程度”,该比值越高,意味着胃饥饿素越多,瘦素越少,肚子越难得到满足。

图片

图:早/晚进食对食欲及激素的影响

结果显示,晚进食会导致24h瘦素水平降低6%,24h胃饥饿素/瘦素的比值增加12%,即晚进食显著降低了饱腹感但增加了饥饿的感受。

更尴尬的是,晚进食带来的这种饥饿感,在人醒着的时候会更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过那种“肚子饿穿了”的感受,反正小编是有过)!在非睡眠的16h中,晚进食会导致瘦素水平显著降低16%,胃饥饿素/瘦素的比值显著增加34%,饥饿感来得更猛烈,食欲自然会随之暴增。

2、晚进食会降低白天醒着时候的能量消耗,甚至24小时的核心体温

研究者采用间接测热法评估了不同的进食时间对能量消耗的影响,结果令人震惊!延迟4小时进食(即晚进食)使参与者在白天醒着的16h中,能量消耗显著降低54.9±13.9kcal,比早进食的少了5.03%!

不仅如此,监测一整天的情况发现,晚进食会导致24h的平均核心体温显著降低。这意味着,较迟的进食会减少参与者体内的热生成以及能量消耗,让“肥宅”本来就不高的基础代谢“雪上加霜”。

图:早/晚进食对能量消耗以及核心体温的影响

3、晚进食会改变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更利于脂肪储存

为了探明晚进食对脂肪组织分子通路的影响,研究者收集了参与者的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进行活检,并对提取后的mRNA进行了差异表达和途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脂质代谢、p38 MAPK信号、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调节、TGF-β信号、自噬相关的多种基因表达均存在差异。

其中,与脂质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绝对数量上)改变得最多!比如,晚进食下调了PLD6, DECR1, and ASAH1,而这些基因主要负责脂质分解;上调了与脂质合成相关的GPAM, ACLY, AACS, and CERK基因。

换句话说,脂肪分解减少了,脂肪合成却增加了,一进一出,脂肪也就囤起来了。

图片

图:早/晚进食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综上,在热量摄入相同的情况下,更迟地进食(本研究中晚了4小时)能持续改变调节能量摄入、消耗和储存的生理功能和分子机制,从增加食欲、减少能量消耗、助力脂肪储存三个方面,使人的身体朝着“有利于体重增加”的方向发展。

就是说,“易胖体质”还真怪不得别人,而是你一口一口的不规律饮食吃出来的。不听老人言,“长胖”在眼前啊!

图片

整个试验的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研究中的参与者严格地遵循16:8的进食方式,并控制了总能量摄入,依然难敌晚进食对身体的影响。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取想吃的食物,晚进食的“破坏性”可能会更大!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2.09.00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94386, encodeId=d1a020943867d, content=民以食为天,健康饮食!,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d9d1563657, createdName=lyliuke, createdTime=Tue Oct 18 10:57:09 CST 2022, time=2022-10-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93542, encodeId=9574209354259, content=所以 被各种推崇的间歇性断食 还有意义么?,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20712/39b2f26c5472459e839fa31189c395a6/b238455e266740099133e1d136de1ff4.png, createdBy=b77a5416288, createdName=天天黑眼圈33, createdTime=Thu Oct 13 09:18:00 CST 2022, time=2022-10-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10-18 lyliuke

    民以食为天,健康饮食!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94386, encodeId=d1a020943867d, content=民以食为天,健康饮食!,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d9d1563657, createdName=lyliuke, createdTime=Tue Oct 18 10:57:09 CST 2022, time=2022-10-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93542, encodeId=9574209354259, content=所以 被各种推崇的间歇性断食 还有意义么?,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20712/39b2f26c5472459e839fa31189c395a6/b238455e266740099133e1d136de1ff4.png, createdBy=b77a5416288, createdName=天天黑眼圈33, createdTime=Thu Oct 13 09:18:00 CST 2022, time=2022-10-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10-13 天天黑眼圈33

    所以 被各种推崇的间歇性断食 还有意义么?

    0

相关资讯

Nature:迟洪波组报道免疫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连接纽带

1973年,Steinman和Cohn在观察脾脏细胞时发现了一类细胞, 因其具有树突的形态故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其膜表面高表达MHC-II类分子,能有效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 其抗原提呈能力远强于巨噬细胞和B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

Prog Retin Eye Res:NAD +和sirtuins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美国华盛顿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系的Lin JB近日在Prog Retin Eye Res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系统性的讨论了NAD +和sirtuins在调节视网膜代谢和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Sci Signal:骨骼肌分泌BDNF控制机体能量代谢且存在性别差异

骨骼肌主要负责运动,同时也在能量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骨骼肌通过对糖、脂质及氨基酸等能量代谢底物的摄取、利用、储存等参与能量代谢平衡。骨骼肌的一个重要代谢特征是可根据不同营养环境选择不同能量底物,这一现象又被称为“代谢灵活性”。在禁食或运动期间,骨骼肌可增加脂肪酸的摄取,从首选利用糖转换为利用脂,从而为严重依赖葡萄糖而产生ATP的组织器官维持葡萄糖供给。在胰岛素抵抗或者肥胖的情况下,这种“代谢灵

中药增强心力衰竭时的心肌代谢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最终导致心力衰竭(HF)。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紊乱对于解释 HF 的分子基础很重要,这将有助于从心肌代谢的角度对心衰治疗方案进行全球研究。

Science:重磅: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破解结核分枝杆菌能量代谢奥秘,助力抗结核新药研发

美国东部时间10月25日下午,该成果论文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北京时间26日下午,饶子和院士在南开大学省身楼举办的发布会上介绍了这一重大科学进展。

Nat Metab : 为乳酸正名:能量代谢中的丑小鸭

长久以来,乳酸都被视作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废物.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新兴的证据表明,乳酸也可作为一种主要的可循环碳水化合物燃料来发挥作用。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