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学中级考试复习-颈部解剖
2023-04-15 钟生亮在线 钟生亮在线 发表于上海
颈部位于头部、胸部和上肢之间,前方正中有呼吸道和消化管的颈段;两侧有纵向走行的大血管和神经;后部正中是脊柱的颈段;颈根部除有斜行的血管神经束外,还有胸膜顶和肺尖由胸腔突入。
01 体表标志
注:本篇全部为重点。
甲状软骨 位于舌骨下方,其上缘对应第4颈椎体,此平面也是颈总动脉分叉处。甲状软骨前角上缘两板间的凹陷,为甲状软骨切迹,是颈部体表定位的重要标志。前正中线上的突起称为喉结,成年男性尤为明显,女性及小儿不明显。
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水平,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又是计数气管环的标志。
胸锁乳突肌 斜列于颈部两侧,是颈部分区的重要肌性标志。该肌起端两头之间有一凹陷,称为锁骨上小窝,位于胸锁关节的上方,其深面左侧有颈总动脉,右侧为头臂干分叉处。该肌是颈丛神经、臂丛神经阻滞以及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常用体表定位标志。
颈动脉结节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环状软骨的两侧,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的深处,在此处的前方有颈总动脉走行,将颈总动脉向后压向此结节,可暂时阻断颈总动脉的血流。
舌骨 位于颏隆凸下后方和喉的上方,其后方适对第3、4颈椎椎间盘平面,舌骨体的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手术中寻找和结扎舌动脉的标志。
气管 在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上窝之间,沿颈前正中线可触及气管颈部。
锁骨上大窝 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位于锁骨中1/3的上方,窝底可扪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窝的上外侧有臂丛通过,是锁骨上臂丛阻滞的注射部位。
胸骨上窝 位于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是触诊气管的部位。
02 体表投影
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相当于下颌角与乳突尖端连线的中点,右侧至胸锁关节、左侧至锁骨上小窝之间的连线,此连线以甲状软骨上缘为分界标志,其上为颈外动脉的投影;其下为颈总动脉的投影。
锁骨下动脉 相当于自胸锁关节向外上至锁骨上缘中点的弧线线的最高点距锁骨上缘约1cm。
颈外静脉 位于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上,是小儿静脉穿刺和临床观察静脉充盈程度及静脉压高低的常用部位。
副神经 自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中点,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
神经点 为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浸润麻醉的阻滞点。
臂丛 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至锁骨中、外1/3交点稍内侧的连线,相当于臂丛中、上干的投影。
胸膜顶及肺尖 位于锁骨内1/3的上方,其最高点距锁骨上方2〜3cm,在颈根部施行臂丛阻滞麻醉时,不应在锁骨内侧1/3上方进针,以避免发生气胸。
03 动脉
颈总动脉 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发自头臂干。左、右颈总动脉均经胸锁关节后方上升,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两大终支。颈总动脉内侧邻食管颈段、气管颈段、喉和甲状腺;外侧邻颈内静脉,动、 静脉两者之间的后方有迷走神经。它们共同包于颈动脉鞘内。颈总动脉下段前方有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肌群等遮盖;其上段位居颈动脉三角内,位置较浅表,仅有颈浅筋膜及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被覆,在处可触摸其动脉搏动。
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稍膨大称颈动脉窦,窦壁有压力感受器,可 感受动脉血压升高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使血压降低。颈动脉窦由舌咽神经的分支支配,在颈部手术时,如压迫颈动脉窦以及结扎颈外动脉时,都可引起颈动脉窦反射,出现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尤其是老年人和动脉硬化患者易发生,临床上应注意预防。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有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或氧分压降低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以维持血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平衡。
颈外动脉 平甲状软骨上缘自颈总动脉发出,起始处位于颈内动脉的前内侧,垂直上升时逐渐转至颈内动脉的前外侧,经腮腺的实质内,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终支。颈外动脉在颈动脉三角内,依次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 和面动脉,向后发出枕动脉,从颈外动脉起始处的内侧发出咽升动脉。同侧颈外动脉分支之间, 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的许多分支之间有较丰富的动脉吻合。头面部大出血或口腔颌面部大手术时,为了防止岀血过多,常选择在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之间行颈外动脉结扎术。
颈内动脉在颈动脉三角内,自颈总动脉分出后,垂直上升至颅底,经颈动脉管由破裂孔入颅腔,主要分布于脑和视器。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可与颈外动脉相区别。
锁骨下动脉 右侧起自头臂干,左侧发自主动脉弓。斜越胸膜顶前面,向外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侧缘续于腋动脉。该动脉常以前斜角肌为界将其分为3段:
第1段位于前斜角肌内侧,胸膜顶的前上方;
第2段在前斜角肌的后方;
第3段位于前斜角肌外侧至第1肋的外侧缘。
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在前斜角肌的内侧上行,穿第6〜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分布于脑和内耳。
胸廓内动脉:椎动脉起始相对侧发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经锁骨下静脉后方进入胸腔。
甲状颈干:在椎动脉的外侧,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第1段,分支有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颈升动脉和颈横动脉等。 :
肋颈干: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或第2段发出,分布于颈深肌和第1、2肋间隙。
04 静脉
颈内静脉及其穿刺定位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由颅内的乙状窦直接延续而来,沿颈总动脉外侧下行,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颈内静脉的属支自上而下依次有面静脉、舌静脉和甲状腺上、中静脉。颈内静脉在颈动脉鞘内,其静脉壁与颈深筋膜及其邻近的肌腱相连,致使静脉管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血液回流。当颈内静脉损伤时,由于静脉管腔不易闭合,以及胸腔负压对静脉血的吸引,有导致空气栓塞的危险。
颈内静脉的体表定位常以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搏动点及锁骨为标志,又以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为界将颈内静脉分为3段: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为上1/3段,以下又分为中1/3段和下1/3段,上、中、下各段的外径分别为1. 20cm . 39cm和1. 46cm.颈内静脉上段位置较浅表, 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距离较近,并有部分重叠,故不宜在此段穿刺;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端前部的深面,此段静脉的中点与该肌前缘的距离为0. 79cm,与该肌外侧缘的距离 1.27cm,并居颈总动脉的外前方。
颈外静脉及其穿刺定位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 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在下颌角附近汇合而成,经胸锁乳突肌的表面向后下方斜行,至该肌的下后缘,穿经颈后三角,在锁骨上方约2. 5cm处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颈外静脉管径粗大(0. 75cm),其浅面仅被皮肤、浅筋膜及颈阔肌覆盖,位置浅表,操作容易,故临床上常被选做静脉穿刺置管或婴幼儿麻醉的血管。穿刺时可选在锁骨上方6cm处的胸锁乳突肌浅面至该肌后缘的一段,穿刺方向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斜向前下。颈外静脉末端的管腔内虽有一对瓣膜,但不能阻止血液逆流,当上腔静脉血回流受阻时,可引起颈外静脉怒张。
颈前静脉 为颈外静脉的属支。起自须下部的浅静脉,沿颈前正中线两侧下行,至颈根部附近,穿入胸骨上间隙内,继而转向外侧,经胸锁乳突肌深面注入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左、右颈前静脉之间有一吻合支,称为颈静脉,横越颈静脉切迹上方的胸骨上间隙内。左、右颈前静脉有时在颈前部汇合成一条,称为颈前正中静脉。
锁骨下静脉 自第1肋的外侧缘由腋静脉延续而成,至胸锁关节的后 方与颈内静脉合成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的前面有锁骨与锁骨下肌,后上方有锁骨下动脉相邻,两者之间隔以前斜角肌,内后方为胸膜顶。在锁骨内1/3后方的该段锁骨下静脉平均长度 为48mm,平均外径为12mm。该静脉由于管径大,变异小,其管壁与颈部筋膜、第1肋骨膜、前斜角肌筋膜鞘等结构愈着,因而位置固定,是静脉穿刺、放置导管的良好部位。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