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thnopharmacol:结合网络药理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鼻渊通窍颗粒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和靶点
2023-07-09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通过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探讨鼻渊通窍颗粒(BYTQ)抗AR的可能机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BYTQ治疗AR的可能靶点。
背景:鼻渊通窍颗粒(BYTQ)是我国临床上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中药,但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卵清蛋白(OVA)诱导的AR小鼠模型,探讨BYTQ抗AR的可能机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BYTQ治疗AR的可能靶点。
方法:采用UHPLC-ESI-QE-Orbitrap-MS对BYTQ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采用OVA/Al(OH)3诱导AR小鼠模型。检查鼻部症状、组织病理学、免疫亚群、炎症因子和差异表达蛋白。蛋白质组学分析阐明了BYTQ改善AR的潜在机制,并通过Western blot (WB)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机制。
结合网络药理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系统阐明了BYTQ的化合物和潜在靶点,探讨其作用机制。然后利用分子对接验证了关键潜在靶点与相应化合物之间的结合亲和力。分子对接结果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热移实验(CETSA)验证。
结果:共鉴定出58个化合物。BYTQ通过抑制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IgE)和组胺的释放,改善鼻黏膜组织的病理性损伤,调节淋巴细胞比例维持免疫平衡,显著抑制AR症状。
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细胞粘附因子和局灶粘附途径可能是BYTQ抗AR的潜在机制。与AR组相比,BYTQ-H组鼻黏膜组织中E-选择素、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蛋白水平显著下调。
结合网络药理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SRC、PIK3R1、HSP90AA1、GRB2、AKT1、MAPK3、MAPK1、TP53、PIK3CA和STAT3可能是BYTQ治疗AR的潜在蛋白靶点,分子对接分析表明BYTQ的活性化合物可以与这些关键靶点紧密结合。此外,BYTQ可以抑制OVA诱导的PI3K、AKT1、STAT3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CETSA数据表明,BYTQ能提高PI3K、AKT1、STAT3和ERK1/2的热稳定性。
结论:BYTQ通过调节PI3K/AKT和STAT3/MAPK信号通路,抑制E-选择素和VCAM-1、I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AR小鼠的炎症反应。BYTQ是AR的积极治疗方法。
文献来源:
Wang R, Yang T, Feng Q, et al. Integration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proteomics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and targe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iyuan Tongqiao granule against allergic rhinitis in an ovalbumin-induced mice mode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Jul 4]. J Ethnopharmacol. 2023;116816. doi:10.1016/j.jep.2023.116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