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大粗隆骨折的治疗
2024-03-16 骨秘籍 骨秘籍 发表于上海
大转子骨折通常由固定肢体的用力肌肉收缩引起,这通常发生在年轻且身体活跃的人身上。它也可能由直接创伤引起。
大转子骨折通常由固定肢体的用力肌肉收缩引起,这通常发生在年轻且身体活跃的人身上。它也可能由直接创伤引起。
大粗隆是一个张力带区域,主要是臀中臀小肌的牵拉。还有一些髋部外展肌肉的牵拉。
孤立性转子骨折更常见于年轻、活跃的男性,通常在 14-25 岁之间。85% 的轻度转子撕脱性骨折发生在 20 岁以下的患者中。在老年人中,转子骨折通常是由于跌倒等直接创伤引起的
最常见的原因是:
-
撕脱型骨折:髋外展肌和外旋肌被迫收缩,通常是由于体力活动
-
大转子的直接创伤,例如由于跌倒到外侧髋关节
-
大多数转子骨折是自限性的,如果位移小于 1 cm,无需手术干预即可治疗。但是,患者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不得在患腿上负重。许多患者可能需要长达 3 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身体活动。
-
孤立性转子骨折的并发症非常罕见,通常表现为外展力的轻微丧失。
大转子最脆弱的部分是它的嘴唇和上部,它以某种钩状的方式突出在股骨的后上部。大转子的内侧部分与颈部和轴融合,实际上不太可能是孤立性骨折。在直接创伤诱发的转子骨折中,股骨或转子本身通常很少或没有移位,但在肌肉暴力诱发的撕脱型骨折中可见。确实会发生一些位移,并且总是在相同的方向上——向上、向后和向内。在我们的研究中,双侧也出现了类似的位移。据信,位移是继发于外展肌和短外旋肌的拉力。
大转子骨折的核心问题
1是否向粗隆间延伸了?
2如何治疗是最佳方式?
在大转子的孤立性骨折中,患者会感到疼痛和行走困难,但通常可以负重。体格检查结果包括转子区域压痛、继发于疼痛和痉挛的髋关节屈曲畸形,偶尔出现跛行。但直接位于转子上方的瘀斑并不常见。通过鉴别诊断,最常见的考虑因素是经颈椎骨折、大转子挫伤、转子间骨折和转子周围滑囊炎。这些只能通过 X 射线来识别,并且最常因受伤时未能获得 X 射线而错过诊断。当怀疑轻微移位或未移位的转子骨折时,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 MRI 可能更准确地显示骨折
Joshy 等人 在他们使用X线平片预测孤立性大转子骨折的转子间伸展的研究中,考虑了两个参数:
-
骨折程度(按转子间线的百分比表示)
-
断裂线的角度。
那些骨折角度超过45°的孤立性大转子骨折不太可能有转子间延伸。这些患者无需进一步的 MRI 扫描即可活动。
那些符合放射线平片标准(延伸超过 40% 且骨折角度在 20° 和 40° 之间的骨折)可能显示转子间伸展。这些患者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和 MRI 扫描以确认转子间延伸
大转子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在成人中,只有一部分转子骨折,臀中肌剩余的完整纤维通常会阻止骨折碎片的广泛分离。文献中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治疗方法。
-
第一种采用肢体的广泛外展来对抗移位的碎片从其床上。这些患者在皮肤牵引下保持固定,然后用粘连捆扎带或半个髋关节石膏固定6周
-
第二种治疗方法是通过缝合线、钉子或螺钉在大转子上方的直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切开复位和内固定仅用于那些有明显分离或软组织介入的罕见病例
第三种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有或没有牵引,直到急性症状消退(通常 10-14 天),然后进行积极锻炼和拐杖行走,从患肢部分负重开始。无拐杖可逐渐发展为完全负重,通常在受伤之日起 4-6 周内完成。
张力带固定使用克氏针和八字形钢丝
在臀中肌腱中以克拉科夫方式缝合的缝合线可用于促进大转子碎片的缩小。
在质量较差的骨骼中,这也可用于增强张力带结构
克氏针张力带的固定方式,最好是两边同时锁紧
钩板固定是首选的固定技术。它为骨质疏松性骨骼提供良好的稳定性。
在转子下区域带有两个孔的短板用于螺钉固定就足够了
将股骨外侧的钢板通过外展肌腱施加到近端节段。
通过臀中肌进行单独的刺切口,并将两个钩子放入大转子的尖端
空心螺钉的固定强度不太足,容易失败,尤其是针对骨质疏松的患者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也有很多类似的病例,需要警惕。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大转子骨折# #孤立性大粗隆骨折#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