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Crizanlizumab用于预防镰状细胞病的疼痛危象
2016-12-04 xing.T MedSci原创
对于镰状细胞病患者,相比于安慰机组,crizanlizumab治疗可显著降低镰状细胞-相关疼痛危象的发生率,并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在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内上调P-选择素有助于细胞–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参与血管闭塞和镰状细胞–相关疼痛危象的病理机制。近日,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评估了粘附分子P-选择素抗体-crizanlizumab在镰状细胞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这项双盲、随机化、安慰剂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将参与者进行分组,分别接受小剂量crizanlizumab(2.5mg/kg体重)、高剂量crizanlizumab(5mg/kg体重)或安慰剂,共注射14次,为期52周。患者同时接受羟基脲以及那些没有接受羟基脲也被纳入了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高剂量crizanlizumab组与安慰剂组镰状细胞–相关疼痛危象每年发生率。研究人员也对每年住院的发生率、第一次与和第二次危象之间的时间、每年无并发症危象(无并发症危象是指除去急性胸部综合征、镰状细胞肝脏聚集、镰状细胞脾脏聚集或阴茎异常勃起的其它危象)和急性胸部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进行了评估。
在60个地区,共有198例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在高剂量crizanlizumab组每年发生危象平均例数为1.63,安慰剂组为2.98(表明高剂量crizanlizumab组危象发生率下降了45.3%,P=0.01)。高剂量crizanlizumab组第一次与和第二次危象之间的中位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延长(4.07 vs. 1.38个月,P=0.001),发生第二次危象的中位时间也明显延长(10.32 vs. 5.09个月,P=0.02)。相比于安慰组的2.91例,在高剂量crizanlizumab组每年无并发症危象平均发生为1.08例(表明高剂量crizanlizumab组无并发症危象发生率下降了62.9%,P=0.02)。在两个治疗组中10%以上的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但是在安慰剂组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至少高出两倍,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关节痛、腹泻、皮肤瘙痒、呕吐和胸痛。
对于镰状细胞病患者,相比于安慰机组,crizanlizumab治疗可显著降低镰状细胞-相关疼痛危象的发生率,并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原始出处:
Kenneth I. Ataga,,et al. Crizanlizumab for the Prevention of Pain Crises in Sickle Cell Disease. NEJM. December 3, 2016.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mAb#
71
#crizanlizumab#
81
#镰状细胞#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