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动的好处是什么?
充血心衰患者往往谨小慎微,不敢运动,其实多数患者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还能减少死亡的危险。
2. 什么时候能运动?
严重心衰发作时病人需要卧床,但在床上也应该被动或者主动的进行肢体的活动,以防止褥疮和形成静脉血栓。心衰患者只要晚上睡觉平躺时不觉得憋气、平时活动不感觉明显的气短,就可以开始运动康复。心衰病人无论在急性发作期还是在病情稳定期,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注意要量力而行,逐渐增加活动量。
3. 如何运动才健康?
1)运动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开始运动前应采取优化的方案治疗控制心衰。有条件应在医院做负荷试验,在医生和运动康复师的共同指导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根据判断身体对运动的反应,决定安全有效的运动水平。心衰患者安全而有效的目标心率的计算方法为:(负荷试验中的最大心率-静息心率)×0.6(或0.8)+静息脉率。
2)运动处方
这是心衰患者运动的核心阶段,经典的运动程序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活动,多采用低水平的有氧运动,持续5-10分钟。
第二阶段:训练阶段,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运动、柔韧性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有氧运动包括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还有在器械上进行的行走、踏车、划船等。一定要量力而行,最好能由医生和康复师一起来确定,根据完成情况逐渐增加,体力差者可从每天5分钟的慢走开始,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每天合计步行30-60分钟,每周以5-7天为宜。坚持步行训练对改善心肺功能起到50%的作用。
力量运动是有氧运动的有益补充,增强呼吸肌(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可减轻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量。低重量阻力运动(如哑铃操、托举矿泉水瓶等)可增强四肢和躯干肌群的力量,减轻乏力症状,一般运动1~2组、每组重复12~15次即可使肌肉得到足够的锻炼。托举的重量和次数可根据对运动的反应逐渐增加,以可耐受为准,即不因为运动引起不适。
第三阶段:放松运动,根据病情轻重持续5-10分钟,病情越重放松时间应该越长。
患者在家中可因地制宜的采取一些运动强度适宜且容易开展的运动形式,如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
4.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需要观察对运动的反应,当患者出现心绞痛、气短加重、体重增加或下肢浮肿等情况时,应停止运动,虽然病情恶化通常与运动无关,但在症状控制前患者应避免运动。
2)心衰患者做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呼吸方式,一定要“用力时呼气”,降低因屏气造成的胸腔内压增加。
3)心衰患者步行训练和力量训练一定要注意安全性,以适当为主,循序渐进,不要过度,应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4)老人的平衡能力较差,练习时应注意预防跌倒,不要突然大幅度变换姿势,以免血压波动。
心衰运动误区一:我都心衰了,必须要一直卧床休息
许多心衰病人认为,心衰一旦得了,说明病情非常重,必须要卧床休息,运动会加重心衰的进展。以往人们确实把休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因为休息可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使症状减轻。然而长期卧床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如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以及食欲下降等。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从而使得运动康复成为可能。现在已证明,耐力性训练能降低心衰的危险。心力衰竭病人病情稳定以后,应量力而行的参与一些运动,但切勿操之过急。
心衰运动误区二:力量训练可增加心脏负荷,心衰病人应该尽量避免
坚持步行训练对改善心肺功能起到50%的作用,但如果要进一步改善体能和心功能,还需要有一定强度的力量训练。很多心衰患者感觉无力、乏力,不只是因为心脏射血减少导致的供血不足的表现,还是因为外周肌肉能量代谢下降、废用性肌肉萎缩,通过力量练习可以增加外周肌肉能量代谢能力,并增加肌肉力量,改善乏力症状。需要强调的是,心衰患者做力量练习时要注意呼吸方式,一定要 “ 用力时呼气 ” ,降低因屏气造成的胸腔内压增加。同时需要根据病情恢复程度进行训练,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不适症状。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