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2013年12月中国学者CNS文章汇总

2014-01-10 koo 生物360

较之 11 月仅有施一公等人的一篇 CNS 论文,进入 12 月,中国学者在 CNS 上的论文数量出现了回暖迹象,共有 9 篇论文出现在了 CNS 期刊上。注:本文汇总的文章仅限生命科学领域,且并不涉及CNS旗下的子刊。Cell(3篇)Cell:世界首个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绘制完成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完成了对单个卵细胞的高精度全基因组测序,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该项研究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



较之 11 月仅有施一公等人的一篇 CNS 论文,进入 12 月,中国学者在 CNS 上的论文数量出现了回暖迹象,共有 9 篇论文出现在了 CNS 期刊上。注:本文汇总的文章仅限生命科学领域,且并不涉及CNS旗下的子刊。

Cell(3篇)

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完成了对单个卵细胞的高精度全基因组测序,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该项研究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教授和谢晓亮教授所领导的三个研究小组共同完成,谢晓亮同时也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单个卵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是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人员梦寐以求的研究课题。而北大团队的这项工作实现了该领域的一项重大飞跃。

Cell:徐华强评述遗传工程交联方法破解新机制

来自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科学家与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合作,破解了一个 B 类 G 蛋白偶联受体完整的肽-受体复合物构象模型,这一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将有助于深入探索受体激活作用机制,以及激动剂与拮抗剂功能差异的分子基础。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徐华强(H. Eric Xu)教授等人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指出这项研究通过新的交联方法揭示了 CRF1R 受体与其天然配体相互作用的重要结构和机制。徐华强表示, B 类 G 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令人兴奋的药物靶标,但一直以来,都未能完整的了解这种受体与肽激动剂结合的结构。这项研究呈现了受体 CRF1R 绑定到其天然配体上的结构模型,解析了其中的部分结构,以及 44 个分子间空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徐彦辉课题组在《细胞》(Cell)发表论文称,他们破解了 TET2- DNA 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这将有助于了解 TET 介导的 5mC 氧化机理,从而为解析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相关疾病进程提供了一个结构基础。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 5mC 能通过甲基化基团插入到催化中心里,这一甲基化基团并不涉及 TET2-DNA 之间的作用,因此催化中心中 TET2 能允许 5mC 衍生物进行进一步的氧化。这些作用机制还涉及与人类癌症有关的 DNA 相互作用,锌螯合剂残基等。徐彦辉表示,这些研究为理解的 TET-介导的 5mC 氧化机理提供了一个结构基础。

Nature(3 篇)

中国学者连发两篇《自然》论文 解析调控水稻分枝蛋白

《自然》(Nature)杂志刊登在了两篇来自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两个独立小组的相关研究获得类似结果。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WARF 53 acts as a repressor of strigolactone signalling in rice”的文章。他们利用发现的水稻矮化多分蘖突变体e9,指出D53蛋白能作为一种抑制因素,在水稻的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发挥作用。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中科院遗传所李家洋院士,王永红博士,以及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徐华强研究员。姜亮(博士研究生)、刘学(博士研究生)、熊国胜博士和刘会会(博士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D14–SCFD3-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D53 regulates strigolactone signaling”的文章。他们在控制分蘖的新激素信号转导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结果首次在遗传和生化层面上证实了D53蛋白作为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的抑制子参与调控植物分枝(蘖)的生长发育。该论文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周峰为论文第一作者,万建民教授为通讯作者。


由第二军医大学参与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 40 多个新的 DNA 区域会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这项工作是迄今为止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基因研究,涉及近 3 万名患者。研究者相信,他们可以研发新的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也许有一天能够彻底治愈这一疾病。

Science(3 篇)

由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科院等中国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与俄罗斯、美国组成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极端高压下,把普通食盐变成了全新的化学物质。而按照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食盐施加了 20 万大气压,而在 PETRA Ⅲ 更高,增加了额外的冲击力,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Na3Cl)和三氯化钠(NaCl3)。这是一场化学革命的开始!

Science:所有开花植物同类的基因组秘密

由美国、中国等国科研人员组成的“无油樟基因组计划”研究计划成功绘制出无油樟的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解释了被子植物在基因上与其他植物的区别,这或许可以解开“恼人”的被子植物起源之谜。

无油樟一直让科学家们着迷:它自成一目、一科、一属,只发现生长在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的主岛,是已知被子植物中最早分化出来的一支。研究人员认为,正如了解极为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的基因组,可帮助专家了解广大哺乳动物的进化初始过程一样,掌握无油樟的基因组可帮助科研人员了解众多被子植物的演变过程。研究人员指出,通过分析无油樟的基因组,可为约2亿年前“基因倍增事件”提供证据。这一事件为基因赋予了更多的进化可能性,有助于植物形成开花器官,从而驱动被子植物发展。

由于一项在小鼠中的新的研究,人们对保持卵巢内卵子健康的因子又多了一些了解。人们认为,女性在出生时就有了她一辈子会有的所有卵子。科学家们知道,女性只要其卵母细胞池中的卵子持续存在而且健康的话,她就有生殖能力。有特定的基因负责让它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尽管调节这些与生育有关基因的因子仍然晦暗不明。在这项刊登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中,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对一批被称作 CLR4 连接酶复合物的多种酶的作用进行了探索。这些酶已知会调节不同的细胞通路。研究人员希望知道它们是否在卵母细胞的维护中也扮演着一种角色。

此外
  • 在《科学》杂志评选的201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至少有两项有中国科研人员参与。
  • 在《科学》评选出的2013年度基因组研究中,亦有 6 项中国学者主导参与的基因组研究入选。
  • 在《自然》评选出的201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中,有两位华人上榜,其中美国华裔科学家张锋(Feng Zhang,音译)位列第一,中国科学家陈化兰位列第七。
  • 在《自然》评选出的2013年度科学图片中,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得氢键实空间图像和云南发现1.95亿年前恐龙胚胎化石上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14220, encodeId=189b1914220d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b8349356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N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935, encryptionId=4b8349356f, topicName=CNS)],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737344, createdName=lg.zhao, createdTime=Sun Aug 17 10:42:00 CST 2014, time=2014-08-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08-17 lg.zhao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