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莲征(water lily appearance),又名:水上浮莲征。
肺包虫病影像表现
一、X线表现
浮莲征常见于肺包虫病,肺包虫病所致囊肿早期直径在1cm以下时,仅见边缘模糊的阴影,直径>2cm的为轮廓清晰、边缘锐利的类圆形病灶,密度均匀而稍淡,低于心脏及实质性肿瘤的密度。一般明确诊断时囊腔直径已达6〜10cm,密度接近实质瘤,一般为单 发,也有多发的。作为含液囊肿,立位透视吸气时膈肌下降,头径、足径稍增加,呼气膈肌上升时,则横径稍长、上下稍短(“包虫呼吸征”)。大囊肿可呈分叶状或多环状。少数病例 有肺不张及胸膜炎。当肺包虫内外囊都破裂后,其内容物部分排出,囊内出现液平,内囊塌 陷漂浮于囊液面上,形成典型浮莲征样改变,在X线上表现为囊腔内液平,液体表面有膜 样漂浮物。见图1。
图1浮莲征:右中叶薄壁嚢腔,其内可见液平,液体表面有膜样漂浮物
二、CT表现
肺包虫病由血行播散,中下叶多于上叶,右叶多于左叶,文献报道外伤可引起肺及胸膜 播散,肺包虫病合并感染时,囊壁增厚,囊液密度增高,内外囊分离且内囊萎陷呈花边样改 变,与支气管相通可以咳出部分囊液出现囊内液平面,内囊塌陷后浮于液面上,CT表现为 囊腔中液平,其上可见膜样漂浮物。见图2。
图2 浮莲征:右上叶嚢腔,其内可见液平,液体上有膜样漂浮物
病理机制
肺包虫的外囊系肺组织所形成,囊比较脆弱,逐渐长大时可以破裂。如外囊破裂而内保持完整,少量空气进入内外囊之间,囊顶部呈新月形透亮区。若内外囊都破裂,其内容物部分排出,囊内出现液平,内囊塌陷漂浮于囊液面上,则显示“水上浮莲征”。
临床意义
浮莲征见于肺包虫病。胸部X线平片是肺包虫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单纯性肺包虫病在X线平片上多呈边缘光整、界限清晰、密度均匀,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呈分叶状、单发或多发的孤立实影,较大的肺包虫可致节段性肺 不张或肺实变。肺包虫并发感染在X线平片上皆失去单纯性肺包虫的典型征象,边缘毛糙, 界限模糊、密度增高。肺包虫感染后若形成支气管瘘,则可有囊液咯出,其间显示透光区和 气液平面。肺包虫破裂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若仅外囊破裂,在肺包虫囊肿顶部呈现新月形 透亮影;若内外囊同时破裂,可见囊肿内有液平面,其上方可见两层弧形透亮影;若仅内囊破裂,分囊膜漂浮在囊液上,则显示“水上浮莲征”。
鉴别诊断
1. 曲菌球 曲菌球空洞壁较厚,曲菌形成球样改变,因重力关系沉在空洞底部,需与包虫病形成的浮莲征相鉴别,但曲菌球为球样改变,而非液体,故没有液平,可作鉴别。
2. 肺脓肿 肺脓肿形成液平后需与包虫病囊肿相鉴别,前者壁较厚、周围渗出性病灶 多,无典型浮莲征样改变。
参考文献
1. 李羲,张劭夫.胸部X线征:影像表现与临床意义[M].工业出版社.2012
2. 肺包虫囊肿破裂的X线误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7.5(2):149-150
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组织由特异性的脑室神经上皮分化而来,有作者认为是某段脑室壁的室管膜细胞衍化形成,其主要的功能为分泌脑脊液。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质细胞,多具有分泌脑脊液的特性,一般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见于脑室系统及脑桥小脑角等处。肿瘤多呈实质性,和周围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瘤组织呈红色,表面颗粒状,有绒毛,可以有钙化。显微镜下可见脉络丛乳头状瘤类似脉络丛的正常结构。由于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久而久之可以癌变,还可由蛛网膜下腔播散,且位于脑室内,又分泌较多脑脊液,易引起交通性脑积水。产生脑脊液较多,在侧脑室里像个莲花一样飘浮,形成“水上浮莲征”。病程长短不一,平均1.5年左右,2岁以内患儿病程约2个月,2岁以上可达6个月。
真教一句话,假教一本书。抓住典型征象,影像其实很简单
婴幼儿,侧脑室肿瘤,明显脑积水,增强明显强化,边缘不光整,“爆米花”,
水上浮莲征
Case 男,5个月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