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PLOS ONE:世上没有“爱情药”,因为爱情不只是大脑里的化学物质:附:Helen Fisher爱情气质测试

2017-08-28 猫捕快 水上流桥

恋情圆满的人大概不会去思考这种关于“爱情的生理机制”的问题,只有受爱情折磨的人和好事的科学家才会。不过说真的爱情只是脑内的化学物质吗?


图片来源: oxytocin.org

“我说的是爱,那感觉从哪儿来?心脏、血管、肝脾?从哪一处内脏里来的?”     
——《恋爱的犀牛》,第四场

恋情圆满的人大概不会去思考这种关于“爱情的生理机制”的问题,只有受爱情折磨的人和好事的科学家才会。不过说真的

爱情只是脑内的化学物质吗?

比如,在我的本科时代,失恋的同学们(有时也包括我自己)似乎个个是神经化学家。那时候爱情的神经化学理论是如此流行,分手的或是感情不稳的都在传阅相关的科普文章。失恋的人安慰自己——爱情就是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它们让人欣喜若狂并为之成瘾,而自己如今之所以难过,也只是戒断症状而已;本已感情不稳的情侣则惴惴不安——对方的内啡肽和多巴胺水平还能维持多久?是不是这些化学物质已经开始消退,所以对方渐渐不爱自己了?

那时没有谁去深究这些说法之间相互矛盾之处,更没有谁去了解这些说法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支持。爱情的化学家族也在慢慢扩大着:性激素很早就加入了,还有加压素和催产素,血清素(5-羟色胺)也最终没能幸免。总之,爱情是化学物质构成的,这一点大家渐渐深信不疑了。国外媒体甚至将恋爱中大脑的这些化学变化称为爱情的“化学物质鸡尾酒”(a cocktail of chemicals)。言下之意是,如果你能让脑中的化学物质符合这种特定的“配比”,就能制造出爱情。


那些与爱情有关的神经化学物 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爱情化学理论的主要科学依据来自于美国人类学家海伦 · 费舍尔(Helen Fisher)领导的团队。海伦 · 费舍尔除了采用传统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爱情进行跨文化研究,更热衷于时髦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近十年来,她的团队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对恋爱中的脑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费舍尔以及其他实验室的研究者都发现,热恋中的人在看到恋人的照片时或是想着恋人时,那些富含多巴胺能神经元、与奖赏和动机有关的脑区(例如中脑腹侧被盖区)强烈地激活了[1, 2]。在长期维持“恋爱”体验、平均结婚 21 年的夫妻中同样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并且他们富含催产素和加压素受体、被认为与亲子依恋有关的脑区(如伏隔核、中央苍白球)也表现出强烈的激活[3]。研究者因此提出,中脑多巴胺系统的活动导致陷入爱情的人会强烈地渴望着恋人,而催产素和加压素不仅使人变得专一,还可以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使这种热恋进一步转化为长期的依恋。


恋爱中的大脑被“化学物质鸡尾酒”所占据 图片来源:Scientific American

可是,慢着!任何与动机或是“奖赏”有关的活动都会激活这些脑区啊!热爱甜食的人遇到巧克力,考试获得好成绩,月底公司发了奖金,哆啦 A 梦遇到铜锣烧……这些都会激活“奖赏通路”。虽然都是快乐的感受,但没有人会把得到恋人的拥抱和其它这些混为一谈。至于催产素,养宠物的人看到猫猫狗狗时也会释放催产素,难道主人们都是恋兽癖?

你的多巴胺为谁而生?

“爱情=化学鸡尾酒”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使真的能分析出爱情的“化学成分”,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成分被我们体验为爱情而非别的情感。另外,我们都有过默念恋人的名字、渴望 TA 在面前出现的体验,但为什么从一开始多巴胺就是为 TA 而不是为别的什么人释放?

我想要一个人类,一个会一辈子不离开我的人类,完全像她的一个人类。我也不明白为何一定是像她,而不是像任何的另一个人。我想唯有是一个像她的人类我才能爱得那么好,无论这个人发生任何变化,生老病死,我都能恰如其份地爱她,照顾她,为她做一切的努力,且持续我的这一辈子。我渴望有一个完全像她的人类会一辈子需要我的爱及照顾。
——邱妙津 《蒙马特遗书》

“为何一定是像她,而不是像任何的另一个人”?这正是爱情的终极谜团。科学家们当然不会肤浅地忽略这一点。事实上,海伦 · 费舍尔明确指出爱情具有“选择性”的特性,但她其实从未宣称她的研究解释了爱情的终极谜团。相反,她只是借由爱情涉及古老的中脑多巴胺能奖赏系统这一事实提出“爱情是人类借以实现配偶选择的一种动机机制”这么一个假说[4]。

她认为爱情与性欲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动机,但爱情的存在是为了行使与性欲不同的功能——性欲没有特定的对象,而爱情引导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人身上,为我们编织甜蜜的羁绊,帮助我们和某个对象维持长期关系,从而可以共同养育后代。

只对那个特定的人起效的“爱情魔药”,真的存在吗?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会爱上这个特定的人,为什么会为 TA 而不是为别人激活中脑多巴胺通路,认知神经科学暂时也没有答案。爱情依赖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但这仅仅是因为人类的所有心理活动都依赖大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本质上,科学家们只是在脑活动的层面上观察了我们对爱情已知的一切。那这些研究的意义何在呢?

就科学而言,这些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从生物演化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去理解爱情(例如,爱情是否具有选择配偶、组成家庭共同养育后代的“功能”?)。但我们这些世俗凡人更加关心的是,能否利用这些科学知识制造出“爱情魔药”?有可能让一个原本不爱自己的人吃药之后就爱上自己吗? 我表示怀疑。今天,药物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渴求、愉悦甚至依恋的感觉,但怎么能确定吃下药的人把这种感觉归之于你,而不是 TA 家养的狗呢?不过,的确有一些研究者已经着手于试验鼻喷催产素能否改善婚姻关系了[5]。他们发现,在夫妻双方解决分歧时,相较于吸入安慰剂的夫妻,那些吸入催产素的夫妻之间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态度。然而,催产素也不能凭空制造亲密感,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催产素会加深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感和警惕心[6]。


难道催产素就是我们寻找的“爱情魔药”? 图片来源:hypnobambinos.co.uk

皮层结构有时会成为“爱情欺诈师”

尽管过去的脑成像研究更多强调中脑奖赏系统等皮层下结构(可大致理解为不受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的作用,但研究者们并不否认皮层结构(受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对于爱情的贡献[7, 8]。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个性、什么样的价值观,或许都与皮层活动有关。此外,皮层活动还能根据不同的情境(contexts)来赋予同一种生理信号不同的认知解释。

当我们走过一座摇摇晃晃的吊桥,或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异性,大脑都会释放相同的信号,促使肾上腺素分泌,让人心跳加速、口干舌燥、手心出汗。所以当我们在一座吊桥上心惊胆战时遇到一位迷人异性,这可能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的生理反应是对方引起的,从而更加被对方吸引。这种对生理感受的错误归因(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中大名鼎鼎的“吊桥效应”[9]),就是皮层对情境进行认知解释的结果。这也是爱情的“化学鸡尾酒理论”所忽略的。

爱情不是化学,那究竟是什么?科学或者需要发展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如“基于概率论的社会认知神经生理演化心理精神病文化人类学”)才能全然解释爱情。我觉得,失恋的人应该去了解爱情的生理机制,因为这有助于平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感情,不至于把爱情变为一种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但艺术却也有另一种妙处,一堆词看似不成逻辑地组合在一起,便让人心生共鸣,似乎理解了爱情:

“我说的是爱,那感觉从哪儿来?心脏、血管、肝脾?从哪一处内脏里来的?或许月亮靠近了地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季风送来海洋的湿气使你皮肤滑润,蒙古形成的低气压让你心跳加快。或许只是你内心的渴望,月经周期带来的骚动,他房间里刚换了灯泡,他刚吃完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刚刮的胡子刺痛了你的脸……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就是所说的爱情。”

你想知道自己的哪种爱情化学物质比较丰富吗?你想知道自己吸引什么样的人吗?那就来做做这个测试,权当娱乐吧!

附:简版 Helen Fisher 气质测验

对于以下陈述,非常不同意= 1 分,不同意= 2 分,同意= 3 分,非常同意= 4 分。

1. 我觉得那些不可预测的情况很令人兴奋。

2. 我凭着一时的冲动做事。

3. 我总会冒出一些新的点子。

4. 我有很广泛的兴趣。

5. 我会为将来的事做全盘计划。

6. 我很重视别人对我的看法。

7. 总的来说,我认为遵守规则是很重要的。

8. 我倾向于谨慎小心,但不胆怯畏缩。

9. 对一个具体问题,我能找到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

10. 我有着比多数人更强的直觉。

11. 我很容易改变想法。

12. 聚会上看到某人孤零零地站着,我会很不舒服。

13. 我非常专注。

14. 我认为把事情做好比让别人喜欢我更重要。

15. 在多数问题上,想让我改变观点必须要有很多证据才行。

16. 我喜欢跳过不确定因素直切要点。

1-4 相加为探索者分数,5-8 相加为建造者分数,9-12 相加为谈判者分数,13-16 相加为指导者分数。分数最高的两种类型就是你的主要和次要气质类型。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是哪种类型!

测验解释:

Helen Fisher 的团队近年来开始致力于研究“我为什么爱 TA,而不是其他人”这一爱情终极谜团,同时也为多个婚恋交友网站提供科学顾问服务。她开发出了一套测试问卷,对应爱情的四种重要化学递质/激素系统(多巴胺、5-羟色胺、雌激素、睾酮)的发达程度将人群分为四种气质类型:

探索者:多巴胺系统最发达,喜欢冒险,寻求新鲜刺激,有冲动性和创造性,高度好奇。这类人最少,占全部人群的 8 %。

建造者:5-羟色胺系统最发达,谨慎,遵循社会规范,善于社交,受欢迎,是稳定社会的主流群体,占全部人群的 42 %。

谈判者:雌激素系统最发达,女性居多,语言技巧和想象力发达,擅于察言观色、“会说话”,有同情心,宜人性强。

指导者:睾酮系统最发达,男性居多,擅长指导、决策、专注、逻辑分析,具有外显的竞争性。

根据她目前的研究结论,这四种气质类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个人最初的相互吸引(以及长远的关系发展)。除了男性建造者,几乎所有气质类型的人都喜欢谈判者。建造者和探索者相互高度吸引,指导者和谈判者也相互高度吸引。这些研究结果被发表在 Plos one 期刊上。


参考文献:

1. Bartels, A. & Zeki, S.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maternal and romantic love. Neuroimage 21, 1155-1166 (2004).

2. Aron, A., et al. Reward, motivation, and emotion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early-stage intense romantic lov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94, 327-337 (2005).

3. Acevedo, B.P., Aron, A., Fisher, H.E. & Brown, L.L. Neural correlates of long-term intense romantic love.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nsq092 (2011).

4. Fisher, H.E., Aron, A. & Brown, L.L. Romantic love: a mammalian brain system for mate choic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1, 2173-2186 (2006).

5. Ditzen, B., et al. Sex-specific effects of intranasal oxytocin on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emotional responses to couple conflict.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nss083 (2012).

6. Wudarczyk, O.A., Earp, B.D., Guastella, A. & Savulescu, J. Could intranasal oxytocin be used to enhance relationships? Research imperatives, clinical policy,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 26, 474 (2013).

7. Ortigue, S., Bianchi‐Demicheli, F., Patel, N., Frum, C. & Lewis, J.W. Neuroimaging of love: fMRI meta‐analysis evidence toward new perspectives in sexual medicine.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7, 3541-3552 (2010).


9. Dutton, D.G. & Aron, A.P. Some evidence for heightened sexual attrac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anxie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0, 510 (197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90029, encodeId=3a771e90029a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e4814388e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los on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4388, encryptionId=6e4814388e2, topicName=Plos on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da6311, createdName=119337457, createdTime=Mon Dec 18 02:47:00 CST 2017, time=2017-12-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Gut Microbes:新发现可能导致自闭症异质性症状的因素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某些肠道细菌和大脑代谢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沟通途径,这种途径是通过一种名为皮质醇的血液化合物来实现的。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发现提供了一种解释自闭症特征的潜在机制。

用皮肤培养一个大脑

今年7月,作家菲利普 · 波(Philip Ball)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哲学家如此痴迷缸中之脑》的文章,他声称“在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的帮助下,我拥有了自己的‘迷你大脑’。”

Nat Commun: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或许是大脑

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上的文章——A neural link between generosity and happiness,高调揭示:慷慨、大方本身就是一种奖赏,在“赠人玫瑰”的同时大脑会收获愉悦感。

Mol Psychiatr:DOTA 打多了,大脑真的会萎缩

一项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y of Montreal)心理学副教授 Greg West 第一作者发表于 8 月 8 日《分子精神病学》的研究全面的否定了这种说法。

Science趣味研究:幻听时,你的大脑发生了什么?

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大脑能将现实和幻觉分开能够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通过不断地质疑自己过去的期望和信念来监视现实。当这种内部的事实审核失败时,就会出现幻觉,这一发现可能会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指明更好的治疗方法。该研究发表在近日的Science期刊上。

Front. Hum. Neurosci:想要延缓大脑衰老,其他运动可能都不如尬舞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身心素质也会随之下降,这种状况可能会因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而变得更糟。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可以扭转大脑衰老的迹象,其中,舞蹈的益处尤为显著。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