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R:超低位直肠癌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永久造口累积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12-14 xuyihan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如患有直肠恶性肿瘤需要行保肛时,保留肛门的最低位置是在距离齿状线4-5厘米以上。
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已越来越多地作为最终的保肛手术(SPS)来治疗超低位直肠癌(uLRC)。然而,永久性造口(PS)是一种意外后果,在SPS后无法完全避免。先前的研究表明,2.9%至32%的直肠癌患者在低位前切除术(LAR)后发生PS。为了在保留括约肌功能的同时确保足够的肿瘤切除边缘,ISR手术需要经肛门切开远端直肠,部分或全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IAS),并通过手推结肠肛管吻合术(CAA)保持肠道连续性。本研究旨在探究ISR术后分流回肠造口术后PS的累积发病率和独立预测因素。
这项研究是在结直肠手术转诊中心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从2011年到2019年,共有185名连续接受括约肌间切除术和改道回肠造口术的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主要观察结果是永久造口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次要观察结果包括部分、次全和全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之间造口形成的差异。
本项研究中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40 个月,185名患者中有26名最终需要永久造口,5年累计发生率为17.4%。永久造口的原因依次为吻合口并发症(46.2%,12/26)、局部复发(19.2%,5/26)、远处转移(19.2%,5/26)、大便失禁(3.8%,1/26)、围手术期死亡率(3.8%,1/26)。尽管括约肌间切除组间永久造口的发生率有显着差异(8.3% vs 20% vs 25.8%,p = 0.02),但它并不是造口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变量分析表明吻合口漏 (OR = 5.29; p= 0.001) 和吻合口狭窄 (OR = 5.13; p = 0.002) 是永久造口的独立预测因素。
本项研究证实永久造口的5年累积发生率为 17.4%。吻合口并发症被确定为危险因素。在考虑最终保留括约肌手术时,应告知患者风险和益处。
原始出处:
Zhang, Bin M.D. et al. Cumulativ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rmanent Stoma After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for Ultralow Rectal Cancer.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2022.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感谢不错的翻译!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