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的医者是如何走到患者心里去的
2019-08-07 韩颖 健康界
他从医三十年,手术量超过三万台;他开展了国内首次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治疗长段气管缺损手术;他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胸外科学生,仍心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然而,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医者,想走进患者的心里去。他是怎么做到的?健康界日前采访了中国胸外科领军人物赵珩教授。练一身本事 帮助更多的人“我每周会安排2-3个工作日作为手术日,每个手术日要做不低于十台手术,手术日基本是整天都泡在手术室的。”作为上海市
他从医三十年,手术量超过三万台;他开展了国内首次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治疗长段气管缺损手术;他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胸外科学生,仍心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然而,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医者,想走进患者的心里去。他是怎么做到的?健康界日前采访了中国胸外科领军人物赵珩教授。
练一身本事 帮助更多的人
“我每周会安排2-3个工作日作为手术日,每个手术日要做不低于十台手术,手术日基本是整天都泡在手术室的。”作为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赵珩教授说,5点起床、6点出门、7点查房、8点进手术室,至于晚上几点到家,是取决于手术的台数和难易程度的,但披星戴月是一定的。这就是赵珩教授每个手术日的日常。
作为一名中国的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外科医生,确实是非常忙碌的。这与中国人口众多,发病率高,门诊患者数量大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从业30余年,赵珩教授做过三万余台手术。而门诊日,他一天上午的门诊数量就能达到60-80位。面对众多患者慕名而来的患者,赵教授总是竭尽所能,耐心倾听。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很重要。门诊时就集中精力切实解决每一位患者的具体问题,不负患者的信任。手术时就一丝不苟的为患者手术,不能盲目追求手术的数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我会竭尽所能救治更多的患者。”除了手术门诊之外,赵珩教授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教学、科研、学术活动等,赵教授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帮助更多的人,救助更多的患者,赵珩教授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名师指导+机遇+努力=成功
早在二十年前,赵珩教授就完成了国内首次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治疗长段气管缺损手术,这也使得赵珩教授声名大噪。然而,赵珩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
赵珩教授师从中国气管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黄偶麟教授,主攻方向是气管外科。赵教授一直跟着黄老做这方面的研究,这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在医术上有信心之外,更需要足够的准备。
1881年首次成功的气管切断再吻合手术, 标志着气管外科的开始。气管移植是治疗气管广泛病变有效手段之一,长段气管缺损在临床上是罕见的,在治疗上也是非常棘手的。同种异体气管移植为长段气管缺损的治疗带来了福音,与此同时,手术技术上的难点层出不穷,如供体气管的获取、保存,如何使移植气管再血管化?如何克服移植后组织不相容的排斥反应……这是国内国际气管外科面临的共同难题。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经过七八年的漫长准备,在进行了无数次的基础研究之后。赵珩教授完成了“国内首次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治疗长段气管缺损手术”。
当谈及这次手术。赵珩教授表示:“我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了一件合适的事情,赞美名声不重要,能够攻克气管外科的疑难杂症,造福更多患者才是目的。”
近年来,胸外科发展迅猛,尤其是微创技术的发展。90年代,微创理念在世界上提出,而国内在94年就开始着手做胸腔镜手术,胸外科可以说是我国微创技术的摇篮。
在以赵珩教授为代表的胸外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微创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逐渐普及与推广,临床占比也逐渐升高。赵珩教授在采访中告诉健康界,目前在胸外科的手术中,微创手术的占比能达到80-90%。
“开胸是基础,胸腔镜是新的方法。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与时俱进。”赵珩教授强调。
即便是从业多年,赵珩教授始终保持谦卑学习的态度,不论是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还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赵教授都能做的行云流水。
高水平的医术,离不开高品质的医学设备。赵珩教授担任着上海德达医院的胸外科主任,得到了院方的多方面的支持。“德达医院有三新,一是医院新,有朝气;二是设备新,品质化的医疗设备可与国际水平向比肩;三是技术新,医院广纳先进人才,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诊疗方法。”赵珩教授说,德达胸外科的发展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这保证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站在患者的角度处理医患关系
从医三十余载,与成千上万的患者、家属接触,却几乎没有医患纠纷,赵教授有他自成一派的“医患相处经”。
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中,赵教授一直坚持两点:
一是医德要好、目的要纯。作为一名医生,要坚守治病救人的出发点,不负患者性命相托,一心放在为患者治病上。
二是“以患者为中心”。赵珩教授表示:“对于医生来讲,职责就是医治患者的疾病。在整个医治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群,除了通情达理的,还会有一些不是很理解的患者。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首先要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了解患者生病后的苦楚、治疗结果不确定的担忧。在临床工作中,从检查、处理到手术,我都坚持为患者着想,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患者的理解。”赵教授说道,这也是他极少有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以团队的力量服务更多患者
“以救人为己任,以患者为中心”是赵珩教授的人生信条。这与上海德达医院的服务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赵珩教授来到德达医院进行胸外科学科建设的重要原因。
“非公立医院对公立医院的补充尤为重要,希望尽所能地帮助更多的医疗团队更好的服务大众,德达医院不是普通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医院。”赵珩教授如是说。
上海德达医院院长孙立忠在接受健康界的采访时也曾表示,上海德达医院的医疗团队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尽可能帮扶更多困难患者;二是号召更多人参与到救助复杂疑难病患的队伍中来,包括医务人员和社会上有经济能力的人士,“甚至是我们救助过的患者,他们也会竭力再去帮助其他病患”;三是学术帮扶、人才培养与教育普及。
“以患者为中心,以公益推动行业发展”是德达医院发展迅猛并在众多非公立医院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这个成立于2016年9月的后起之秀,用了不到两年于2018年8月正式成为上海市政府批准的高水平社会办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医保结算等级为三级),并获自主定价权。
▲ 德达一角,品质尽显
种一棵梧桐树,等凤凰来,如今德达医院这棵“梧桐树”已经引来众多国内顶级专家:医疗院长孙立忠教授、首席医疗官葛均波院士、医学影像与介入治疗科主任黄连军教授、外科主任刘建实教授,以及胸外科主任赵珩教授等。
来到德达医院,赵珩教授肩负使命。在临床上,任你医术精湛或是三头六臂,都难以孤军奋战。学科建设是燃眉之急,多学科协作是未来发展的长久之计。
对于学科建设,赵珩教授在采访中表示,医学团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建设培养的过程,要注重年轻医生的培养,广纳人才;注重差异化培养和管理,但一定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以打造一个集“基础、临床、科研”多位一体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团队。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临床上,一个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多种疾病,这就需要多学科协作。多学科协作模式(MDT)最近逐渐在各大医院推广的,MDT是相关专业领域针对一个病人协同来做的相关工作。
赵教授讲到,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胸外科团队需要与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互协作,建立MDT团队。团队互相探讨,互相协作,针对具体的患者、具体的情况制定科学的、精准的治疗方案。比如胸外科收治的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或者癌症,这就需要MDT团队给出最佳方案,衡量哪一科室先进行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葛均波院士、孙立忠教授、赵珩教授、黄连军教授、刘建实教授……这些分开来独挡一面的战士,合起来就会形成无坚不摧的MDT团队。他们不仅用精湛的技术服务着患者,也在用团队的力量温暖着更多的人。
纵有千古,横有八方,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专家简介】
▲ 赵珩教授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上海德达医院胸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气管、食管疾病研究室副主任。擅长气管疾病的诊治,胸壁缺损的手术重建,擅长胸腔镜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治疗。对心肺功能较差的肺、食管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并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治疗长段气管缺损手术。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