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ICU医生眼里的ICU:与死神抗争,也要尊重人性

2019-12-12 健闻毛晓琼 八点健闻(HealthInsight)

在多数人印象中,ICU(重症监护室)既神秘又让人敬畏。里面的患者全身插满管子,监护仪的报警声此起彼伏,炽烈的灯光昼夜长明,不时会有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在多数人印象中,ICU(重症监护室)既神秘又让人敬畏。里面的患者全身插满管子,监护仪的报警声此起彼伏,炽烈的灯光昼夜长明,不时会有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如果说医院是扞卫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保障,那么ICU就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ICU是任何一家医院最不可或缺的病房,虽然只占医院总床位数不到8%,却聚集了医院100%的危重病人。因此,床位与医护比相对于普通病房要高出几倍,配置一张ICU病床设备价值近百万元。绝大多数被死神眷顾的人,都会被送到这里。作为人类抗争疾病的最后一道关卡,它的救治能力,将决定病人的去留。这些濒临死亡的患者需要多种生命支持的仪器,呼吸机、监护仪、血透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其日均治疗费用在3000到20000元不等。

八点健闻近日采访了一位上海三甲医院的ICU医生,他向我们讲述了几个发生在ICU病房里的真实故事。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100万换10%的生存几率,救还是不救?

不久前,我们收治了一名17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ICU里最致命的重症之一。他的父母是抱着殊死一搏的心态来的。送到我们这里之前,这个男孩已经在当地医院的ICU里抢救了两个星期,但病情仍然没有好转。

按理说,这个病人并不适合转院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已经两周,多个脏器功能都已经衰竭,即便在我们医院,能救回来的几率也不到10%。再加上转院过程中5小时的车程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很有可能在路上就没了。我们和他的父母在电话里交代了这些情况,他们依然决定要送过来试试。

还算幸运,那天晚上10点多,病人被送入ICU,我们立刻进行了全面评估。尽管之前有了预判,但临床体检及化验的结果还是让我们心里颇为发怵,除了心脏,其它脏器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休克、肾脏衰竭、肺衰竭、肝脏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肠道功能衰竭,甚至还出现了谵妄。我们当时判断,所有的治疗手段都用上,这个病人能救活的几率不到10%,而且花费很可能超过100万元。

救,还是不救?他的父母已经有点崩溃了,犹豫之中,征询我们的意见。

我们建议先救一周试试。我们给病人做了气管切开、上了呼吸机和血液透析,同时给予了适当的镇静药物,降低氧耗。药物和支持治疗需要每天都精确地调整,就这样维持了三周,男孩各个器官逐渐好转。

危机发生在一个月后,病人同时出现了重症胰腺炎最致命的大出血和严重的腹腔感染。随之而来的就是十次止血清创术。每次都是惊心动魄,死里逃生。因为出血很突然,无法预测,一出血就至少1000ml。所以,在ICU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旦看到引流管里流出鲜血,距离他最近的一个医生马上赶到他的床边,按压腹部止血;一个医生指挥抢救,四五个护士飞一样地推着病床往手术室跑。

庆幸的是,十次出血,十次及时的清创止血术,该男孩挺过了最艰难的两个月。炎症消除,脏器功能逐渐恢复。大概半年后,这个男孩奇迹般地痊愈出院。父母总共花费了近300万元。

在ICU,用钱换命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救,还是不救,这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选择。作为医生,对急性起病、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的或慢性疾病基础上急性加重的,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挽救病人生命。

但对于ICU病房外的家属来说,他们往往会很纠结。尤其是在一些存活率低、费用昂贵的现状面前,他们最怕的就是“人财两空”。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属,他们会认为:生还可能性那么低,医生为什么还建议我们救?请你相信,每一个医生都是将病人的利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在ICU,医患的相互信任至关重要。

与死神争夺,多数时候能赢,有时也会输

在ICU,诸如此类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多数时候能赢,有时候也会输。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27岁的男生,家里独子,也是因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被送到我院ICU。送来的时候,他的父母抱有很大的希望,因为他们打听过,知道我们医院在这个疾病的治疗上是最好的。

我们自己也很有信心。因为这个病人送来的时候,症状和之前那个17岁的男生几乎一样,在脏器的衰竭程度上可能还要略好一些。我们觉得既然那个男生都救下来了,这个男生没道理救不了。

但事实上,我们确实没能把他救活。两周时间,我们上了所有能上的治疗手段,病人的炎症没有一点好转。毛细血管渗漏,脏器功能进一步衰竭,最后死于大出血。

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在此之前,我总以为我们这个团队,任何疑难重症都能拿下。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失眠,脑子里一直在回放这两周治疗中的每一个细节,拷问自己是不是哪一点没有做好,为什么尽了那么大的努力,还是没有留住他,想到凌晨4点都没有答案。

后来,这种医生“无能为力”的情况时不时地发生。根据我们的统计,以重症急性胰腺炎为例,救治成功率大概在85%左右。这也意味着,总有那15%的病人,我们竭尽所能,终究无法战胜死神。

几年前,有一位美籍华裔的男生,从国外回到上海迎娶他的新娘。就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突发重症病毒性脑炎。婚礼还没办,人就被送进了ICU 。我们连续抢救了6个月,后来甚至连中医的办法都用上了,依然没有效果。最后家属表示理解,放弃了抢救。

还有一位60多岁的德国裔老先生,为了爱情留在上海,成为了一名中国人。因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内感染,做了几次手术,最后仍然死于大出血。我们给他用了3个升压药,最终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的心电图拉成一条直线。病房外的老伴一时接受不了,当场晕厥。

这样的遗憾不断发生,很容易让人产生无力感。你会发现,在疾病面前,人类真的很渺小。尽管我们发明了那么多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手段,今天能救回100个人,但有1个人死了,我还是会非常难过。这种难过的可怕在于,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治疗方案没问题,抢救手段没问题,但最终结果就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很多人问过我,你们ICU医生每天要面对这么多死亡,怎么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呢?我的答案是,调整不了。我不相信有人能够面对连续死亡而能走出阴影。但我的经验是,当你失眠了一整晚,第二天再次走进ICU病房,看到那些病人插着管子,正在与疾病顽强抗争,你会重获鼓励和勇气,立即与病人、家属一起投入与死神的斗争中。

为了孙子的婚礼,她多“活”了10天

ICU不仅见证生死,也考验人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同一个难题:在没有治愈希望的情况下,要不要用侵入性的措施去延长病人无质量的生命。

我们曾经收治过一位70多岁的上海老太太,乳腺癌晚期,癌细胞广泛转移,深度昏迷,医疗手段对缓解病情没有任何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建议家属放弃抢救,转做舒缓治疗,让老人安安静静离开,最多不超过5天。

90%的情况下,家属会听从医生的判断。但那一次,老太太的家人说不行,理由是两周之后,老太太的孙子要结婚。我们苦口婆心向家属解释,即便现在上有创的抢救措施,勉强拖到两周以后,也只能维持心跳罢了,在短期内只是增加她的痛苦。

家属听不进去。我们只能给老太太做了气管切开,插上呼吸机,用着大剂量的升压药。后来,她的肾脏也出现问题,我们又做了血液透析。两周以后,原本非常体面干净的一个人,已经全身插满了管子,仅仅在医学意义上“活着”。更可悲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甚至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当然,在那个处境里,即便能表达,也不一定会如她所愿。

我们还碰到过一个老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II型呼吸衰竭。他在生前就坦然地告诉家人自己想要的死亡方式:不要插管、不要心肺复苏。但真的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他的儿子嚎啕大哭,说一点努力都不做,没脸面对家里的亲朋好友。

于是,一连串熟悉的操作: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留置导尿管、心肺复苏、电击除颤。但换来的是不足24小时的心跳,数根肋骨折断。作为医生,我们知道这一切没有意义。但这个时候,他儿子的“尽孝”,成为医生必须尊重的选择。

他签下“放弃医疗抢救预嘱”,选择平静离开

相比之下,我更佩服一位罹患骨肉瘤的企业高管。他曾为了保命,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接受了下体截肢,换来了5年的生存期。但到了后期,他皮包骨头,每天血性胸水引流量500~1000毫升,每一次翻身都要护工帮忙。最后,他不顾家人“以爱之名”的反对,签下了“放弃医疗抢救预嘱”,选择在舒缓治疗中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在这件事上,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误认知,以为一旦签署“放弃医疗抢救预嘱”,医生就会停止全部治疗措施,所以一定要积极抢救,一定要坚决地“尽孝”。

不是的,治疗仍会继续。关于舒缓,关于平静离开。死亡教育的普及,生前预嘱的落实,舒缓医疗的推广,不管持什么态度,往前走,总比不走要好。这也是今天我最想表达的观点。死亡不该是一个被忌讳的话题,当所有人都准备好,舒缓的死亡会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常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又是磁力珠:5岁男孩吞下46颗,胃肠十处穿孔住进ICU

5岁男孩腹痛、呕吐,手术中医生从其腹腔取出46颗磁力珠(巴克球)玩具,这些磁力珠已造成他胃肠10处穿孔——记者9月4日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男孩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治疗。1日凌晨,温州平阳县一名5岁男孩因腹痛、呕吐,在当地医院拍片发现腹腔内有一串手链样异物,连夜转院至温医大二院。“患儿有肠梗阻症状,进一步检查发现肠胃道里有一颗颗互相吸附的圆形小珠,一看就是磁力珠。”温医大二院小儿外科主治

Lancet:警惕电子烟相关肺损伤!

与电子烟有关(也称为E-VALI或VALI)的肺损伤持续爆发,于2019年3月在美国开始。该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病程尚不清楚。研究人员开展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的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6月27日-10月4日美国Utah所有与电子烟有关的肺损伤患者数据,对此展开研究。共收纳了60位患者。其中33位(55%)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53位(88%)患者出现体征,59位(8%)患者有呼吸道症状

重症医学:什么是ICU的安全镇静

近几十年来,出于对重症监护室(ICU)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考虑,深度镇静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阿片类药物以及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使用非常广泛。随着ICU资源和支出需求的不断增加,临床上开始研究目前的镇静方案是否真正减轻了患者急性期的不适,减少了随之而来的因危重疾病导致的不愉快的回忆,防止了意外拔管以及导管脱落。

NAT MED:ICU患者中,细菌从益生菌胶囊到血液传播的基因组学和流行病学证据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用益生菌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与未经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相比,乳酸菌菌血症的风险明显更高。

美国重症医学会“以家庭为中心照护循证指南”解读

推动重症监护室以家庭为中心照护(Family-Centered Care,FCC),增加患者家属的参与度,最终提升患者安全是国际重症医学领域发展目标之一。美国重症医学会招募专家就其实施过程中的临床问题制定了循证指南,旨在帮助重症科室工作人员实施FCC。通过解读指南,帮助医护人员从家属在场、家庭支持、良性沟通、提供专业咨询和构建专业团队、运营和环境管理五个方面深入理解FCC 实施方法,为科室FCC

Intens Care Med:ICU成年患者胃肠道出血的预测因素

由此可见,该研究确定了成年ICU患者CIB和明显胃肠道出血的预测因素。这些发现可用于确定最有可能从应激性溃疡预防中获益的胃肠道出血风险较高的ICU患者。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