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带刀上班、患者藏录音笔看病的环境,你怎么应对?
2015-03-01 急诊夜鹰 急诊夜鹰微博
来自@急诊夜鹰 微博 中国也许是世界上医患之间爆发冲突最频繁、最激烈的国家之一。医患之间不仅仅是不信任,而是相互侵害,甚至以生死相搏。 近三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暴力伤医事件发生,有时甚至是连续每周发生暴力事件。昨天夜鹰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问同道们是否有人带刀上班?带甩棍、辣椒喷雾的不少,带刀的也一定会有。 其实,在包头朱玉飞医生在出车至患者家中被砍杀事件之后,夜鹰也曾一度有带
来自@急诊夜鹰 微博
中国也许是世界上医患之间爆发冲突最频繁、最激烈的国家之一。医患之间不仅仅是不信任,而是相互侵害,甚至以生死相搏。
近三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暴力伤医事件发生,有时甚至是连续每周发生暴力事件。昨天夜鹰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问同道们是否有人带刀上班?带甩棍、辣椒喷雾的不少,带刀的也一定会有。
其实,在包头朱玉飞医生在出车至患者家中被砍杀事件之后,夜鹰也曾一度有带甩棍出现场急救的念头,甚至在亚马逊购物网站筛选甩棍优劣和性能。但是看看既往的严重暴力伤医事件,很多都来不及防,有时甚至可能面临数十人围殴,抽出刀棍可能更加将自己陷入生命危险。
真是滑稽,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急诊医生,居然为了上班带刀还是带棍而纠结,这些是当年从医之初是万万没想到的。
在医生对患者百般戒备的同时,患者也逐渐对医生采取非常手段。在医院挂号窗、收费窗、药房取药窗、诊室外候诊区……..经常听到患者对医疗过程及医护人员的抱怨甚至辱骂。在某些情况下,与你面对面交流的患者和家属口袋里揣的是录音笔。部分人甚至直接掏出手机拍摄诊疗过程。
医患本是抗击疾病的同盟军,如今却异化为彼此对立的两个阵营,剑拔弩张,针锋相对。这样医患紧张的现状,体制之弊是罪魁祸首。然而,臃肿的医疗体制改革进展如同蜗牛爬行一般,甚至爬向哪个方向都是未知。期待医疗体制改革成功,医患双方皆大欢喜,仍是一种遥遥无期的奢望。
急诊室一直是医疗场所暴力侵害的重灾区。几乎每个医护人员都遭受过不止一次语言或者动作侵犯。
沟通无限,理解万岁。
夜鹰曾写过数篇文章,讨论中国式急诊的弊端、好好的人为什么说没就没了、看似小毛病为何致命、急救车为何总是迟到、急诊看病谁先谁后等问题,就是想告诉公众,急诊医生是怎么工作的,急救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如何科学利用急诊急救资源,你急为何急诊医生不急,急救不单是医生护士急救车的问题更是目击者的责任……..
同时,我还与同行交流,如何规范临床诊疗,如何提高自身急救能力,如何应对复杂情况下的急诊急救问题,一起关注急诊医生的发展前途……..
平台影响虽小,却也是夜鹰的努力与坚持。
在夜鹰看来,一个急诊医生在工作中应该做到:内心镇定,语言温和,技术自信,行动迅速,适当妥协。
我曾在患者家中开展复苏抢救半小时,即使没有成功仍然收获家属感谢。(镇定、自信、行动迅速)
我经常第一时间去处理应对讨厌的、恶臭的醉酒患者和家属。(语言温和、行动迅速)
我曾用超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来让激动的家属有时间来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适当妥协)
我也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坚持回家土葬的患者家属运走尸体而事后报警备案。(适当妥协)
我更多的坚持规范的诊疗过程,尽力让每一个诊疗策略都能经得住拷问。(技术规范)
我也总是尊重患者的意愿,让其充分参与诊疗策略的制定。
在常年的急诊工作中,夜鹰发现,越是温和的语言,越具有安抚患者的力量;越是自信规范的诊疗,越赢得患者的尊重;越是充分的告知,越能获得患者的配合;越是退一步妥协,越获得一份自身安全和从容。
作为一个小急诊医生,我无法改变大环境,却可以影响自己诊疗的患者,释放安全和善意,获得内心宁静和职业荣誉。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图片来自:中国周刊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悲哀
188
从医不易
119
改变很难
132
相互尊重,医患和谐
158
医生内心呼唤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