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学者首次揭示血小板功能水平高易引发血栓疾病

2016-05-17 佚名 中国科学报

“患者血小板功能水平与中、远期卒中及心梗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这是我国学者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努力,分别完成了对卒中患者和心梗PCI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与再发生血栓相关性两项大规模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也是全球首次公布血小板功能与中、远期心梗和脑梗患者再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血小板功能高的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患者再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高达3.92%,而血小板功能低的患者无一发生血栓。而

“患者血小板功能水平与中、远期卒中及心梗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这是我国学者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努力,分别完成了对卒中患者和心梗PCI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与再发生血栓相关性两项大规模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也是全球首次公布血小板功能与中、远期心梗和脑梗患者再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血小板功能高的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患者再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高达3.92%,而血小板功能低的患者无一发生血栓。而心梗PCI术后血小板功能高的患者再发生血栓达8%;而血小板功能低的患者发生血栓的比例为0.3%,两者相差26.7倍。

血栓疾病(包含卒中、心梗)是全球及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在我国血栓疾病导致的死亡达到各种疾病致死率的40%以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

缘何血栓疾病如此危害严重?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琪教授认为,这与现有的血栓防治技术方案的不足密切相关。“国内目前血栓风险筛查技术手段有限,筛查精准度不高,且防治主要措施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控制血小板功能,但用药方案一律采用‘标准化’方式,没有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及实际需要,因此用药无效(低效)导致再发血栓或过量导致出血等情况较为常见。”

其实,针对血小板功能与血栓发生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以期应用血小板功能检测实现血栓防治的精准化。虽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在血小板功能与中、远期血栓事件的相关性研究方面一直未能取得进展。

为此,一项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牵头,著名血液学专家阮长耿院士、检验医学专家丛玉隆教授、神经内科专家彭斌担任学术指导,全国20家医院共同参与的“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与血小板功能相关性临床研究”项目在国内开展。

其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琪教授课题组以血小板与卒中关系开展研究,而南京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陈绍良教授所带领团队则是研究心梗PCI术后与血小板功能关系。

据了解,该两项研究均采用使用我国学者自行发明、自主研制PL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这也是PL血小板分析仪投产以来首次在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研究,并且双双获得成功。

“该仪器不仅可用于血栓风险筛查,实现对高血栓风险者早期精准预警预防,还可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正确药物品种及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的防治失败。”陈绍良表示。(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发布VTE抗栓治疗指南

日前,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发布了静脉血栓栓塞(VTE)抗栓治疗的最新指南,包括对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的使用指导。发表于《胸科》(Chest)杂志的建议最近更新或补充包括:对于腿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肺栓塞(PE)的非肿瘤患者,指南建议前3个月及以后使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或依度沙班,而不用维生素K拮抗剂。停止抗凝治疗的不明原因近端DVT或PE患者,如无阿司匹林禁忌,应接受阿司匹林

Br J Surg:急诊阑尾切除术后VTE发生风险高

阑尾炎是最常见的腹内急诊手术指征。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急诊阑尾切除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VTE)的绝对和相对风险。与阑尾切除术前一年的基线VTE风险相比,使用泊松回归计算急诊阑尾切除术后VTE的初始发生率和调整后的发病率比(IRRs)。该研究共涉及了13441名急诊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其中有56名(0.4%)在术后第一年发生了VTE。住院期间VTE的绝对发生了最高,达91.29/1000人年

ASH 2015:癌症相关血栓形成患者使用LMWH治疗6月后,可换为华法林治疗

癌症相关血栓形成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6月后换成华法林继续抗凝治疗是安全的,并不会导致增加静脉血栓形成复发风险,也不会提高出血风险。建议癌症相关血栓形成患者一经诊断需使用LMWH抗凝治疗至少3-6个月,但是6个月之后抗凝治疗选用药物以及疗效并不明确。LMWH必需注射,而华法林可以口服。因此有研究者对这两种药物进行了比较。该研究纳入了1502名已经LMWH抗凝治疗6个月的患者,其中7

Hospital Pediatrics:儿童肥胖小心血栓形成

威克森林浸信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在成人中,肥胖是静脉血栓栓塞(VTE)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而在儿童中,先前的研究获得了不同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青少年由BMI定义的肥胖可预测血栓形成。威克森林大学儿科系助理教授,该研究的第一作者Elizabeth Halvorson称:“在过去二十年里儿童VTE发生率急剧增加,而美国的儿童肥胖率依旧很高,弄清楚两者间的关系

Cell:血栓也可传染?肠道微生物或是重要媒介

2016年3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点: TMAO水平升高能够预测人类发生血栓的风险 TMAO能够增强刺激依赖性血小板的激活 饮食来源的胆碱,肠道微生物以及TMAO都与体内的血栓形成有关 微生物移植表明血栓形成具有可传播的特点 近日,来自美国克利夫兰的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TMAO能够影响血小板功能增

Nat Commun:新技术可预测血栓形成

来自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能够检测血栓形成风险的新技术,这对于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病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生物物理学方法模拟血液在病人血管网络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技术目前可以用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未来或将可以整合到病人血液流过的其他体外装置为医生提供预见能力,帮助预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