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乳房X光筛查的利弊再起争议
2012-11-28 MedSci NEJM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把乳房X光检查作为健康女性乳腺癌的常规检测手段正在导致检查与治疗的泛滥,而某些肿瘤可能根本就不会引发症状。这一研究结果为这一本来就很有争论的领域浇了一桶油。(N Engl J Med. 2012 Nov 22) 这项研究对乳房X光筛查与女性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把乳房X光检查作为健康女性乳腺癌的常规检测手段正在导致检查与治疗的泛滥,而某些肿瘤可能根本就不会引发症状。这一研究结果为这一本来就很有争论的领域浇了一桶油。(N Engl J Med. 2012 Nov 22)
“对于乳房X光检查的意义,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严肃的质疑,”研究论文中写道。“过度诊断的危害可能比以前的认识要严重的多。”研究者表示,被诊断出异常的女性会进行手术、放疗、激素及化疗等一系列治疗,而那些异常可能并不会引发疾病。
这项研究对乳房X光筛查与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1976年至2008年间年龄在40岁以上的美国女性。研究者的结论认为,有100万以上被诊断患乳腺癌的女性根本就不会出现症状。研究者预计,仅2008年就有超过70000位女性被诊断有乳腺癌,这个数字占了他们所研究的所有被诊断有乳腺癌人数的31%。
三十年间,40岁以上美国女性晚期乳腺癌发病率的曲线图
“对于乳房X光检查的意义,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严肃的质疑,”研究论文中写道。“过度诊断的危害可能比以前的认识要严重的多。”研究者表示,被诊断出异常的女性会进行手术、放疗、激素及化疗等一系列治疗,而那些异常可能并不会引发疾病。
这项研究并没有研究那些遗传性乳腺癌患病倾向的情况。具有遗传性乳腺癌患病倾向的女性往往会在很年轻的时候发病,她们应该积极地进行乳房X检查。
检查风暴
这些研究发现更加激发了有关乳腺癌筛查的争议。在2009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提出了一个建议,认为女性在40岁以前无需进行常规的乳腺癌筛查,这一建议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上个月(2012年10月),由英国卫生部委托的一项评估发现,乳腺癌存在过度诊断的现象,不过该评估也认为,英国的全国筛查项目依然值得执行下去(Lancet 2012 Oct 29)。
对于这项最新的研究,称赞者有之,严厉批评者亦有之。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认为该研究“存在严重缺陷和误导”。但是美国国家乳腺癌联盟的主席Frances Visco则说,乳房X光检查的作用一直以来就被夸大了。美国国家乳腺癌联盟曾表示,乳腺癌筛查并不会显著降低该疾病导致的死亡率。Frances Visco说:“这是一项非常棒的研究,它对30年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并证实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研究已经发现的事实:筛查确实没有降低晚期、癌症转移的诊断量。”
这项研究由肿瘤学家Archie Bleyer和医学教授H. Gilbert Welch主导开展。他们对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的女性做乳房X光检查的情况下早期及晚期乳腺癌的死亡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随着筛查项目的普遍推广,研究者发现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量在30年中翻了一番以上,每100000名女性中多增了122例被诊断出疾病。研究者提出,如果筛查确实如预期般有效,能够阻止这些癌症恶化为更严重的问题,那么晚期诊断数量也应该相应地显著下降才是。
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发现,在假定乳腺癌的发病率恒定的情况下,后期诊断量仅仅下降了十万分之八而已。他们推断:很多在筛查中被诊断出早期问题的女性后来并没有发生明显症状的疾病。研究者还总结称,乳房X光检查对于同期乳腺癌死亡率的显著下降的贡献非常小。
更多的担忧
美国史隆凯特林癌症中心主任、癌症生物统计学家Colin Begg表示,由于筛查技术的出现,毫无疑问出现了大量的过度诊断的问题。不过,他也补充说,这项研究认为筛查对死亡率下降贡献极小的结论也并不十分可靠。Colin Begg未参与该项研究。
Begg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我怀疑做筛查的女性关心更多的是怎么避免死于乳腺癌,而不是假阳性的影响。”“筛查的对于死亡率的积极效果已经在很多的随机筛查试验中得到了证实,相比这项回顾性分析,那些研究提供的证据要有力的多。”
哈佛医学院的放射科学教授Daniel Kopans说,这项研究“将会让女性们把乳房X光检查想的很恐怖。一些女性,很可能是很多女性,会避免做筛查。而她们可能会死于乳腺癌。”
作者Bleyer说:“我们不是反对筛查。筛查确实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但是筛查带来的害处也需要引起关注。”
全文下载:
Effect+of+Three+Decades+of+Sreening+Mammography+on+Breast-Cancer+Incidence.pdf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不错,赞一个
206
这篇文章有一定深度
144
值得进一步关注
127
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180
#利弊#
66
ascsac
113
很有借鉴意义。疾病的早期筛查就一定好吗?患者的生活质量,终点有改变吗?不一定。
53